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地区臭氧污染特征及对前体物排放的非线性响应
发布时间:2022-08-04 13:01
中国近地面O3污染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O3污染控制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O3前体物的排放、O3形成的化学过程以及O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的非线性响应特征。本文紧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以呼包鄂城市群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典型代表,分析O3前体物排放对O3形成的影响,为O3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构建了高精度的重点排放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同时,针对生物质开放燃烧源,集成多卫星遥感火点数据、本地化的植被分布与排放因子数据以及动态的燃烧效率数据,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该方法构建的排放清单弥补了以往清单中火点缺失导致结果偏低的问题,能够明显改善O3模拟的效果,尤其是在火点燃烧排放时期。通过外场观测,分析了O3及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呼包鄂的城区、工业区和背景区的日O3浓度高峰期明显长于东部城市。尽管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
1.2.1 重点污染源排放清单
1.2.2 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
1.3 O_3形成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
1.3.1 O_3形成过程
1.3.2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获取及模型参数设置
2.1 研究区概况
2.2 O_3及其前体物的观测
2.2.1 观测点位及观测时间
2.2.2 VOCs采样仪器及分析方法
2.2.3 VOCs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3 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与卫星资料获取
2.3.1 卫星数据
2.3.2 地面观测数据
2.4 空气质量模型及参数设置
2.4.1 气象资料获取及参数设置
2.4.2 排放清单计算及相关数据获取方法
2.4.3 CMAQ模型模拟参数设定
2.4.4 O_3形成过程分析模块 第3章 区域高精度的排放清单
3.1 重点排放源清单的建立
3.1.1 固定点源
3.1.2 道路移动源
3.1.3 其他排放源
3.1.4 重点源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3.2.1 基础参数获取
3.2.2 区域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
3.2.3 比较与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O_3污染特征及形成过程
4.1 O_3及前体物NO_2的污染特征
4.1.1 O_3及前体物月均浓度
4.1.2 O_3及前体物NO_2浓度的昼夜变化
4.1.3 O_3及前体物浓度逐时变化
4.2 VOCs污染特征及物种活性
4.2.1 VOCs污染特征
4.2.2 O_3生成潜势(OFP)
4.3 O_3生成过程与自由基收支循环
4.3.1 模型模拟与验证
4.3.2 O_3的产生与去除
4.3.3 自由基的收支循环
4.3.4 O_3形成及其前体物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5.1 O_3生成的等浓度曲线
5.1.1 点位和时间选择
5.1.2 O_3等浓度曲线建立方法
5.1.3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1.4 污染日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1.5 清洁日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2 区域O_3控制策略
5.2.1 基于VOCs和NO_X比例的O_3控制策略
5.2.2 VOCs物种的敏感性分析
5.2.3 与其他区域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全国2013年开放生物质燃烧排放清单 附录B O_3及前体物模拟值及观测值对比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9589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
1.2.1 重点污染源排放清单
1.2.2 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
1.3 O_3形成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
1.3.1 O_3形成过程
1.3.2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获取及模型参数设置
2.1 研究区概况
2.2 O_3及其前体物的观测
2.2.1 观测点位及观测时间
2.2.2 VOCs采样仪器及分析方法
2.2.3 VOCs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3 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与卫星资料获取
2.3.1 卫星数据
2.3.2 地面观测数据
2.4 空气质量模型及参数设置
2.4.1 气象资料获取及参数设置
2.4.2 排放清单计算及相关数据获取方法
2.4.3 CMAQ模型模拟参数设定
2.4.4 O_3形成过程分析模块 第3章 区域高精度的排放清单
3.1 重点排放源清单的建立
3.1.1 固定点源
3.1.2 道路移动源
3.1.3 其他排放源
3.1.4 重点源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3.2.1 基础参数获取
3.2.2 区域开放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
3.2.3 比较与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O_3污染特征及形成过程
4.1 O_3及前体物NO_2的污染特征
4.1.1 O_3及前体物月均浓度
4.1.2 O_3及前体物NO_2浓度的昼夜变化
4.1.3 O_3及前体物浓度逐时变化
4.2 VOCs污染特征及物种活性
4.2.1 VOCs污染特征
4.2.2 O_3生成潜势(OFP)
4.3 O_3生成过程与自由基收支循环
4.3.1 模型模拟与验证
4.3.2 O_3的产生与去除
4.3.3 自由基的收支循环
4.3.4 O_3形成及其前体物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5.1 O_3生成的等浓度曲线
5.1.1 点位和时间选择
5.1.2 O_3等浓度曲线建立方法
5.1.3 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1.4 污染日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1.5 清洁日O_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
5.2 区域O_3控制策略
5.2.1 基于VOCs和NO_X比例的O_3控制策略
5.2.2 VOCs物种的敏感性分析
5.2.3 与其他区域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全国2013年开放生物质燃烧排放清单 附录B O_3及前体物模拟值及观测值对比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9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6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