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酸铁和单宁酸亚铁对磷的吸附特性
发布时间:2022-12-10 06:03
以单宁酸、六水氯化铁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了单宁酸铁[TA-Fe(Ⅲ)]和单宁酸亚铁[TA-Fe(Ⅱ)]两种磷吸附剂。采用FTIR、XRD、SEM-EDS和XPS对TA-Fe(Ⅲ)和TA-Fe(Ⅱ)的结构、形貌和吸附机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A-Fe(Ⅲ)和TA-Fe(Ⅱ)对磷的吸附符合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与Langmuir模型相比,Freundlich模型更加适合用描述TA-Fe(Ⅲ)和TA-Fe(Ⅱ)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TA-Fe(Ⅲ)和TA-Fe(Ⅱ)对磷的吸附量受pH影响较大;pH=3时,Langmuir模型模拟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5.14 mg/g和18.88 mg/g;共存阴离子Cl-、NO3-和SO42-对吸附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TA-Fe(Ⅲ)和TA-Fe(Ⅱ)吸附磷的机制是配体交换形成内层配合物为主,静电作用形成外层配合物为辅。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TA-Fe (III)和TA-Fe (II)的制备
1.3 表征
1.4 吸附实验
1.5 数据处理
1.5.1 磷吸附量和去除率
1.5.2 吸附动力学拟合
1.5.3 吸附等温线拟合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表征
2.1.1 FTIR表征
2.1.2 XR D表征
2.1.3 SEM-EDS表征
2.2 吸附实验
2.2.1 吸附动力学
2.2.2 吸附等温线
2.2.3 吸附机理研究
2.2.4 溶液p H值对磷的吸附性能影响
2.2.5 共存阴离子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苯三酚改性的天然大分子和单宁酸配位交联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 石楚桐,宋彬,辜海彬.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0(01)
[2]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J]. 吴俊麟,林建伟,詹艳慧,程永前,柏晓云,辛慧敏,常明玥. 环境科学. 2020(01)
[3]MgO改性莲蓬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J]. 王盛华,朱丹晨,邵敬爱,向家涛,杨海平,易娟,张世红,陈汉平. 环境科学. 2019(11)
[4]短乳杆菌对Cr3+的吸附及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J]. 代启虎,李冉,葛俊苗,张雯,李柏林,欧杰. 环境化学. 2019(03)
[5]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胶珠对磷的吸附特性[J]. 陈翀宇,付广义,赵媛媛,钟宇,许友泽,李小明. 环境化学. 2019(03)
[6]铁锰复合氧化物包覆海砂的吸附除磷研究[J]. 李海宁,陈静,李秋梅,凤翔,王卓,张高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3)
[7]中国磷矿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张苏江,夏浩东,唐文龙,崔立伟. 中国矿业. 2014(S2)
[8]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J]. 蒋旭涛,迟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9]胶原纤维固载锆(Ⅳ)对含氟、磷废水中磷的去除[J]. 丁云,廖学品,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07(01)
[10]稀土离子Pr3+、Nd3+与单宁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紫外光谱分析[J]. 范小娜,丁冶春,程庚金生,余磊,谭雪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71620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TA-Fe (III)和TA-Fe (II)的制备
1.3 表征
1.4 吸附实验
1.5 数据处理
1.5.1 磷吸附量和去除率
1.5.2 吸附动力学拟合
1.5.3 吸附等温线拟合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表征
2.1.1 FTIR表征
2.1.2 XR D表征
2.1.3 SEM-EDS表征
2.2 吸附实验
2.2.1 吸附动力学
2.2.2 吸附等温线
2.2.3 吸附机理研究
2.2.4 溶液p H值对磷的吸附性能影响
2.2.5 共存阴离子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苯三酚改性的天然大分子和单宁酸配位交联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 石楚桐,宋彬,辜海彬.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0(01)
[2]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J]. 吴俊麟,林建伟,詹艳慧,程永前,柏晓云,辛慧敏,常明玥. 环境科学. 2020(01)
[3]MgO改性莲蓬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J]. 王盛华,朱丹晨,邵敬爱,向家涛,杨海平,易娟,张世红,陈汉平. 环境科学. 2019(11)
[4]短乳杆菌对Cr3+的吸附及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J]. 代启虎,李冉,葛俊苗,张雯,李柏林,欧杰. 环境化学. 2019(03)
[5]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胶珠对磷的吸附特性[J]. 陈翀宇,付广义,赵媛媛,钟宇,许友泽,李小明. 环境化学. 2019(03)
[6]铁锰复合氧化物包覆海砂的吸附除磷研究[J]. 李海宁,陈静,李秋梅,凤翔,王卓,张高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3)
[7]中国磷矿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张苏江,夏浩东,唐文龙,崔立伟. 中国矿业. 2014(S2)
[8]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J]. 蒋旭涛,迟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9]胶原纤维固载锆(Ⅳ)对含氟、磷废水中磷的去除[J]. 丁云,廖学品,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07(01)
[10]稀土离子Pr3+、Nd3+与单宁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紫外光谱分析[J]. 范小娜,丁冶春,程庚金生,余磊,谭雪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716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1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