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与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1:00
三峡库区蓄水后,由于水文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次级河流出现大面积富营养化现象,其显著特征就是藻类疯长引起水体Chla含量增加(在严重的累积区Chla浓度高达数百毫克/立方米)而透明度、溶解氧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不仅造成水环境功能障碍,影响养殖和景观旅游,其产生的藻毒素及衍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存、繁衍存在着严重危害。此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富营养化研究历史短,且其发生、发展与控制复杂,到目前,世界各国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都没有统一。为了维护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本文跟踪监测10条典型次级河流水质并对其现状做出评价,建立起相应的富营养化经验模型;分析藻类生长过程的生化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藻细胞活体分析和测定方法,并开展次级河流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下面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①库区10条典型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至2006年,次级河流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优势藻通常为硅藻、甲藻、蓝藻和绿藻,有时也可能是隐藻或其它藻。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经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当把Chla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70...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富营养化定义、特征及危害
1.1.1 富营养化定义
1.1.2 富营养化特征
1.1.3 富营养化危害
1.2 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1.2.1 富营养化调查
1.2.2 富营养化评价
1.2.3 富营养化成因
1.2.4 富营养化模型
1.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
1.3.1 库区自然环境特征
1.3.2 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2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2.1 次级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2.2 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1 监测评价指标
2.2.2 大宁河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3 官渡河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4 其余河流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3 小结
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的形式
3.1.2 模型建立的原则
3.1.3 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验证与统计
3.3 案例分析
3.4 小结
4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藻类生长机制分析
4.1 次级河流藻类调查
4.1.1 调查时间及方法
4.1.2 调查结果
4.2 藻类生长过程的生化机制
4.2.1 藻类叶绿体结构
4.2.2 光合磷酸化机理
4.3 次级河流藻类生长影响因素
4.3.1 次级河流生态系统结构
4.3.2 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小结
5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
5.1 藻细胞活体分析
5.1.1 材料和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藻类生长适宜环境条件选择的模拟试验研究
5.2.1 材料和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5.3.1 材料和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影响[J]. 张晟,李崇明,郑丙辉,翟崇志,郑坚,张芹. 环境科学. 2007(03)
[2]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的磷营养动力学特征[J]. 许海,杨林章,茅华,刘兆普. 生态环境. 2006(05)
[3]三峡水域氮磷污染对水华暴发/消涨行为的协同影响[J]. 刘信安,湛敏,罗彦凤,郭圣文. 环境科学. 2006(08)
[4]河道型水库基于敏感性分区的营养状态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J]. 张远,郑丙辉,富国,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2006(06)
[5]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J].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06(03)
[6]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水华暴发研究进展[J]. 牛晓君. 四川环境. 2006(03)
[7]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 王艳,唐海溶,蒋磊,李韶山. 植物学通报. 2006(02)
[8]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的初步研究[J]. 黄程,钟成华,邓春光,幸治国,李永建,王德蕊,蒙万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2)
[9]不同pH条件下沉积磷释放到水体中化学行为的模拟研究[J]. 王彩虹,牛晓君,周兴求,印春喜,任洪强. 四川环境. 2006(01)
[10]三峡水库及香溪河库湾理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 曹明,蔡庆华,刘瑞秋,渠晓东,叶麟. 水生生物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 钟成华.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重庆郊区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试验研究[D]. 蒙万轮.重庆大学 2005
[2]三峡水库135m蓄水后大宁河回水段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 王德蕊.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6338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富营养化定义、特征及危害
1.1.1 富营养化定义
1.1.2 富营养化特征
1.1.3 富营养化危害
1.2 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1.2.1 富营养化调查
1.2.2 富营养化评价
1.2.3 富营养化成因
1.2.4 富营养化模型
1.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
1.3.1 库区自然环境特征
1.3.2 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2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2.1 次级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2.2 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1 监测评价指标
2.2.2 大宁河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3 官渡河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2.4 其余河流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2.3 小结
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的形式
3.1.2 模型建立的原则
3.1.3 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验证与统计
3.3 案例分析
3.4 小结
4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藻类生长机制分析
4.1 次级河流藻类调查
4.1.1 调查时间及方法
4.1.2 调查结果
4.2 藻类生长过程的生化机制
4.2.1 藻类叶绿体结构
4.2.2 光合磷酸化机理
4.3 次级河流藻类生长影响因素
4.3.1 次级河流生态系统结构
4.3.2 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小结
5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
5.1 藻细胞活体分析
5.1.1 材料和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藻类生长适宜环境条件选择的模拟试验研究
5.2.1 材料和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5.3.1 材料和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影响[J]. 张晟,李崇明,郑丙辉,翟崇志,郑坚,张芹. 环境科学. 2007(03)
[2]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的磷营养动力学特征[J]. 许海,杨林章,茅华,刘兆普. 生态环境. 2006(05)
[3]三峡水域氮磷污染对水华暴发/消涨行为的协同影响[J]. 刘信安,湛敏,罗彦凤,郭圣文. 环境科学. 2006(08)
[4]河道型水库基于敏感性分区的营养状态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J]. 张远,郑丙辉,富国,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2006(06)
[5]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J].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06(03)
[6]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水华暴发研究进展[J]. 牛晓君. 四川环境. 2006(03)
[7]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 王艳,唐海溶,蒋磊,李韶山. 植物学通报. 2006(02)
[8]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的初步研究[J]. 黄程,钟成华,邓春光,幸治国,李永建,王德蕊,蒙万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2)
[9]不同pH条件下沉积磷释放到水体中化学行为的模拟研究[J]. 王彩虹,牛晓君,周兴求,印春喜,任洪强. 四川环境. 2006(01)
[10]三峡水库及香溪河库湾理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 曹明,蔡庆华,刘瑞秋,渠晓东,叶麟. 水生生物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 钟成华.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重庆郊区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试验研究[D]. 蒙万轮.重庆大学 2005
[2]三峡水库135m蓄水后大宁河回水段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 王德蕊.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6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