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03:37
源排放颗粒物的组成是受体模型解析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基础。对源排放颗粒物的组成了解越详尽准确,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判断结果就越准确可靠。目前国内外源成分谱缺乏且陈旧,源特征标识组分等相关信息极度匮乏,尤其是受采样条件的限制,现有的燃烧源成分谱大多不能代表其真实排放。当前燃烧源排放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源排放清单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国内相关研究多借鉴国外的排放因子,并不能反应国内的真实排放水平。采用能真实反应大气颗粒物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采样设备,对大气主要污染源排放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上化学组分的排放浓度、百分含量组成、标识组分、排放因子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再悬浮采样方法建立了土壤尘、道路尘和城市扬尘三种开放源排放TSP/PM10/PM2.5上载带的无机组分和PAHs成分谱,比较不同粒径颗粒上组分含量、成分谱组成、标识组分特征比值等之间的差异,为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并对三种粒径尘载带重金属和PAHs的来源的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利用自行设计的二...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1.1.2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贡献
1.1.3 源排放颗粒物化学组成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2 固定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3 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4 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与成分谱组成
1.2.5 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上组分排放因子研究现状
1.2.6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现状
1.2.7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颗粒物排放源样品采集及分析
第一节 颗粒物排放源样品采集
2.1.1 开放源样品采集
2.1.2 固定源样品采集
2.1.3 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样品采集
2.1.4 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样品采集
第二节 颗粒物样品前处理
2.2.1 粉末源样品的处理
2.2.2 滤膜源样品的处理
2.2.3 源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样品分析
2.3.1 元素分析
2.3.2 离子分析
2.3.3 碳分析
2.3.4 多环芳烃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风险评价
第一节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无机组分组成
3.1.1 不同粒径成分谱的组成
3.1.2 地壳物质组成重构
3.1.3 成分谱相似性比较
3.1.4 尘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第二节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 PAHs 组成
3.2.1 不同粒径尘上 PAHs 的含量
3.2.2 PAHs 的等效毒性
3.2.3 PAHs 的成分谱组成特征
3.2.4 不同粒径成分谱相似性比较
3.2.5 不同粒径尘中 PAHs 的来源分析
第三节 开放源尘上有害组分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3.3.1 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
3.3.2 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3.3.3 PAHs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无机化学组分组成
4.1.1 颗粒物中无机组分的含量
4.1.2 无机化学组分成分谱组成
第二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组成
4.2.1 颗粒物中 PAHs 的含量
4.2.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三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台架试验不同工况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5.1.1 不同工况轻型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5.1.2 不同工况重型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第二节 真实路况行驶时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5.2.1 不同负载和运行时段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5.2.2 不同载重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组成
5.2.3 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第三节 机动车在真实路况行驶时排放颗粒中 PAHs 组成
5.3.1 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的含量
5.3.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四节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无机化学组分组成
6.1.1 无机组分的含量
6.1.2 无机化学组分成分谱组成
第二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组成特征
6.2.1 PAHs 的含量
6.2.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三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燃烧源细颗粒上有害组分排放清单
第一节 燃煤源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构建
7.1.1 重金属排放清单
7.1.2 OC 和 EC 排放清单
7.1.3 PAHs 排放清单
7.1.4 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节 玉米秸秆燃烧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及不确定性
第三节 机动车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定源排放颗粒物采样方法的研究进展[J]. 孔少飞,白志鹏,陆炳,韩斌,郭光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12)
[2]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J]. 陆炳,孔少飞,韩斌,李志勇,白志鹏. 煤炭学报. 2011(11)
[3]基于实测的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分析与研究[J]. 王圣,朱法华,王慧敏,左漪,孙雪丽,赵秀勇,陈辉,刘钢.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3)
[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清单[J]. 陆炳,孔少飞,韩斌,王秀艳,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5]中国生物质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J]. 田贺忠,赵丹,王艳.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2)
[6]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 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安兴琴,王亚强. 科学通报. 2011(03)
[7]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J]. 田贺忠,赵丹,何孟常,王艳,程轲,曲益萍.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1)
[8]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续1)[J]. 张排排,郭淼. 汽车工程师. 2010(08)
[9]河南省夏季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J]. 郑有飞,田宏伟,陈怀亮,刘忠阳,邓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
[10]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研究[J]. 李珂,王燕军,王涛,丁焰,陈伟程,王军方,黄忠,韩文辉.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4)
本文编号:3641897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1.1.2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贡献
1.1.3 源排放颗粒物化学组成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2 固定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3 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和成分谱组成
1.2.4 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监测技术与成分谱组成
1.2.5 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上组分排放因子研究现状
1.2.6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现状
1.2.7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颗粒物排放源样品采集及分析
第一节 颗粒物排放源样品采集
2.1.1 开放源样品采集
2.1.2 固定源样品采集
2.1.3 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样品采集
2.1.4 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样品采集
第二节 颗粒物样品前处理
2.2.1 粉末源样品的处理
2.2.2 滤膜源样品的处理
2.2.3 源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样品分析
2.3.1 元素分析
2.3.2 离子分析
2.3.3 碳分析
2.3.4 多环芳烃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风险评价
第一节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无机组分组成
3.1.1 不同粒径成分谱的组成
3.1.2 地壳物质组成重构
3.1.3 成分谱相似性比较
3.1.4 尘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第二节 开放源排放颗粒物 PAHs 组成
3.2.1 不同粒径尘上 PAHs 的含量
3.2.2 PAHs 的等效毒性
3.2.3 PAHs 的成分谱组成特征
3.2.4 不同粒径成分谱相似性比较
3.2.5 不同粒径尘中 PAHs 的来源分析
第三节 开放源尘上有害组分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3.3.1 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
3.3.2 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3.3.3 PAHs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无机化学组分组成
4.1.1 颗粒物中无机组分的含量
4.1.2 无机化学组分成分谱组成
第二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组成
4.2.1 颗粒物中 PAHs 的含量
4.2.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三节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中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台架试验不同工况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5.1.1 不同工况轻型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5.1.2 不同工况重型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组成
第二节 真实路况行驶时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5.2.1 不同负载和运行时段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5.2.2 不同载重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组成
5.2.3 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组成
第三节 机动车在真实路况行驶时排放颗粒中 PAHs 组成
5.3.1 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的含量
5.3.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四节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组成及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一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无机化学组分组成
6.1.1 无机组分的含量
6.1.2 无机化学组分成分谱组成
第二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 PAHs 组成特征
6.2.1 PAHs 的含量
6.2.2 PAHs 成分谱组成
第三节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中有害组分排放因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燃烧源细颗粒上有害组分排放清单
第一节 燃煤源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构建
7.1.1 重金属排放清单
7.1.2 OC 和 EC 排放清单
7.1.3 PAHs 排放清单
7.1.4 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节 玉米秸秆燃烧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及不确定性
第三节 机动车排放 PM_(2.5)中有害组分清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定源排放颗粒物采样方法的研究进展[J]. 孔少飞,白志鹏,陆炳,韩斌,郭光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12)
[2]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J]. 陆炳,孔少飞,韩斌,李志勇,白志鹏. 煤炭学报. 2011(11)
[3]基于实测的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分析与研究[J]. 王圣,朱法华,王慧敏,左漪,孙雪丽,赵秀勇,陈辉,刘钢.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3)
[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清单[J]. 陆炳,孔少飞,韩斌,王秀艳,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5]中国生物质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J]. 田贺忠,赵丹,王艳.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2)
[6]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 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安兴琴,王亚强. 科学通报. 2011(03)
[7]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J]. 田贺忠,赵丹,何孟常,王艳,程轲,曲益萍.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1)
[8]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续1)[J]. 张排排,郭淼. 汽车工程师. 2010(08)
[9]河南省夏季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J]. 郑有飞,田宏伟,陈怀亮,刘忠阳,邓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
[10]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研究[J]. 李珂,王燕军,王涛,丁焰,陈伟程,王军方,黄忠,韩文辉.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4)
本文编号:364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4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