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临界孔隙率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05-15 06:08

  本文关键词: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临界孔隙率的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应用Fluent6.3对防风抑尘网及料堆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不同孔隙率抑尘网与料堆周围湍流特性及料堆表面剪切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临界孔隙率.结果显示:高孔隙率(0.3、0.4、0.6)流动状态与无网工况一致,来流风沿迎风面贴附向上,风速逐渐增大,堆顶达到最大;低孔隙率(0、0.2)流态与无网迥异,迎风面处于涡旋中,风速向下,孔隙率为0时涡旋中心高于堆顶3m,孔隙率为0.2时涡旋中心位于堆高2/3处.孔隙率≥0.3时,料堆各表面剪切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无网工况来流风同向,最大剪切力出现在堆顶.孔隙率为0.2时,作为最大起尘量的迎风面,其表面剪切力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剪切力处于堆高3/5处.孔隙率为0.25时,湍流结构和剪切力分布发生突变,迎风面为贴附和涡旋复合流动,表面剪切力最小.据此确定来流风速6m/s,运用该几何模型时,临界孔隙率为0.25.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防风抑尘网 数值模拟 临界孔隙率 剪切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295)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扬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相关研究[1-4]显示,PM10中扬尘排放占39.5%,浓度贡献率为48.7%.防风抑尘网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变网后微环境,有效抑制开放性露天堆场散尘的方法[5-9],已在大型堆场及港口等得到成功应用[10-16].孔隙率是决定防风抑尘网抑尘效率最重要的参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朱凤荣;钮珍南;;防风网作用效果的风洞实验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贺克斌,余学春,陆永祺,郝吉明,傅立新;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特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3 周伟朵;;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挡风抑尘网高度对抑尘效率影响[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2年01期

4 李建隆;董纪鹏;陈光辉;王伟文;;防风抑尘网开孔形式对流场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5 赵海珍;梁学功;马爱进;;防风网防尘技术及其在我国大型煤炭港口的应用与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6 宣捷,俞学曾;风障减少尘埃飞起的风洞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7 李晋旭;李克民;杨明;杨贺;;防风抑尘墙在黑岱沟露天矿中的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1期

8 张光玉,陈立,王奇志,李明水;秦皇岛港煤堆场防风网风洞试验研究[J];交通环保;2003年01期

9 金向阳;;防(挡)风抑尘网在露天储煤场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8年06期

10 郝吉明;程真;王书肖;;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保护;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朱凤荣;钮珍南;;防风网作用效果的风洞实验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赵秀勇;程水源;田刚;李钢;郭秀锐;王海燕;;北京市施工扬尘污染与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赵利民;;煤炭港口企业的现场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4 ;Cost-Effective Control of Ground-Level Ozone Pollution in and around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2期

5 刘刚;沈镭;;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6 汤惠君;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7 丁常富;丁振宇;侯乃明;杨文正;梁娜;;直接空冷凝汽器加装防风网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9年10期

8 郭婷婷;李雪梅;格日勒;邹晓辉;李少华;;电站挡风抑尘板后流场特性的数值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2期

9 黄青;程水源;陈东升;李悦;周颖;;北京市一次SO_2污染过程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10 王丹;张亚敏;王传瑜;李宗良;;煤炭堆场防风抑尘集成技术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洪涛;李明水;廖海黎;蒲焕玲;;防风网气动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陈凯;魏庆鼎;朱凤荣;梁彬;;镂空材料对建筑物表面风荷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朱敏;王体健;李淑玲;窦建平;;淄博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宋涛;汤荣伟;陈凯;钱基宏;何连华;符龙彪;马明;;堆料场顶部整流新型防尘罩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姚芝茂;燕中凯;刘媛;任春;姜宏;;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建设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6 刘显通;李菲;邓雪娇;谭浩波;邓涛;李婷苑;麦博儒;邹宇;;基于卫星资料监测地面细颗粒物的敏感性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9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3年

7 许亚宣;李小敏;史聆聆;段宁;胡炳清;;中原经济区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8 聂鹏;;空气生态补偿的立法实践及路径推广——以山东省空气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9 刘显通;李菲;邓雪娇;谭浩波;邓涛;李婷苑;麦博儒;顾雪松;;基于卫星资料监测地面细颗粒物(PM_(2.5))的敏感因子分析——以广州为例[A];第十七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控制与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沙害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2 罗俊宝;我国不同沙漠类型区公路沙害防治技术与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好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的相关优化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钟宇红;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无机组分源解析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姜子英;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张晓萱;考虑环境约束的不确定性城市能源系统优化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石维柱;直接空冷机组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杨书运;茶树冻害防控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向活跃;高速铁路风屏障防风效果及其自身风荷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钢;神华天津煤炭码头二期工程环保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泽涛;防风网风速折减效果及风荷载体型系数风洞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志成;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CMAQ空气质量模拟系统不确定性传递方法实现与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宇晴;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增长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琳琳;北京大气污染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楠;成都经济圈(城市群)污染源排放清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金平;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加装防风网的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张奕君;无控粉尘抑尘方法及运移规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潘琳;基于灰色系统的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志龙;重型颗粒物风蚀污染扩散模式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官明,叶文虎;防风网泄流区湍流的子波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凯;朱凤荣;钮珍南;;防风网作用效果的风洞实验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帅杰,朱坦;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理论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4 贺克斌,余学春,陆永祺,郝吉明,傅立新;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特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5 刘大有,董飞,贺大良;风沙二相流运动特点的分析[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6 王元战;孙熙平;詹水芬;洪宁宁;;防风网结构设计研究综述[J];港工技术;2008年03期

7 孙熙平;王元战;;防风网结构风振疲劳特性研究[J];港工技术;2009年02期

8 亢力强;郭烈锦;;风沙运动的DPM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9 董治宝;风沙起动形式与起动假说[J];干旱气象;2005年02期

10 赵庆久;煤场挡风抑尘墙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兵,金浩,张学学;小颗粒非均匀初始孔隙率脱硫模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李卓娅;周培军;;基于废水废气的粉煤灰机理作用及实践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9期

3 ;用高岭土作载体制钒触媒小试简介[J];广西化工技术;1976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磊;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孔隙率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临界孔隙率的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7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