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对絮凝体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15:30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onionic Polyacrylamide,简称NPAM)是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工原料,其凭借无毒、环保、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而得以在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NPAM的作用是促进废水中悬浮颗粒或污染物的沉降分离,提高水处理的效率。NPAM絮凝沉降的过程是絮凝-分裂-再絮凝-再分裂的持续发展的动态非线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当絮凝剂剂量、絮凝体沉速等因素计算不合理时,容易导致沉淀池设计不合理,水处理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为此,科学、合理的量化絮凝体的沉降过程成为废水处理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科学、合理的量化絮凝体的沉降过程为目标,采用河流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相关的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基于絮凝机理,量化分析絮凝体的沉速;基于湍流耗散率的影响,建立絮凝体(团)沉速模型,定量分析絮凝沉降过程中湍流效应的影响;基于群体平衡模型(PBM),构建絮凝体沉降计算模型。该研究对于絮凝机理深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沉淀池合理设计、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对絮凝体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


废水处理流程图

废水处理,处理效果,泥浆水


2图 1-2 废水处理中 PAM 处理效果Fig.1-2 Effect of PAM in wastewater treatment对于泥浆水的处理,PAM 也具有显著效果。泥浆水是一种含有微小细泥颗粒的液体。一般外表呈土黄色,没有显著的分层,比重在 1.20~1.50 之间,含泥量在 20%%,pH 在 6~7 之间。对于这样的泥浆水,当采用分子量为 800~2000 万之间的线M 处理后,效果如图 1-3 所示。

泥浆水,处理效果,絮凝体,絮凝沉降


图 1-3 泥浆水处理中 PAM 处理效果Fig.1-3 Effect of PAM in mudwater treatment可知 PAM 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能够显著提高废水比较简单,但要深入认识 PAM 絮凝沉降的过程是的絮凝剂是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 NPA 絮凝沉降的过程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1)在废(2)不同种类的 PAM 具有不同的絮凝机理,NAM 所成的絮凝体具有什么特征?(4)NPAM 所构建 NPAM 絮凝沉降的模型?等。将上述疑问总题:NPAM 影响下絮凝体沉降过程的科学量化问点,以科学合理的量化 NPAM 影响下絮凝体的沉析。该研究内容及成果能够提高人们对絮凝体沉降工作者提供新的内容和思考,为废水处理系统的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臭氧耦合PAM预处理褐煤气化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王金龙,陆曦,于杨,张晓东,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聚丙烯酰胺对半水硫酸钙晶须形貌稳定性的影响[J]. 杨玉荣,张清杰,易美桂,向兰.  无机盐工业. 2018(12)
[3]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船用齿轮箱故障诊断[J]. 张喻.  中国水运. 2018(10)
[4]含聚丙烯酰胺的管道螺旋流壁面切应力试验[J]. 刘高,李志威,孟庆峰,胡旭跃,沈小雄.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8(03)
[5]紫外引发合成三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对雌酮的絮凝去除[J]. 胡莺,孙姣霞,杨清伟,梅晓杏,陈晴空,刘雪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5)
[6]SiO2/聚丙烯酰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戴姗姗,寇子敏,刘艳,赵晓文.  化工进展. 2018(09)
[7]湿度响应纳米复合材料的组装及其SERS传感器应用(英文)[J]. 陈华祥,尤汀汀,徐更,高宇坤,张晨萌,杨楠,殷鹏刚.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8(09)
[8]利用PTV测量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J]. 张凌越,李文杰,杨胜发,肖毅.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7)
[9]海上油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浓度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J]. 陈文娟,薛新生,张健,胡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10]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的聚焦波群演化特性研究[J]. 刘震,王海波,范佘明,陶龙宾,余滋红.  中国造船. 2018(02)

博士论文
[1]基于制种玉米茎流与根系分形特征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D]. 薄晓东.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机理及输移模型研究[D]. 柴朝晖.武汉大学 2014
[3]不同因素对粘性泥沙絮凝特性的影响研究[D]. 乔光全.天津大学 2013
[4]黄河泥沙架桥絮凝体的分形特性研究[D]. 李冬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4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24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