巴马县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0:53
对区域旅游、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旅游发展与经济、环境等相关要素有关,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这一特征决定了旅游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其健康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系统的整体发展。对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的重视,区域旅游成为研究热点。巴马县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快速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巴马县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通过定性分析巴马县的相关要素之间的现状及发展关系,建立其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系统模型,在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对发展状态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并探讨巴马县的发展是否与可持续发展相符,提出相关对策。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计算巴马县2011-2015年的耦合协调度,得出系统间发展的综合效益值和耦合协调度值。从时序演变角度,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其2016-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模拟预测并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巴马县旅游-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值不断上升,从2011年的0.19提升到2...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研究区域图Fig3.1Figure of research area3.1.1 自然概况巴马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经度范围 106°51′E~107°23′E,纬度范3°51′N~24°23′N,东西最长距离 70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 42 公里,有瑶、壮、汉2 个民族,2013 年瑶族人口为 49509 人,占总人口的 17.4%。(1)地形巴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平缓,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内海拔最高点于西北部的塔云山,海拔 1216 米,最低海拔 221 米,整体海拔高度在 600-800 米,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地貌类型为岩溶地貌,属于峰丛洼地类。石山的比重 30%,土比重 69%,水面的比重 1%,八山一水一分田由此而来。整体特征如图 3.2 巴马县遥感示。
图 3.2 巴马县遥感影像图Fig,3.2Remote sensing image of Bama county(2)气候巴马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全年四季明显。年平温为 20.7℃。最冷月平均气温 11.9℃;最热月平均气温 27.3℃。年平均相对湿度高0%;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61 天。雨水充足,年均降水达 1505.9 毫米,其降雨主要集中-10 月,全年降雨量的 81.4%,降雨量 1225.2 毫米。光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长高达 14时;最高月份为 8 月,有 196.6 小时,最少月份为 2 月,为 57.8 小时。(3)水资源巴马县境内的河流为珠江水系分支,较大的有盘阳河、灵歧河,属于红水河干流。河、册巴河注入西江支流右江。全年水量丰富,流量大。年均降水量为 2333 毫米,源总量为 13.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约为 4719 立方米。(4)矿产资源巴马县已初步勘探明确的矿产资源有十多种类。储量较大的有:钛铁矿、石英硅矿理石、辉绿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三省经济一体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谷国锋,张媛媛,姚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J]. 李悦铮,徐凯,王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3]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 周成,金川,赵彪,张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7)
[4]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 孔伟,任亮,王淑佳,刘宇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5]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江苏沿海为例[J]. 龚艳,张阳. 社会科学家. 2016(04)
[6]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 周成,冯学钢,唐睿. 经济地理. 2016(03)
[7]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张荣天,焦华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5)
[8]区域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J]. 韦福巍,周鸿,黄荣娟.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3)
[9]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 李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2)
[10]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J]. 刘军胜,马耀峰,吴冰. 经济管理. 2015(03)
博士论文
[1]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秦云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 向梅.湘潭大学 2015
[2]河池市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 廖炎华.广西师范学院 2014
[3]巴马盘阳河流域旅游用地问题及对策研究[D]. 范朋.广西大学 2013
[4]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D]. 董琳琳.新疆师范大学 2012
[5]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 朱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D]. 李宇鑫.广西师范大学 2010
[7]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D]. 陈东.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4964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研究区域图Fig3.1Figure of research area3.1.1 自然概况巴马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经度范围 106°51′E~107°23′E,纬度范3°51′N~24°23′N,东西最长距离 70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 42 公里,有瑶、壮、汉2 个民族,2013 年瑶族人口为 49509 人,占总人口的 17.4%。(1)地形巴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平缓,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内海拔最高点于西北部的塔云山,海拔 1216 米,最低海拔 221 米,整体海拔高度在 600-800 米,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地貌类型为岩溶地貌,属于峰丛洼地类。石山的比重 30%,土比重 69%,水面的比重 1%,八山一水一分田由此而来。整体特征如图 3.2 巴马县遥感示。
图 3.2 巴马县遥感影像图Fig,3.2Remote sensing image of Bama county(2)气候巴马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全年四季明显。年平温为 20.7℃。最冷月平均气温 11.9℃;最热月平均气温 27.3℃。年平均相对湿度高0%;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61 天。雨水充足,年均降水达 1505.9 毫米,其降雨主要集中-10 月,全年降雨量的 81.4%,降雨量 1225.2 毫米。光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长高达 14时;最高月份为 8 月,有 196.6 小时,最少月份为 2 月,为 57.8 小时。(3)水资源巴马县境内的河流为珠江水系分支,较大的有盘阳河、灵歧河,属于红水河干流。河、册巴河注入西江支流右江。全年水量丰富,流量大。年均降水量为 2333 毫米,源总量为 13.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约为 4719 立方米。(4)矿产资源巴马县已初步勘探明确的矿产资源有十多种类。储量较大的有:钛铁矿、石英硅矿理石、辉绿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三省经济一体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谷国锋,张媛媛,姚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J]. 李悦铮,徐凯,王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3]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 周成,金川,赵彪,张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7)
[4]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 孔伟,任亮,王淑佳,刘宇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5]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江苏沿海为例[J]. 龚艳,张阳. 社会科学家. 2016(04)
[6]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 周成,冯学钢,唐睿. 经济地理. 2016(03)
[7]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张荣天,焦华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5)
[8]区域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J]. 韦福巍,周鸿,黄荣娟.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3)
[9]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 李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2)
[10]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J]. 刘军胜,马耀峰,吴冰. 经济管理. 2015(03)
博士论文
[1]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秦云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 向梅.湘潭大学 2015
[2]河池市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 廖炎华.广西师范学院 2014
[3]巴马盘阳河流域旅游用地问题及对策研究[D]. 范朋.广西大学 2013
[4]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D]. 董琳琳.新疆师范大学 2012
[5]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 朱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D]. 李宇鑫.广西师范大学 2010
[7]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D]. 陈东.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1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