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酸雨物理化学特征及氮湿沉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09:47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多发区。据《2009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中报道,上海酸雨污染高达79.2%,是世界上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宝山气象站的酸雨长期观测资料的气候特征分析,探讨了宝山酸雨pH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发现宝山站的酸雨特征和上海市平均状况有较大差异,并和浦东气象站同期历史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大气污染及气象因素对两地酸雨污染差异的影响。为了调查上海酸雨污染空间分布状况,在上海布设十个采样点,分析了降水中离子成分,并对上海市酸雨pH和化学组分进行了评估,研究了pH和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宝山和浦东降水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论述了上海地区大气氮湿沉降的长期变化趋势、时空变化特征。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上海宝山地区酸雨长期变化趋势、月变化及原因解析。通过对上海宝山气象站1992-2009年酸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宝山地区多年降水量加权平均pH为5.21,呈弱酸性,酸雨率24%,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宝山降水pH变化区间为3.03-8.44,45%的降水pH集中在6.0-...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雨定义
1.2 酸雨的危害
1.2.1 酸雨对河流、湖泊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1.2.2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1.2.3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1.2.4 酸雨对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影响
1.2.5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 酸雨污染现状
1.4 酸雨研究进展
1.4.1 酸雨变化趋势研究
1.4.2 酸雨化学组分分析
1.4.3 大气氧化性对酸雨形成研究
1.4.4 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研究
1.5 上海超大城市酸雨研究进展
1.6 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1.6.1 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
1.6.2 氮湿沉降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
2.1 采样点布设和样品采集
2.2 样品分析方法
2.3 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3.1 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空白实验
2.3.2 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降水平均pH
2.4.2 酸雨频率
2.4.3 平均离子浓度
2.4.4 氮沉降通量
2.5 数据分析方法
2.5.1 统计分析方法
2.5.2 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CA)
第三章 上海宝山酸雨长期气候特征分析
3.1 降水pH频率分布
3.2 降水pH,电导率EC和酸雨频率的年际变化
3.3 降水pH和电导率月变化
3.4 酸雨对比分析
3.4.1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统计特征对比
3.4.2 酸雨pH与PM_(10)、SO_2和NO_2的相关分析
3.4.3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pH、EC值与降水量关系
3.4.4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pH、EC值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3.5 结论
第四章 上海酸雨pH及其时空分布
4.1 上海降水pH及其时空分布
4.1.1 上海降水pH和频率分布
4.1.2 上海降水pH空间变化
4.1.3 上海降水pH季节变化
4.2 上海降水化学组分分析
4.2.1 上海地区降水化学组分平均浓度分析
4.2.2 降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
4.2.3 降水化学组分季节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酸雨成因分析
5.1 钙离子中和作用
5.2 大气氧化性和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
5.3 源解析
5.3.1 富集因子和相关性分析
5.3.2 主成分分析
5.3.3 不同源对降水成分贡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6.1 1990-2009年上海市氮湿沉降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6.2 2008-2009年氮湿沉降浓度时空变化
6.2.1 2008-2009年氮湿沉降浓度季节变化
6.2.2 氮湿沉降浓度空间变化
6.3 氮沉降通量时空变化
6.4 NO_3~--N/NH_4~+-N时空分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感谢基金支持
项目资助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ource and deposi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Shanghai,China[J]. Lili Yan, Xiang Li , Jianmin Chen , Xinjun Wang, Jianfei Du, Lin Ma Center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01)
[2]崇明东滩湿地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 马琳,杜建飞,闫丽丽,陈建民,李想.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3]重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响应[J]. 李振华,于澎涛,王彦辉,李志勇,王轶浩,杜阿朋. 林业科学. 2011(08)
[4]上海宝山区细颗粒气溶胶PM2.5特征[J]. 严向宏. 广州化工. 2011(03)
[5]大跨度桥梁索缆模拟酸雨加速腐蚀行为研究[J]. 杨文静,施衍奇,黎学明,陈大华,付银辉,周建庭.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1(01)
[6]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7]上海地区酸雨类型格局转变研究[J]. 梅雪英,杨扬,方建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9)
[8]安徽省酸雨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子[J]. 石春娥,邱明燕,张爱民,张浩,张苏,王自发. 环境科学. 2010(06)
[9]湛江市酸雨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J]. 吴晓燕,张胜东,王海,吴锦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10]1992~2006年中国降水酸度的变化趋势[J]. 汤洁,徐晓斌,巴金,王淑凤. 科学通报. 2010(08)
博士论文
[1]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 梁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降水中甲酸乙酸的观测研究[D]. 何晓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8
本文编号:3598605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雨定义
1.2 酸雨的危害
1.2.1 酸雨对河流、湖泊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1.2.2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1.2.3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1.2.4 酸雨对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影响
1.2.5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 酸雨污染现状
1.4 酸雨研究进展
1.4.1 酸雨变化趋势研究
1.4.2 酸雨化学组分分析
1.4.3 大气氧化性对酸雨形成研究
1.4.4 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研究
1.5 上海超大城市酸雨研究进展
1.6 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1.6.1 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
1.6.2 氮湿沉降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
2.1 采样点布设和样品采集
2.2 样品分析方法
2.3 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3.1 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空白实验
2.3.2 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降水平均pH
2.4.2 酸雨频率
2.4.3 平均离子浓度
2.4.4 氮沉降通量
2.5 数据分析方法
2.5.1 统计分析方法
2.5.2 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CA)
第三章 上海宝山酸雨长期气候特征分析
3.1 降水pH频率分布
3.2 降水pH,电导率EC和酸雨频率的年际变化
3.3 降水pH和电导率月变化
3.4 酸雨对比分析
3.4.1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统计特征对比
3.4.2 酸雨pH与PM_(10)、SO_2和NO_2的相关分析
3.4.3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pH、EC值与降水量关系
3.4.4 上海宝山浦东两地酸雨pH、EC值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3.5 结论
第四章 上海酸雨pH及其时空分布
4.1 上海降水pH及其时空分布
4.1.1 上海降水pH和频率分布
4.1.2 上海降水pH空间变化
4.1.3 上海降水pH季节变化
4.2 上海降水化学组分分析
4.2.1 上海地区降水化学组分平均浓度分析
4.2.2 降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
4.2.3 降水化学组分季节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酸雨成因分析
5.1 钙离子中和作用
5.2 大气氧化性和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
5.3 源解析
5.3.1 富集因子和相关性分析
5.3.2 主成分分析
5.3.3 不同源对降水成分贡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6.1 1990-2009年上海市氮湿沉降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6.2 2008-2009年氮湿沉降浓度时空变化
6.2.1 2008-2009年氮湿沉降浓度季节变化
6.2.2 氮湿沉降浓度空间变化
6.3 氮沉降通量时空变化
6.4 NO_3~--N/NH_4~+-N时空分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感谢基金支持
项目资助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ource and deposi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Shanghai,China[J]. Lili Yan, Xiang Li , Jianmin Chen , Xinjun Wang, Jianfei Du, Lin Ma Center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01)
[2]崇明东滩湿地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 马琳,杜建飞,闫丽丽,陈建民,李想.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3]重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响应[J]. 李振华,于澎涛,王彦辉,李志勇,王轶浩,杜阿朋. 林业科学. 2011(08)
[4]上海宝山区细颗粒气溶胶PM2.5特征[J]. 严向宏. 广州化工. 2011(03)
[5]大跨度桥梁索缆模拟酸雨加速腐蚀行为研究[J]. 杨文静,施衍奇,黎学明,陈大华,付银辉,周建庭.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1(01)
[6]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7]上海地区酸雨类型格局转变研究[J]. 梅雪英,杨扬,方建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9)
[8]安徽省酸雨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子[J]. 石春娥,邱明燕,张爱民,张浩,张苏,王自发. 环境科学. 2010(06)
[9]湛江市酸雨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J]. 吴晓燕,张胜东,王海,吴锦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10]1992~2006年中国降水酸度的变化趋势[J]. 汤洁,徐晓斌,巴金,王淑凤. 科学通报. 2010(08)
博士论文
[1]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 梁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降水中甲酸乙酸的观测研究[D]. 何晓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8
本文编号:359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9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