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环保分析技术与降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16:07
  苯胺类化合物被美国环保署列入129种优先污染物,对生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多溴联苯醚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物免疫和生殖系统具有危害作用。本文选取苯胺类和多溴联苯醚两类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生物降解和光降解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它们在不同基质中的绿色环保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如下:(一)以苯胺类化学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莱茵衣藻(C. reinhardtii algae)对其吸附和降解行为,并且对其行为差异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莱茵衣藻对对甲基苯胺、对溴苯胺、对氯苯胺和邻氯苯胺的降解动力学采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拟合度较好。(2)培养8天后,莱茵衣藻对对甲基苯胺、对溴苯胺、对氯苯胺和邻氯苯胺的净降解率分别为28.3%、15.6%、14.3%和10.2%,日平均降解量分别为0.3538、0.1950、0.1788、0.1275 mgL-1。降解量的不同是受其性质影响的。(3)建立循环流动液相微萃取和静态液相微萃取测定水体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并且成功测定了莱茵衣藻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吸附量。在培养8天后,莱茵衣藻对对甲基苯胺、对溴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量分别为34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澳联苯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1.1.1 苯胺类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应用
        1.1.2 多溴联苯醚的性质结构及应用
    1.2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污染
        1.2.1 苯胺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污染
        1.2.2 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污染
    1.3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检测方法
        1.3.1 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1.3.2 多溴联苯醚的检测方法
    1.4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
        1.4.1 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1.4.2 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
    1.5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毒理学研究
        1.5.1 苯胺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
        1.5.2 多溴联苯醚的毒理学研究
    1.6 苯胺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研究
        1.6.1 苯胺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1.6.2 多溴联苯醚的光降解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莱茵衣藻对苯胺类化合物的降解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培养基中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2.3.2 苯胺类化合物对莱因衣藻生长的影响
        2.3.3 莱因衣藻对苯胺类化合物的降解动力学
        2.3.4 降解动力学计算
        2.3.5 莱茵衣藻对四种苯胺类化合物降解效率分析
    2.4 结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莱茵衣藻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吸附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藻种的培养(见2.2.1.2)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FME法测定莱茵衣藻对对溴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
        3.3.2 CFME和s-LPME法测定莱茵衣藻对对甲基苯胺的吸附
    3.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鳌江流域多溴联苯醚的含量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色谱条件
        4.2.3 样品采集
        4.2.4 净化柱制备与活化
        4.2.5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鳌江流域表层水体和沉积物的基本理化参数
        4.3.2 水样、土壤/底泥样品PBDEs的回收率和检出限
        4.3.3 鳌江流域水样中PBDEs的分布情况
        4.3.4 鳌江流域土样和底泥样品中PBDEs的分布情况
        4.3.5 鳌江流域水体和土壤/沉积物中PBDEs的组成和来源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分散液相微萃取测定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多溴联苯醚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色谱条件
        5.2.3 样品处理
        5.2.4 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PE-DLLME测定水样和植物样品中的PBDEs
        5.3.2 冷冻除杂-分散液相微萃取测定水生生物体内的PBDEs
        5.3.3 分散液相微萃取测定牛奶样中PBDEs和PCBs的含量
    5.4 结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溴联苯醚光解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和试剂
        6.2.2 色谱条件
        6.2.3 光照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多溴联苯醚在异辛烷中的光解速率
        6.3.2 低溴联苯醚对高溴联苯醚的光解速率的影响
        6.3.3 高溴联苯醚对低溴联苯醚的光解速率的影响
    6.4 结论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莱茵衣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J]. 邓旭,魏斌,胡章立.  环境科学. 2010(06)
[2]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白洋淀水中多溴联苯醚[J]. 刘芃岩,高丽,赵雅娴,申杰,秦占芬.  分析化学. 2010(04)
[3]南京市主要入江河流中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J]. 周灵辉,胡恩宇,杭维琦,母应锋,王丽媛.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01)
[4]鲫鱼肝脏微粒体CYP450同工酶对多溴联苯醚胁迫的应答[J]. 瞿建宏,陈家长,孟顺龙,聂凤琴,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0)
[5]碱性高锰酸钾光度法测定水中的苯胺类物质[J]. 刘英红,蒋丽,贾海红,周丽华,李艳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6]多溴联苯醚胁迫下鲫鱼肝脏微粒体CYP3A1和GST的响应[J]. 吴伟,瞿建宏,聂凤琴,孟顺龙.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3)
[7]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对非洲爪蟾生长发育和性腺发育的影响[J]. 李焕婷,秦占芬,秦晓飞,夏晞娟,徐晓白,马保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8]超声波辅助萃取测定土壤中的多溴联苯醚[J]. 饶勇,毕鸿亮,孙翠香,张浩原.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09)
[9]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源-质谱法分析茶叶中5种多溴联苯醚[J]. 林竹光,马玉,涂逢樟,陈美瑜,孙若男,张莉莉,李小波.  分析试验室. 2007(06)
[10]单基发射药中二苯胺的极谱法测定[J]. 张翠梅.  火炸药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对镉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研究[D]. 江用彬.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苯胺和五氯酚在水环境中残留分析及生物修复的研究[D]. 熊珺.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天然水体中普通小球藻对酞酸酯的富集与降解特性[D]. 李金娟.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8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08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