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框架的构建及其基于多主体的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00:35
生态服务与环境资源的流动性与无边界化的特点,使碎片化的区域治理单一分割模式对于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束手无策。在此背景下,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成为时下提升区域环境内生动力的现实要求与必然选择。然而,跨区域补偿研究仍存在市场与政府途径的选择困境、补偿主客体确定困难、补偿标准与方法难以统一、责任分担的界定问题、行政区划利益分割所带来的行政壁垒,使跨行政区的补偿在大范围、多层级、长周期内难以达成合作共识。构建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跨行政区协同的生态补偿框架,是解决跨区域生态补偿困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区域生态流量结算的角度,以生态服务生产量与消费量为核心,以多级政府为实施主体,建立了基于多级行政区划的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将区域间横向的复杂补偿问题等价转化为纵向的生态服务结算问题,使补偿金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层级间双向流动。资金双向流动有利于建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长效保障机制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框架与财政转移支付逐级分配虽然在资金分配环节形式上有类似之处,但是在资金收集和分配的测算依据及其背后的等价性原理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之后本研究考虑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及实践分析
1.2.1 生态补偿的理论背景
1.2.2 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实现路径的选择
1.2.3 生态补偿研究的基本问题
1.2.4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问题简析
1.3 生态补偿的仿真模拟研究进展
1.3.1 基于SD的生态补偿仿真研究
1.3.2 基于CGE的生态补偿中的仿真模拟研究
1.3.3 基于ABM的生态补偿仿真模拟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域的选择
2.4 技术路线
3 多级行政区生态补偿基本框架的建立
3.1 多级生态补偿关系分析
3.2 多级框架的构建
3.2.1 多级框架的构建过程
3.2.2 生态服务生产与消费的核算方法
3.3 多级框架与单级框架的等价性证明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态供给与消费量结果分析
3.4.2 东中西部的生态补偿金结果分析
3.4.3 全国各省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4.4 京津冀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4.5 承德市各县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补偿框架的修正
4.1 修正框架的构建
4.1.1 修正系数的影响因素
4.1.2 万元GDP生态足迹
4.1.3 支付意愿
4.2 修正结果与分析
4.2.1 东中西部补偿金的修正结果分析
4.2.2 全国各省生态补偿金修正结果分析
4.2.3 京津冀生态补偿金修正结果分析
4.2.4 承德市各县生态补偿金的修正结果分析
4.3 再修正保障条件分析
4.3.1 参数的确定
4.3.2 阈值范围
4.4 本章小结
5 多主体生态补偿框架仿真模型的构建
5.1 系统运行机理分析
5.2 多主体模拟研究框架
5.3 模型的实现
5.3.1 政府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值
5.3.2 发展偏好选择
5.3.3 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值
5.3.4 生态补偿投资总额的调节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生态补偿框架的多主体仿真模型情景模拟
6.1 情景一不实施生态补偿
6.2 情景二:实施未考虑政策经济调控的补偿
6.2.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2.2 人均收入变化分析
6.2.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2.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3 情景三实施受政策经济调控的生态补偿
6.3.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3.2 调控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6.3.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3.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4 情景四实施受政策经济弱调控的补偿
6.4.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4.2 调控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6.4.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4.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与展望
7.2.1 论文创新点
7.2.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附录B 省级生态消费量与供给量的结果
附录C 京津冀各市级行政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结果
附录D 区县级生态消费量与供给量的结果
附录E 多主体仿真模型基准年的参数设置
附录F 多主体仿真模型部分源代码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 司林波,聂晓云,孟卫东. 生态经济. 2018(01)
[2]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J]. 柳荻,胡振通,靳乐山. 生态学报. 2018(02)
[3]基于生态赤字价值补偿的绿色税收模拟研究[J]. 熊振兴. 财经论丛. 2017(05)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卢新海,柯善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5]流域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商模型[J]. 张婕,毛婷,钱炜.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3)
[6]区域分工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J]. 李国平,王奕淇,张文彬. 华东经济管理. 2016(01)
[7]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陈东景. 自然资源学报. 2015(12)
[8]CGE模型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于浩伟,沈大军.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9)
[9]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汪运波,肖建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8)
[10]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春腊,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胡淑恒.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 王磊.北京大学 2011
[3]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王昱.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矫正研究[D]. 徐栩.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 江秀娟.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基于成本平衡关系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陈妍竹.昆明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3936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及实践分析
1.2.1 生态补偿的理论背景
1.2.2 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实现路径的选择
1.2.3 生态补偿研究的基本问题
1.2.4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问题简析
1.3 生态补偿的仿真模拟研究进展
1.3.1 基于SD的生态补偿仿真研究
1.3.2 基于CGE的生态补偿中的仿真模拟研究
1.3.3 基于ABM的生态补偿仿真模拟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域的选择
2.4 技术路线
3 多级行政区生态补偿基本框架的建立
3.1 多级生态补偿关系分析
3.2 多级框架的构建
3.2.1 多级框架的构建过程
3.2.2 生态服务生产与消费的核算方法
3.3 多级框架与单级框架的等价性证明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态供给与消费量结果分析
3.4.2 东中西部的生态补偿金结果分析
3.4.3 全国各省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4.4 京津冀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4.5 承德市各县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补偿框架的修正
4.1 修正框架的构建
4.1.1 修正系数的影响因素
4.1.2 万元GDP生态足迹
4.1.3 支付意愿
4.2 修正结果与分析
4.2.1 东中西部补偿金的修正结果分析
4.2.2 全国各省生态补偿金修正结果分析
4.2.3 京津冀生态补偿金修正结果分析
4.2.4 承德市各县生态补偿金的修正结果分析
4.3 再修正保障条件分析
4.3.1 参数的确定
4.3.2 阈值范围
4.4 本章小结
5 多主体生态补偿框架仿真模型的构建
5.1 系统运行机理分析
5.2 多主体模拟研究框架
5.3 模型的实现
5.3.1 政府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值
5.3.2 发展偏好选择
5.3.3 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值
5.3.4 生态补偿投资总额的调节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生态补偿框架的多主体仿真模型情景模拟
6.1 情景一不实施生态补偿
6.2 情景二:实施未考虑政策经济调控的补偿
6.2.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2.2 人均收入变化分析
6.2.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2.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3 情景三实施受政策经济调控的生态补偿
6.3.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3.2 调控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6.3.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3.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4 情景四实施受政策经济弱调控的补偿
6.4.1 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6.4.2 调控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6.4.3 收入的变化分析
6.4.4 支出的变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与展望
7.2.1 论文创新点
7.2.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附录B 省级生态消费量与供给量的结果
附录C 京津冀各市级行政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结果
附录D 区县级生态消费量与供给量的结果
附录E 多主体仿真模型基准年的参数设置
附录F 多主体仿真模型部分源代码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 司林波,聂晓云,孟卫东. 生态经济. 2018(01)
[2]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J]. 柳荻,胡振通,靳乐山. 生态学报. 2018(02)
[3]基于生态赤字价值补偿的绿色税收模拟研究[J]. 熊振兴. 财经论丛. 2017(05)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卢新海,柯善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5]流域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商模型[J]. 张婕,毛婷,钱炜.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3)
[6]区域分工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J]. 李国平,王奕淇,张文彬. 华东经济管理. 2016(01)
[7]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陈东景. 自然资源学报. 2015(12)
[8]CGE模型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于浩伟,沈大军.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9)
[9]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汪运波,肖建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8)
[10]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春腊,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胡淑恒.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 王磊.北京大学 2011
[3]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王昱.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矫正研究[D]. 徐栩.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 江秀娟.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基于成本平衡关系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陈妍竹.昆明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3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3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