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发布时间:2022-09-30 17:46
河口区是人类活动与海陆相互强烈作用的典型地带。长江口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口。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长江,导致长江口水体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由于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积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致毒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备受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 本文以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长江口水—沉积物两相介质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长江口水体中这两类POPs物质污染较严重的菲和林丹,在实验室进行鱼类毒理学试验,分别模拟长江口水体中的污染浓度以及亚致死浓度对毒理学模式鱼(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长江鱼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draco))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这些毒理学指标对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指示作用;同时利用斑马鱼胚胎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得到以下几条结论: (1)对长江口水体中的低分子量多环芳烃(LMW 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中萘、芴、菲、蒽4种LMW PAHs的总浓度...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水体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1 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
1.2.2 水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1.2.3 有机氯农药在我国的残留状况
1.3 生物标志物概述
1.3.1 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及定义
1.3.2 生物标志物的优势
1.4 几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1.4.1 组织病理学变化
1.4.2 抗氧化防御系统
1.4.3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毒理学指标
1.5 沉积物的毒性评价
1.6 研究工作总体思路和特色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特色
第2章 研究区域特征与样品采集
2.1 长江口自然地理特征
2.2 采样断面设置
2.3 水样的采集与预处理
2.4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2.5 长江口表层水体和沉积物的基本理化参数
2.5.1 溶解氧和水温
2.5.2 盐度
2.5.3 水体的pH
2.5.4 水体中的TOC含量
2.5.5 沉积物中TOC含量
第3章 长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长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3.3.1 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
3.3.2 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相关性
3.3.3 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与来源
3.3.4 水体中PAHs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长江口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与分布
4.1 前言
4.2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4.3 有机氯农药在长江口水体中的含量与分布
4.4 有机氯农药在长江口沉积物中的含量与分布
4.4.1 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水平
4.4.2 有机氯农药的组分分布特征
4.4.3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
4.5 长江口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相关性
4.6 小结
第5章 林丹和菲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林丹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5.2.3 染毒条件
5.2.4 样品制备
5.3 林丹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3.1 林丹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5.3.2 林丹对斑马鱼鳃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5.4 菲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4.1 行为观察
5.4.2 菲对斑马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5.4.3 菲对斑马鱼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5.5 斑马鱼组织结构变化对长江口林丹和菲污染的指示意义
5.6 小结
第6章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鱼的人工繁殖
6.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6.2.3 染毒条件
6.2.4 酶活性测定
6.2.5 数据处理
6.3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3.1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SOD活性的影响
6.3.2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CAT活性的影响
6.3.3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GPx活性的影响
6.4 讨论
6.4.1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4.2 抗氧化酶活性对菲污染的指示作用
6.5 小结
第7章 应用斑马鱼胚胎检测水体中菲的毒性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动物
7.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7.2.3 毒性试验
7.3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
7.4 不同时间染毒的敏感性
7.5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7.5.1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性效应
7.5.2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非致死性效应
7.5.3 胚胎毒理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7.5.4 斑马鱼胚胎的形态异常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应用斑马鱼胚胎检测长江口沉积物的毒性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长江口沉积物采样位置
8.2.2 沉积物的采集、预处理与萃取
8.2.3 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物(POPs)和重金属的分析
8.2.4 实验动物
8.2.5 斑马鱼胚胎直接暴露接触沉积物试验
8.2.6 萃取有机物暴露法
8.2.7 数据处理
8.3 长江口沉积物的化学分析结果
8.4 长江口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8.4.1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8.4.2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致畸率的影响
8.4.3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
8.4.4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心率的影响
8.5 讨论
8.6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壬基酚对栉孔扇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高永刚,李正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2]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 黄长江,胡晓蓉,董巧香.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3]南黄海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4)
[4]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分布及评价[J]. 黄向青,梁开,刘雄. 海洋湖沼通报. 2006(03)
[5]镉对黄颡鱼鳃线粒体结构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柏世军,许梓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7)
[6]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J]. 陈畅曙,刘娜,付云娜,马德毅.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6(03)
[7]黄浦江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J]. 夏凡,胡雄星,韩中豪,王文华.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2)
[8]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J]. 干爱华,刘军,丁辉,李鑫钢,沈伟然,孙贻超,邵晓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1)
[9]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J]. 郭炜锋,戴树桂.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10)
[10]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J]. 郑敏,朱琳.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0)
博士论文
[1]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毕春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 侯立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3993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水体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1 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
1.2.2 水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1.2.3 有机氯农药在我国的残留状况
1.3 生物标志物概述
1.3.1 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及定义
1.3.2 生物标志物的优势
1.4 几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1.4.1 组织病理学变化
1.4.2 抗氧化防御系统
1.4.3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毒理学指标
1.5 沉积物的毒性评价
1.6 研究工作总体思路和特色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特色
第2章 研究区域特征与样品采集
2.1 长江口自然地理特征
2.2 采样断面设置
2.3 水样的采集与预处理
2.4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2.5 长江口表层水体和沉积物的基本理化参数
2.5.1 溶解氧和水温
2.5.2 盐度
2.5.3 水体的pH
2.5.4 水体中的TOC含量
2.5.5 沉积物中TOC含量
第3章 长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长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3.3.1 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
3.3.2 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相关性
3.3.3 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与来源
3.3.4 水体中PAHs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长江口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与分布
4.1 前言
4.2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4.3 有机氯农药在长江口水体中的含量与分布
4.4 有机氯农药在长江口沉积物中的含量与分布
4.4.1 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水平
4.4.2 有机氯农药的组分分布特征
4.4.3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
4.5 长江口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相关性
4.6 小结
第5章 林丹和菲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林丹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5.2.3 染毒条件
5.2.4 样品制备
5.3 林丹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3.1 林丹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5.3.2 林丹对斑马鱼鳃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5.4 菲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5.4.1 行为观察
5.4.2 菲对斑马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5.4.3 菲对斑马鱼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5.5 斑马鱼组织结构变化对长江口林丹和菲污染的指示意义
5.6 小结
第6章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鱼的人工繁殖
6.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6.2.3 染毒条件
6.2.4 酶活性测定
6.2.5 数据处理
6.3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3.1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SOD活性的影响
6.3.2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CAT活性的影响
6.3.3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GPx活性的影响
6.4 讨论
6.4.1 菲对黄颡鱼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4.2 抗氧化酶活性对菲污染的指示作用
6.5 小结
第7章 应用斑马鱼胚胎检测水体中菲的毒性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动物
7.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7.2.3 毒性试验
7.3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
7.4 不同时间染毒的敏感性
7.5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7.5.1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性效应
7.5.2 菲对斑马鱼胚胎的非致死性效应
7.5.3 胚胎毒理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7.5.4 斑马鱼胚胎的形态异常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应用斑马鱼胚胎检测长江口沉积物的毒性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长江口沉积物采样位置
8.2.2 沉积物的采集、预处理与萃取
8.2.3 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物(POPs)和重金属的分析
8.2.4 实验动物
8.2.5 斑马鱼胚胎直接暴露接触沉积物试验
8.2.6 萃取有机物暴露法
8.2.7 数据处理
8.3 长江口沉积物的化学分析结果
8.4 长江口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8.4.1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8.4.2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致畸率的影响
8.4.3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
8.4.4 沉积物对斑马鱼胚胎心率的影响
8.5 讨论
8.6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壬基酚对栉孔扇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高永刚,李正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2]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 黄长江,胡晓蓉,董巧香.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3]南黄海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4)
[4]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分布及评价[J]. 黄向青,梁开,刘雄. 海洋湖沼通报. 2006(03)
[5]镉对黄颡鱼鳃线粒体结构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柏世军,许梓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7)
[6]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J]. 陈畅曙,刘娜,付云娜,马德毅.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6(03)
[7]黄浦江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J]. 夏凡,胡雄星,韩中豪,王文华.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2)
[8]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J]. 干爱华,刘军,丁辉,李鑫钢,沈伟然,孙贻超,邵晓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1)
[9]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J]. 郭炜锋,戴树桂.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10)
[10]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J]. 郑敏,朱琳.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0)
博士论文
[1]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毕春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 侯立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3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8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