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发布时间:2022-10-30 19:19
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筛选出对低浓度铀废水具有富集作用的优势植物,采用优势植物构建了植物-微生物净化共生体系。研究了植物-微生物净化共生体系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作用及机理,并与微生物修复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植物的铀耐受性实验、水培实验,对铀废水具有高效修复作用的优势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香蒲草(Typha orientalis Presl)、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白鹤芋(Spathiphyllum kochii)、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和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对铀的耐受性较好且修复能力较强,确定为优势植物。2.选用白鹤芋(Spathiphyllum kochii)、观音竹(Dracaenasander-ian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3种植物与筛选的优势根际微生物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构建了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考察了3种植物-黑曲霉共生净化体系修复铀(Ⅵ)的能力,以及初始pH值和外加碳源、氮源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2.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
1.2.2 放射性废水的特点
1.3 放射性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离子交换法
1.3.2 化学沉淀法
1.3.3 吸附法
1.3.4 膜处理法
1.3.5 自然蒸发法
1.3.6 可渗滤反应墙
1.4 放射性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植物修复技术
1.4.2 微生物修复技术
1.4.3 铀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课题资助情况
第二章 具有富集铀功能的优势植物的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尾矿库概况及植物调查
2.2.4 水培实验
2.2.5 样品的制备
2.2.6 检测方法
2.2.7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论与讨论
2.3.1 铀尾矿库中采集植物的铀含量测定结果
2.3.2 水培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2.4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实验
3.2.5 分析方法
3.2.6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3.2 野外微生物挂膜实验
3.3.3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修复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内生菌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内生菌的分离
4.2.4 内生菌的鉴定
4.2.5 植物-内生微生物共生富集净化体系的建立及去除水中铀(Ⅵ)的水培实验
4.2.6 内生细菌定殖结果及菌种分析
4.2.7 检测方法
4.2.8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内生菌的分离
4.3.2 内生菌的鉴定
4.3.3 水培实验结果
4.3.4 测序结果
4.3.5 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富集铀的基团
4.3.6 铀在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内的赋存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法与微生物修复法的比较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铀浓度及其去除率的测定
5.2.5 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5.2.6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与微生物两种修复方法的比较研究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2 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3.3 吸附机理分析
5.3.4 修复结果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某铀尾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J]. 姚高扬,华恩祥,高柏,汪勇,占凌之,蒋经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6)
[2]两种土著水生植物对铀矿坑水的修复能力研究[J]. 聂小琴,董发勤,丁德馨,刘宁,李广悦,张东,刘明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11)
[3]压水堆核电厂模拟含硼废液反渗透浓缩试验研究[J]. 叶欣楠,姜百华,范雯雯,张志银,严沧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07)
[4]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污染地下水研究进展[J]. 张晓慧,葛芳州,董玉婧,李彩斌,裴亮,王颋军,姚蔚.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5(03)
[5]铀尾矿污染特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张彪,张晓文,李密,唐东山,吕俊文,谭文发. 中国矿业. 2015(04)
[6]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含铀溶液中铀的研究[J]. 夏良树,陈伟,周彦同,肖益群,彭安国,肖静水.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08)
[7]铀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植物对铀的吸收转移[J]. 曾峰,唐永金.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7)
[8]硅基磷钼酸铵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对Cs的吸附[J]. 王启龙,吴艳,韦悦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4(04)
[9]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王建龙,刘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10]铁氧体法处理核电厂含Co2+离子放射性废水的模拟试验[J]. 陈希飞,邢辉,郭世鑫,何小红,黄光团. 净水技术. 2013(02)
硕士论文
[1]产铁载体和ACC脱氨酶的氢氧化细菌筛选及促生作用研究[D]. 蒙渊.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9332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2.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
1.2.2 放射性废水的特点
1.3 放射性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离子交换法
1.3.2 化学沉淀法
1.3.3 吸附法
1.3.4 膜处理法
1.3.5 自然蒸发法
1.3.6 可渗滤反应墙
1.4 放射性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植物修复技术
1.4.2 微生物修复技术
1.4.3 铀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课题资助情况
第二章 具有富集铀功能的优势植物的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尾矿库概况及植物调查
2.2.4 水培实验
2.2.5 样品的制备
2.2.6 检测方法
2.2.7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论与讨论
2.3.1 铀尾矿库中采集植物的铀含量测定结果
2.3.2 水培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2.4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实验
3.2.5 分析方法
3.2.6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3.2 野外微生物挂膜实验
3.3.3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修复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内生菌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内生菌的分离
4.2.4 内生菌的鉴定
4.2.5 植物-内生微生物共生富集净化体系的建立及去除水中铀(Ⅵ)的水培实验
4.2.6 内生细菌定殖结果及菌种分析
4.2.7 检测方法
4.2.8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内生菌的分离
4.3.2 内生菌的鉴定
4.3.3 水培实验结果
4.3.4 测序结果
4.3.5 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富集铀的基团
4.3.6 铀在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内的赋存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法与微生物修复法的比较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铀浓度及其去除率的测定
5.2.5 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5.2.6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与微生物两种修复方法的比较研究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2 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3.3 吸附机理分析
5.3.4 修复结果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某铀尾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J]. 姚高扬,华恩祥,高柏,汪勇,占凌之,蒋经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6)
[2]两种土著水生植物对铀矿坑水的修复能力研究[J]. 聂小琴,董发勤,丁德馨,刘宁,李广悦,张东,刘明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11)
[3]压水堆核电厂模拟含硼废液反渗透浓缩试验研究[J]. 叶欣楠,姜百华,范雯雯,张志银,严沧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07)
[4]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污染地下水研究进展[J]. 张晓慧,葛芳州,董玉婧,李彩斌,裴亮,王颋军,姚蔚.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5(03)
[5]铀尾矿污染特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张彪,张晓文,李密,唐东山,吕俊文,谭文发. 中国矿业. 2015(04)
[6]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含铀溶液中铀的研究[J]. 夏良树,陈伟,周彦同,肖益群,彭安国,肖静水.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08)
[7]铀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植物对铀的吸收转移[J]. 曾峰,唐永金.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7)
[8]硅基磷钼酸铵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对Cs的吸附[J]. 王启龙,吴艳,韦悦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4(04)
[9]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王建龙,刘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10]铁氧体法处理核电厂含Co2+离子放射性废水的模拟试验[J]. 陈希飞,邢辉,郭世鑫,何小红,黄光团. 净水技术. 2013(02)
硕士论文
[1]产铁载体和ACC脱氨酶的氢氧化细菌筛选及促生作用研究[D]. 蒙渊.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9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