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10:16
环境污染作为举世瞩目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当前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据统计,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占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是导致全球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但是,在传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缺乏自行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内在主动性。因此,企业的环保行为需要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才能得以形成与保持。通过对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外部因素的研究,进而提出有效发挥外部因素作用的建议,对于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一些问题:一、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及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二、分析了当前环境问题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环境的负外部性、环境产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在环境管理上政府管制的失灵,阐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三、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根据及其所存在问题。四、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对污染防治的阻碍,指出了可交易...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1.3.1 环境伦理学
1.3.2 环境管理学
1.3.3 环境经济学
1.3.4 环境评价理论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环保理论的发展
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1.1 外部性
2.1.2 公共物品
2.2 环境问题的政府管制失灵
2.3 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
2.4 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外部因素
2.4.1 排污收费制度
2.4.2 界定环境产权
2.4.3 政府的环境管制
2.4.4 社会公众参与环保
第三章 排污收费制度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
3.1 排污收费制度对企业环保行为的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3.1.1 完全竞争市场的排污收费
3.1.2 最优排污费率的确定
3.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排污收费
3.1.4 排污收费的主要优点
3.2 对征收排污费标准的思考
3.2.1 环境成本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2.2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分析
3.3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社会的边际成本和私人的净收益难以确定
3.3.2 排污收费额度确定存在的困难
3.3.3 排污费的征收具有负面效应
3.3.4 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
3.3.5 排污收费计算依据选择存在的困难
3.3.6 征收成本可能会很高
3.3.7 排污费的专款专用存在问题
第四章 环境产权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规制
4.1 环境产权界定的概述
4.1.1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对污染防治的阻碍
4.1.2 科斯定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4.1.3 科斯定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4 应用科斯定理解决环境问题的优势
4.1.5 科斯定理应用的新发展
4.1.6 可交易排污许可制度的概述
4.2 环境产权界定问题
4.2.1 基于效率的环境产权界定
4.2.2 环境产权界定的代理
4.2.3 初始排污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4.3 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4.4 排污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政府环境管制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制约
5.1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
5.1.1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5.1.2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5.2 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博弈分析
5.2.1 政府与企业的静态环境博弈
5.2.2 政府与企业的动态环境博弈
5.3 环境污染防治法促进了经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5.3.1 环境保护法促进了统筹协调
5.3.2 减少新污染产生,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5.3.3 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了环境质量
5.3.4 落实了环境保护责任,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
5.4 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问题
5.4.1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缺失
5.4.2 环境法律之间衔接不当
5.4.3 一些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空白
5.4.4 某些环境法律内容滞后
5.4.5 某些法律规范设置欠缺合理性
5.5 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5.5.1 某些环境法律制度的操作性不强
5.5.2 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5.5.3 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力度不足
5.5.4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保执法
5.5.5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度不足
5.5.6 存在突击执法检查的现象
5.5.7 环境行政执法主体职责不清
5.5.8 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
5.5.9 环保部门的执法设备严重不足
第六章 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
6.1 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
6.1.1 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6.1.2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6.2 社会公众与企业环保行为的博弈分析
6.2.1 公众与企业的静态环境博弈
6.2.2 公众与企业的动态环境博弈
6.3 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作用
6.3.1 社会公众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形式
6.3.2 社会公众参与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作用
6.4 社会公众影响企业环保行为存在的问题
6.4.1 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6.4.2 社会公众的环保行动参与意识不强
6.4.3 社会公众的环保知识缺乏
6.4.4 环境信息获得困难
第七章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评价
7.1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7.2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
7.2.1 建立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7.2.2 建立灰色系统模型
7.3 应用分析
7.3.1 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7.3.2 确定网络层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系数
7.3.3 确定方案层在20 项影响因素指标中的权重系数
第八章 发挥外部因素的影响,强化企业环保行为的建议
8.1 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建议
8.1.1 强化污染者负担的理念
8.1.2 排污收费标准应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8.1.3 应采用累进比例费率
8.1.4 排污费征收水平适当考虑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1.5 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
8.1.6 对企业治理污染给予优惠政策
8.1.7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监测成本
8.1.8 以污染物排放量为排污收费的基本计算依据
8.1.9 积极探索“费改税”或“费改价”
8.2 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8.2.1 排污权分配方式选择的分析
8.2.2 完善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8.2.3 完善排污权保护的建议
8.3 进一步完善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建议
8.3.1 完善我国环保立法的建议
8.3.2 进一步加强我国环保执法的建议
8.4 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参与的建议
8.4.1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
8.4.2 加强环保知识的传授,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8.4.3 促进环保行动的持久、有效、深入地进行
8.4.4 提高环境信息的公开水平
8.4.5 健全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683370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1.3.1 环境伦理学
1.3.2 环境管理学
1.3.3 环境经济学
1.3.4 环境评价理论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环保理论的发展
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1.1 外部性
2.1.2 公共物品
2.2 环境问题的政府管制失灵
2.3 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
2.4 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外部因素
2.4.1 排污收费制度
2.4.2 界定环境产权
2.4.3 政府的环境管制
2.4.4 社会公众参与环保
第三章 排污收费制度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
3.1 排污收费制度对企业环保行为的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3.1.1 完全竞争市场的排污收费
3.1.2 最优排污费率的确定
3.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排污收费
3.1.4 排污收费的主要优点
3.2 对征收排污费标准的思考
3.2.1 环境成本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2.2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分析
3.3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社会的边际成本和私人的净收益难以确定
3.3.2 排污收费额度确定存在的困难
3.3.3 排污费的征收具有负面效应
3.3.4 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
3.3.5 排污收费计算依据选择存在的困难
3.3.6 征收成本可能会很高
3.3.7 排污费的专款专用存在问题
第四章 环境产权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规制
4.1 环境产权界定的概述
4.1.1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对污染防治的阻碍
4.1.2 科斯定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4.1.3 科斯定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4 应用科斯定理解决环境问题的优势
4.1.5 科斯定理应用的新发展
4.1.6 可交易排污许可制度的概述
4.2 环境产权界定问题
4.2.1 基于效率的环境产权界定
4.2.2 环境产权界定的代理
4.2.3 初始排污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4.3 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4.4 排污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政府环境管制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制约
5.1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
5.1.1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5.1.2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5.2 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博弈分析
5.2.1 政府与企业的静态环境博弈
5.2.2 政府与企业的动态环境博弈
5.3 环境污染防治法促进了经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5.3.1 环境保护法促进了统筹协调
5.3.2 减少新污染产生,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5.3.3 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了环境质量
5.3.4 落实了环境保护责任,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
5.4 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问题
5.4.1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缺失
5.4.2 环境法律之间衔接不当
5.4.3 一些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空白
5.4.4 某些环境法律内容滞后
5.4.5 某些法律规范设置欠缺合理性
5.5 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5.5.1 某些环境法律制度的操作性不强
5.5.2 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5.5.3 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力度不足
5.5.4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保执法
5.5.5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度不足
5.5.6 存在突击执法检查的现象
5.5.7 环境行政执法主体职责不清
5.5.8 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
5.5.9 环保部门的执法设备严重不足
第六章 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
6.1 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
6.1.1 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6.1.2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6.2 社会公众与企业环保行为的博弈分析
6.2.1 公众与企业的静态环境博弈
6.2.2 公众与企业的动态环境博弈
6.3 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作用
6.3.1 社会公众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形式
6.3.2 社会公众参与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作用
6.4 社会公众影响企业环保行为存在的问题
6.4.1 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6.4.2 社会公众的环保行动参与意识不强
6.4.3 社会公众的环保知识缺乏
6.4.4 环境信息获得困难
第七章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评价
7.1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7.2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
7.2.1 建立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7.2.2 建立灰色系统模型
7.3 应用分析
7.3.1 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7.3.2 确定网络层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系数
7.3.3 确定方案层在20 项影响因素指标中的权重系数
第八章 发挥外部因素的影响,强化企业环保行为的建议
8.1 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建议
8.1.1 强化污染者负担的理念
8.1.2 排污收费标准应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8.1.3 应采用累进比例费率
8.1.4 排污费征收水平适当考虑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1.5 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
8.1.6 对企业治理污染给予优惠政策
8.1.7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监测成本
8.1.8 以污染物排放量为排污收费的基本计算依据
8.1.9 积极探索“费改税”或“费改价”
8.2 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8.2.1 排污权分配方式选择的分析
8.2.2 完善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8.2.3 完善排污权保护的建议
8.3 进一步完善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建议
8.3.1 完善我国环保立法的建议
8.3.2 进一步加强我国环保执法的建议
8.4 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参与的建议
8.4.1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
8.4.2 加强环保知识的传授,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8.4.3 促进环保行动的持久、有效、深入地进行
8.4.4 提高环境信息的公开水平
8.4.5 健全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683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8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