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23:32
土壤石油污染对土壤功能、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有严重的影响,对其污染机理、生态效应以及修复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本论文针对陕北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通过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揭示了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介质中的吸附、解吸、垂向迁移特征和自然降解规律;系统探索并揭示了石油污染土壤对微生物生长、植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及典型植物生长影响的特征。从分离筛选高活性石油降解菌入手,在揭示了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动力学特征和优化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植物-外源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提出了生物修复效果评价指标并对修复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揭示石油类污染物在于黄土—水两相之间的分配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对数方程描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石油烃吸附的主要因素;黄土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速度很快但释放量很小且释放量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土柱淋滤实验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中的垂向迁移速度很慢,污染物主要滞留在表层土。摇床...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土壤添加原油处理3.2石油污染物对微生物生长及植物一土壤环境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和未添加原油无植被对照区(K00,“00”表示土壤中未添加原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相应嗜油菌数量变化。每个试验区设3个重复,试验运行不同时期取样,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其中90d土壤中微生物统计结果见图3.4一图3.7。圈圈细菌圈真菌口放线菌菌︵活如助。,撅界胆聂︶渭图3.4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图3.5污染土壤中嗜油菌分布变化由图3.4可以看出,污染土壤(Kol区)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K00区),三种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的增幅分别为10.8%、39.9%和6.0%,表明一定浓度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污染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远高于放线菌,是污染土壤微生物构成的主体。图3.5显示,对照区(K00)三种嗜油微生物的相对百分比为40:29:31
三种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的增幅分别为10.8%、39.9%和6.0%,表明一定浓度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污染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远高于放线菌,是污染土壤微生物构成的主体。图3.5显示,对照区(K00)三种嗜油微生物的相对百分比为40:29:31,污染土壤中(Kol)的相对百分比为43:32:25,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会导致土壤嗜油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使嗜油细菌与真菌相对百分比有所提高,而嗜油放线菌相对百分比有所降低,表明土著细菌与真菌在石油污染的土壤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是石油污染物代谢的主要微生物群体。
本文编号:3579642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土壤添加原油处理3.2石油污染物对微生物生长及植物一土壤环境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和未添加原油无植被对照区(K00,“00”表示土壤中未添加原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相应嗜油菌数量变化。每个试验区设3个重复,试验运行不同时期取样,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其中90d土壤中微生物统计结果见图3.4一图3.7。圈圈细菌圈真菌口放线菌菌︵活如助。,撅界胆聂︶渭图3.4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图3.5污染土壤中嗜油菌分布变化由图3.4可以看出,污染土壤(Kol区)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K00区),三种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的增幅分别为10.8%、39.9%和6.0%,表明一定浓度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污染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远高于放线菌,是污染土壤微生物构成的主体。图3.5显示,对照区(K00)三种嗜油微生物的相对百分比为40:29:31
三种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的增幅分别为10.8%、39.9%和6.0%,表明一定浓度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污染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远高于放线菌,是污染土壤微生物构成的主体。图3.5显示,对照区(K00)三种嗜油微生物的相对百分比为40:29:31,污染土壤中(Kol)的相对百分比为43:32:25,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会导致土壤嗜油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使嗜油细菌与真菌相对百分比有所提高,而嗜油放线菌相对百分比有所降低,表明土著细菌与真菌在石油污染的土壤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是石油污染物代谢的主要微生物群体。
本文编号:3579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7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