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序批活性污泥系统(ASBR)的特性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4:10
间歇序批式厌氧反应器(ASBR)由于投资小、操作简单和运行灵活而倍受关注,但由于难以形成颗粒污泥或污泥颗粒化时间长,以及容易形成挥发性有机酸积累而受到抑制,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ASBR反应器的特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特性研究,探讨间歇序批操作条件下厌氧活性污泥系统的挥发性有机酸的积累、抑制及恢复等生物响应以及生态系统重建,为间歇序批式厌氧活性污泥高效处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ASBR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以期获得一种高效稳定、操作简单、经济合理的啤酒废水处理工艺。ASBR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采用浮动盖ASBR反应器,对接种的絮状污泥经120天的连续培养即可形成颗粒污泥。该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沉速:25m/h)及产甲烷活性(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最大产甲烷活性分别为0.216gCOD/gVSS.d、0.825gCOD/gVSS.d、0.237gCOD/gVSS.d和0.796gCOD/gVSS.d)。电镜扫描(SEM)发现,污泥中的微生物由丝状菌组成,且形态均一(产酸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都呈丝状形态)。采用双倍负荷冲...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sBR运行模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AsBR特性时,发现ASBR形成颗粒污泥大约要300天。wirtz和Dague在加速ASBR污泥颗粒化试验中,选取粉末活性碳(PAC)、颗粒活性碳(GAC)、石英砂和石榴石等4种辅助添料,采用PAC强化时ASBR颗粒化需3个月,GAc强化强化则需2一2.5个月。本试验中,在未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情况下,ASBR中120天就形成颗粒污泥(图2.7b)。污泥粒径平均为0.smm,沉降速度25而h。快速形成颗粒污泥的原因有二:I)采用葡萄糖为基质,葡萄糖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一般认为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00];2)由于恒压式浮动盖的采用,恒压式浮动盖有效地解决了AsBR中由于进水出水引起的压力波动的问题(压力波动被认为是ASBR不容易形成颗粒污泥的原因之一)。
的颗粒污泥为均一结构,而5℃时则具有层状结构。为了进一步观察颗粒污泥内部的结构,采用扫描电镜对反应器中形成的颗粒污泥进行表面和内部扫描(图3.10和3.11),结果显示颗粒中的微生物由单一形态的丝状菌构成,这意味着产甲烷过程中所涉及的产酸菌、产氢产乙酸菌跟产甲烷菌均呈现丝状形态。一般认为,两种产甲烷菌能代谢乙酸产生甲烷:一种为甲烷丝菌Methanosaeza;一种为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Methanosaeta和乙酸具有较高的亲合力(Ks一ZOmg/L),但比增长速率较小(;max=2一4gCOD丹SS.d)。相反地,Methanosarcin。和乙酸具有较低的亲合力(Ks一40om创L),但比增长速率较高(拼max一6一logCoD周ss.d);根据Monod方程,当乙酸浓度高于70m留L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J]. 王翠兰,宋铁红,高艳娇.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2]现代厌氧反应器的现状与发展[J]. 涂剑成,管锡珺,张忠瑞. 新疆环境保护. 2004(03)
[3]生物流化床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 郭勇,杨平,伍勇.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08)
[4]ASBR研究进展[J]. 岳秀萍,李亚新,曹京哲.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03)
[5]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J]. 迟文涛,赵雪娜,江翰,李伟涛,王凯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01)
[6]ASBR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工艺条件[J]. 李亚新,田扬捷.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8)
[7]采用厌氧序批间歇式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试验研究[J]. 张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2002(06)
[8]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工艺特性初探[J]. 李亚新,田扬捷. 给水排水. 2002(07)
[9]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工程调试实例[J]. 林金画,郑育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01)
[10]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左剑恶,王妍春,陈浩. 中国沼气. 2000(04)
本文编号:3621239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sBR运行模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AsBR特性时,发现ASBR形成颗粒污泥大约要300天。wirtz和Dague在加速ASBR污泥颗粒化试验中,选取粉末活性碳(PAC)、颗粒活性碳(GAC)、石英砂和石榴石等4种辅助添料,采用PAC强化时ASBR颗粒化需3个月,GAc强化强化则需2一2.5个月。本试验中,在未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情况下,ASBR中120天就形成颗粒污泥(图2.7b)。污泥粒径平均为0.smm,沉降速度25而h。快速形成颗粒污泥的原因有二:I)采用葡萄糖为基质,葡萄糖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一般认为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00];2)由于恒压式浮动盖的采用,恒压式浮动盖有效地解决了AsBR中由于进水出水引起的压力波动的问题(压力波动被认为是ASBR不容易形成颗粒污泥的原因之一)。
的颗粒污泥为均一结构,而5℃时则具有层状结构。为了进一步观察颗粒污泥内部的结构,采用扫描电镜对反应器中形成的颗粒污泥进行表面和内部扫描(图3.10和3.11),结果显示颗粒中的微生物由单一形态的丝状菌构成,这意味着产甲烷过程中所涉及的产酸菌、产氢产乙酸菌跟产甲烷菌均呈现丝状形态。一般认为,两种产甲烷菌能代谢乙酸产生甲烷:一种为甲烷丝菌Methanosaeza;一种为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Methanosaeta和乙酸具有较高的亲合力(Ks一ZOmg/L),但比增长速率较小(;max=2一4gCOD丹SS.d)。相反地,Methanosarcin。和乙酸具有较低的亲合力(Ks一40om创L),但比增长速率较高(拼max一6一logCoD周ss.d);根据Monod方程,当乙酸浓度高于70m留L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J]. 王翠兰,宋铁红,高艳娇.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2]现代厌氧反应器的现状与发展[J]. 涂剑成,管锡珺,张忠瑞. 新疆环境保护. 2004(03)
[3]生物流化床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 郭勇,杨平,伍勇.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08)
[4]ASBR研究进展[J]. 岳秀萍,李亚新,曹京哲.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03)
[5]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J]. 迟文涛,赵雪娜,江翰,李伟涛,王凯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01)
[6]ASBR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工艺条件[J]. 李亚新,田扬捷. 中国给水排水. 2003(08)
[7]采用厌氧序批间歇式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试验研究[J]. 张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2002(06)
[8]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工艺特性初探[J]. 李亚新,田扬捷. 给水排水. 2002(07)
[9]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工程调试实例[J]. 林金画,郑育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01)
[10]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左剑恶,王妍春,陈浩. 中国沼气. 2000(04)
本文编号:3621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2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