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平原河网区河流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与水环境治理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23:54
  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中小河流较多,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很多地方的中小河流污染严重,不仅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还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中小河道污染的综合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地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平原河网区中小型污染河流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对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平原河网区河流水利条件和污染特点,开展了平原河网区污染河流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研究;按照“减污-控源-截留-输导-修复”的治理模式,选择典型河流研究河流水环境治理方案,对平原河网区河流治理技术和管理对策做一些实践探索,获取了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选择水葫芦、菱角、水花生、荇菜、美人蕉、伞草、金鱼藻、伊乐藻等八种水生植物进行河水净化试验,水生植物表现很强的净化能力,能够显著削减河流污染负荷,其中沉水植物去除氮磷的效果较好,人工填料与多种水生植物相互配合,可提高氮磷的综合净化率。(2)利用一种新型生物绳填料开展河流的水质净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生物绳能较好的拦截河水中的悬...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河流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进展
        2.1.1 物理方法
        2.1.2 化学方法
        2.1.3 生物-生态法
        2.1.4 组合工艺技术
        2.1.5 河流生态修复
    2.2 国内外河流治理案例
        2.2.1 国外河流治理案例
        2.2.2 国内河流治理案例
    2.3 平原河网区河流污染治理措施
        2.3.1 平原河网区河流污染特征
        2.3.2 平原河网区河流污染治理措施
第三章 河流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3.1 前言
    3.2 利用水生植物改善河流水质的试验研究
        3.2.1 水生植物的选择
        3.2.2 试验设计
        3.2.3 水质改善效果与分析
        3.2.4 结论
    3.3 利用新型生物绳填料改善河流水质的试验研究
        3.3.1 新型生物绳填料特征与原理
        3.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3 水质改善效果与分析
        3.3.4 生物膜形成与变化分析
        3.3.5 微生物群落分析
        3.3.6 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流水质改善工程构建技术与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河流水质改善工程构建技术
        4.2.1 河流水质改善工程构建原则
        4.2.2 河岸缓冲带构建技术
        4.2.3 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
        4.2.4 河流水质净化组合技术
    4.3 基于纳污河流的生态组合净化工程
        4.3.1 崔寨村概况
        4.3.2 生态组合净化系统设计
        4.3.3 污染物去除效果
    4.4 入湖河流污染河水生态净化工程
        4.4.1 红旗河概况
        4.4.2 红旗河水质现状
        4.4.3 生态净化系统设计
        4.4.4 河流水质改善效果
    4.5 工程维护与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以沛沿河为例
    5.1 前言
    5.2 沛沿河水环境概况
        5.2.1 自然环境概况
        5.2.2 水环境现状分析
        5.2.3 沛沿河水环境问题
    5.3 水环境治理原则与目标
        5.3.1 治理原则
        5.3.2 水质改善目标
    5.4 污染源控制方案
        5.4.1 工业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5.4.2 城镇生活污染源控制方案
        5.4.3 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方案
        5.4.4 农业面源控制方案
    5.5 尾水资源化利用方案
        5.5.1 尾水工业回用方案
        5.5.2 尾水的农灌资源化方案
    5.6 河网生态拦蓄与水体修复方案
        5.6.1 沛沿河调蓄现状
        5.6.2 河网拦蓄作用
        5.6.3 河网水体修复系统设计
        5.6.4 水体修复效果评估
    5.7 治理方案的实施与目标可达性分析
    5.8 管理对策与措施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省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体系的构建[J]. 朱友银,周岩.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3)
[2]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wo systems of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using PCR-DGGE analysis[J]. Abd El-Latif Hesha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12)
[3]浅谈河流生态恢复内容和技术[J]. 侯巍,张晓晖,胡雪,乔保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1(12)
[4]电解氧化-AF-MBBR处理维生素C生产废水[J]. 王钊,胡小兵,许柯,任洪强,郑巧庚.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5]黑土洼生态湿地系统并联工艺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J]. 邢乃春,陈雷.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06)
[6]生物膜型污水脱氮系统中膜结构及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J]. 张蕊,韩志英,陈重军,石德智,黄孝肖,吴伟祥.  生态学杂志. 2011(11)
[7]16S rDNA克隆文库法分析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细菌多样性研究[J]. 窦娜莎,王琳.  环境科学学报. 2011(10)
[8]武进港浮游微生物群落研究[J]. 邹莉,黄艺,谢曙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9]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J]. 崔云霞,颜润润,程炜,孙卫红.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05)
[10]曝气生态浮床-渗透性反应墙组合工艺水质净化特性研究[J]. 骆其金,谌建宇,许振成,庞志华,虢清伟,黄荣新,罗隽.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河流微污染水体的直接生物强化净化机理与试验研究[D]. 田伟君.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保定城区河道水体水质改善与修复试验研究[D]. 杨彦军.河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19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