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普兰店湾水体中COD、氮、磷容量控制及减排分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3:00

  本文关键词:普兰店湾水体中COD、氮、磷容量控制及减排分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大连市全流域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城镇开发用地严重不足,现代海洋开发使陆地众多工业向海岸带迁移。如今工业和城镇化的进程迅速发展,使得重要海湾污染物入海通量剧增,致使湾内海水受到污染,导致海湾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日益增加,海洋环境质量优劣和改变,如今已成为公众关注热点。海洋环境纳污量计算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排放量分配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污染物根治,防止海洋污染蔓延,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特别是海洋中COD、氮、磷等污染物,是我国海域重点监控化学污染物。该论文通过对排放源污染物实施管控模式,将锁定的空间范围内排放源产生污染物的数量控制在海洋环境允许限度内而实行的污染容量控制和分配数模计算研究。本论文以大连普兰店湾为研究目标海区,它是普湾新区化工园区开发区和城镇建设先导区。凸显工业城市化开发力度大,部分生境地区呈现出的污染趋势,已积重难返。笔者以课题研究组于2013年7月水文和水质化学要素COD、氮、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观测水文要素数据,建立普兰店湾海域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普兰店湾水交换能力、海洋容量计算和总量控制、减排分配等做了探索性研究。其调查研究内容:研究了海区水动力交换情况,计算6块分区交换能力排序为B区E区C区D区A区F区;I号排放点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环境容量没有剩余,应对陆源排放削减;其余排放点的COD、氮、磷均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同时研究了2种COD、磷超标,可基于指标体系的再分配方案,无机氮通过增设I’号排放点,对I和I’号排放点,建立基于响应系数场的再分配方案。筛选出该湾排放点新址,利用物理净化阻止污染向外水域污染蔓延。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探讨,可为今后普湾新区在新一轮开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使资源、生态和环境协同发展,实现该湾入海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和纳污的环境容量相一致,也为属地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管理的近岸海域承载容量——即“排放负荷量”,为尽快早日实现该区域总量控制、分配与减排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达到该地区生境优良,使生物量保持连续最大增长,推动大连新市区流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关键词】:水体交换 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 排放量分配 普兰店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3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21
  • 1.2.1 海水交换研究现状11-14
  • 1.2.2 海洋环境容量研究现状14-18
  • 1.2.3 总量控制研究现状18-21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21-23
  • 1.3.1 研究内容21
  • 1.3.2 技术路线21-23
  • 第2章 普兰店湾环境现状调查的研究23-27
  • 2.1 普兰店湾海域地理状况23
  • 2.2 普兰店湾气象水文基本特征23-25
  • 2.2.1 气象特征23-24
  • 2.2.2 水文特征24-25
  • 2.3 普兰店湾水环境现状调查25-27
  • 第3章 普兰店湾潮流特征研究27-36
  • 3.1 模拟区域的界定及网格化27-29
  • 3.1.1 计算区域的界定27-28
  • 3.1.2 模型网格化28-29
  • 3.2 水动力模型概况29-30
  • 3.2.1 控制方程29-30
  • 3.2.2 定解条件30
  • 3.3 模型验证及计算结果30-35
  • 3.3.1 验证站位分布30-31
  • 3.3.2 潮流验证31-32
  • 3.3.3 潮流场模拟结果32-35
  • 3.4 小结35-36
  • 第4章 普兰店湾污染物水交换研究36-41
  • 4.1 水质模型概况36
  • 4.1.1 控制方程36
  • 4.1.2 定解条件36
  • 4.2 普兰店湾整体水交换特性研究36-37
  • 4.3 普兰店湾分区水交换特征研究37-40
  • 4.3.1 普兰店湾区域划分37-38
  • 4.3.2 普兰店湾水交换矩阵计算结果分析38-40
  • 4.4 小结40-41
  • 第5章 普兰店湾环境容量计算41-50
  • 5.1 排放点布设41-43
  • 5.1.1 排放点数量及位置41
  • 5.1.2 排放点控制标准41-43
  • 5.2 COD环境容量计算43-45
  • 5.2.1 标准环境容量43-44
  • 5.2.2 现状容量44
  • 5.2.3 剩余环境容量44-45
  • 5.3 无机氮环境容量计算45-47
  • 5.3.1 标准环境容量45-46
  • 5.3.2 现状容量46
  • 5.3.3 剩余环境容量46-47
  • 5.4 活性磷酸盐环境容量计算47-49
  • 5.4.1 标准环境容量47-48
  • 5.4.2 现状容量48
  • 5.4.3 剩余环境容量48-49
  • 5.5 小结49-50
  • 第6章 普兰店湾总量控制的初步探讨50-58
  • 6.1 COD总量控制50-51
  • 6.2 无机氮总量控制51-55
  • 6.3 活性磷酸盐总量控制55-56
  • 6.4 小结56-58
  • 第7章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66-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民声;;总量控制理论在海洋环评中的应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1期

2 ;北京为空气出台84条量化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8期

3 高峰;张宝生;;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4 ;稀缺煤种开发将实行总量控制相关办法近期出台[J];西部资源;2011年05期

5 幸红;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措施研究[J];政法学刊;2004年02期

6 周才鑫 ,刘煦晴;对化工建设项目环评中总量控制原则与方法的探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7 孙英兰,王丽霞,史峰岩;洋浦经济开发区污水排海总量控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吴涓;关于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若干法律探讨[J];环境保护;1999年10期

9 姬艳恒;王文富;白会荣;李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陈淼;冉磊;;遗传算法在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海;;总量控制方法中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的初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金南;田仁生;吴舜泽;;关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的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张卫华;赵世星;;浅议总量控制与可持续发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张晓旗;杨晶;;冷轧废水源头总量控制实践[A];第二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晶;王在峰;朱艳秋;;小清河济南段总量控制措施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机制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周航;;鞍钢厂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模式[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蒋永安;安国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关问题的思考[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房春生;王菊;刘林;马小凡;赵文晋;;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总量控制问题初探[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10 任庚坡;;能耗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分析[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刚;我国钢铁行业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商报;2000年

2 郭范伟 高岩松;沂南推行总量控制准养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齐鸣;抓总量控制 建生态城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季英德;滨州探索建立总量控制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杨涛利;打好总量控制攻坚战[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勇;总量控制不太现实[N];市场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舒;发改委官员:暂不实行总量控制税[N];国际商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遵循市场规律 搞好总量控制[N];中国冶金报;2000年

9 孙淮滨;总量控制的反思[N];中国纺织报;2002年

10 杨富强;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势在必行[N];中国贸易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正国;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钱国栋;青岛市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网络化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亮;天津市重点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景方;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方案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竹;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唐俊逸;普兰店湾水体中COD、氮、磷容量控制及减排分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4 刘茹;德阳市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量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朱悦;灰色理论在大气总量控制规划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明伟;牡丹江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杨芳;关于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罗旭;拉萨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尹华;长春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总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温永梅;水污染总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普兰店湾水体中COD、氮、磷容量控制及减排分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