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小秦岭金矿区土壤-小麦重金属累积效应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8:56
  以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和小麦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和邻区对照值,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小麦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采用MapGIS6.7和地统计法研究了土壤和小麦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金矿开发造成土壤Hg、Pb、Cd、Cu的明显累积和污染,累积倍数分别为18.97、8.67、4.50、4.03,污染倍数为4.48、3.50、3.46、3.13,而Cr、As和Zn累积不明显,也不是研究区的特征污染元素。区内小麦Hg、Pb、Cd受到了比较明显的人为影响,小麦中Hg、Cu、Cd出现了累积现象,但仅有Pb达到了污染水平(超标倍数2.01);土壤Cu、Zn的各种形态及其总量与小麦中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Hg、As的部分形态、总量与小麦中的含量显著、极显著相关,碳酸盐态Cr与小麦Cr显著负相关。土壤与小麦重金属之间的差异说明评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需要结合作物效应进行关联分析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并综合考虑区域土壤、植物、大气、灌水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西北地质. 2020,53(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小秦岭金矿区土壤-小麦重金属累积效应对比研究


图1研究区样品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秦岭金矿区小麦和玉米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J]. 张江华,徐友宁,吴耀国.  地质学报. 2019(02)
[2]小秦岭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评价[J]. 张江华,王葵颖,徐友宁,吴耀国,陈华清.  地质通报. 2018(12)
[3]大气颗粒物及降尘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J]. 王永晓,曹红英,邓雅佳,张倩.  环境科学. 2017(09)
[4]不同污染源对水稻土及水稻籽粒的重金属污染研究[J]. 陈红燕,袁旭音,李天元,胡孙,刘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4)
[5]陕西潼关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风险[J]. 王爽,李荣华,张增强,冯静,沈锋.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9)
[6]矿业活动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的评判方法——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J]. 徐友宁,张江华,柯海玲,陈华清,刘瑞平,乔冈,史宇飞.  地质通报. 2014(08)
[7]陕西潼关金矿区土壤Pb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J]. 张江华,王葵颖,李皓,陈华清,柯海玲,刘瑞平,赵阿宁.  地质通报. 2014(08)
[8]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J]. 胡鹏杰,李柱,钟道旭,郑蕾娜,居述云,吴龙华,骆永明.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5)
[9]小秦岭金矿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特征研究[J]. 张江华,王葵颖,赵阿宁,陈华清,柯海玲,刘瑞平.  中国地质. 2013(02)
[10]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控制建议[J]. 谭吉华,段菁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546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46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