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技术的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19:55
论文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技术、多方法对三江平原区进行综合研究,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该区生态地质环境演变规律和现状,揭示了影响生态环境地质状况的主要因子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三江平原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为该区水、土、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生态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及生态地质环境分区,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恢复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从研究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地下水优化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方案。该研究将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结合起来,具有全面性和典型性,可为其它区域的生态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对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生态地质环境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一、当前国际生态地质环境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向
二、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本次研究的创新点
小结
第二章 三江平原的环境概况
第一节 气象、水文
一、气候特征
二、气象特征
三、水文
第二节 土壤植被
一、土壤
二、植被
第三节 社会经济
一、位置与交通
二、经济状况
第四节 地形地貌
一、地貌基本特征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三、地貌分类及形态描述
四、微地貌
第五节 地质构造
一、大地构造概述
二、第四系基底构造简述
三、新构造运动
第六节 地层岩性
一、前第四系
二、第四系
第七节 地下水
一、含水层系统分析
二、区域性地下水流系统分析
三、地下水系统特征与功能
四、水位动态与水化学特征
小结
第三章 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
第一节 遥感技术方法及技术数据
一、遥感技术方法
二、遥感的技术数据
第二节 遥感解译标志及解译内容
一、遥感解译标志
二、地貌类型及水系、植被的解译标志
第三节 遥感解译结果
一、黑龙江水系的现状、变迁及演化
二、洪泛区和涝区的具体分布范围
三、三江平原水土流失解译结果
四、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遥感解译结果
五、植被遥感解译结果
六、现有湿地和可恢复性湿地解译结果
小结
第四章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构成特点
一、地质环境系统
二、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
一、地层岩性形成与演化
二、三江平原水系变迁
三、植物与气候的变化
四、湿地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气候与水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气候因子概述
二、水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四节 地貌与岩石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地貌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二、岩石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五节 土壤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土壤因子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六节 植被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一、植被的生态功能
二、植被的类型与分布
三、主要环境生态问题
小结
第五章 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一、土地潜力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三江平原土地潜力评价步骤
三、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四、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原则和依据
二、水文地质模型概化及其数值模拟模型
三、源汇项数据整理
四、模型识别
五、地下水资源计算
六、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第三节 湿地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一、湿地的功能
二、湿地存在的效益
三、湿地分布现状与还湿地目标
四、还湿工程实施建议
小结
第六章 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优化管理
第一节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原则与方法
二、各子系统的质量评价
三、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第二节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一、地下水分级
二、选择评价因子
三、单因子评价
四、权重的确定
五、模糊综合评价
六、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第三节 生态承载力研究及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判定模式与计算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三、综合评价方法
四、三江平原生态弹度性质计算与分析评价
五、三江平原资源承载指数计算与分析评价
六、三江平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七、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节 生态地质环境分区
一、拟建三江平原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
二、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六节 三江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摘 要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及 GIS系统开发[J]. 周乐群,孙长安,胡甲均,高改萍,胡宗云 ,杨岚. 水土保持通报. 2004(05)
[2]“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单元——北京山区小流域划分[J]. 周玉喜,段淑怀.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2)
[3]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 林年丰,汤洁,卞建民. 地理科学. 2003(05)
[4]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J]. 韩再生. 地质通报. 2003(Z1)
[5]应用GIS-ANN进行土地盐碱化危险度评价——以吉林西部平原为例[J].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金燕. 自然灾害学报. 2003(04)
[6]赤潮监测网络的数据库建模和系统实现[J]. 王东,肖冬荣,职海涛,李明君. 海洋预报. 2003(03)
[7]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J]. 林年丰,汤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02)
[8]GIS系统在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能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 郭斌,马一太,庞健琦,任爱玲,李东胜,崔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2)
[9]GIS系统在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能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 郭斌,马一太,庞健琦,任爱玲,李东胜,崔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2)
[10]绿洲农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J]. 齐善忠,肖洪浪,李福兴,罗芳. 中国沙漠. 2003(02)
本文编号:3723940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生态地质环境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一、当前国际生态地质环境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向
二、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本次研究的创新点
小结
第二章 三江平原的环境概况
第一节 气象、水文
一、气候特征
二、气象特征
三、水文
第二节 土壤植被
一、土壤
二、植被
第三节 社会经济
一、位置与交通
二、经济状况
第四节 地形地貌
一、地貌基本特征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三、地貌分类及形态描述
四、微地貌
第五节 地质构造
一、大地构造概述
二、第四系基底构造简述
三、新构造运动
第六节 地层岩性
一、前第四系
二、第四系
第七节 地下水
一、含水层系统分析
二、区域性地下水流系统分析
三、地下水系统特征与功能
四、水位动态与水化学特征
小结
第三章 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
第一节 遥感技术方法及技术数据
一、遥感技术方法
二、遥感的技术数据
第二节 遥感解译标志及解译内容
一、遥感解译标志
二、地貌类型及水系、植被的解译标志
第三节 遥感解译结果
一、黑龙江水系的现状、变迁及演化
二、洪泛区和涝区的具体分布范围
三、三江平原水土流失解译结果
四、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遥感解译结果
五、植被遥感解译结果
六、现有湿地和可恢复性湿地解译结果
小结
第四章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构成特点
一、地质环境系统
二、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
一、地层岩性形成与演化
二、三江平原水系变迁
三、植物与气候的变化
四、湿地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气候与水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气候因子概述
二、水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四节 地貌与岩石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地貌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二、岩石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五节 土壤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因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一、土壤因子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第六节 植被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一、植被的生态功能
二、植被的类型与分布
三、主要环境生态问题
小结
第五章 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一、土地潜力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三江平原土地潜力评价步骤
三、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四、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原则和依据
二、水文地质模型概化及其数值模拟模型
三、源汇项数据整理
四、模型识别
五、地下水资源计算
六、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第三节 湿地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一、湿地的功能
二、湿地存在的效益
三、湿地分布现状与还湿地目标
四、还湿工程实施建议
小结
第六章 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优化管理
第一节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原则与方法
二、各子系统的质量评价
三、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第二节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一、地下水分级
二、选择评价因子
三、单因子评价
四、权重的确定
五、模糊综合评价
六、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第三节 生态承载力研究及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判定模式与计算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三、综合评价方法
四、三江平原生态弹度性质计算与分析评价
五、三江平原资源承载指数计算与分析评价
六、三江平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七、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节 生态地质环境分区
一、拟建三江平原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
二、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六节 三江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摘 要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及 GIS系统开发[J]. 周乐群,孙长安,胡甲均,高改萍,胡宗云 ,杨岚. 水土保持通报. 2004(05)
[2]“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单元——北京山区小流域划分[J]. 周玉喜,段淑怀.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2)
[3]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 林年丰,汤洁,卞建民. 地理科学. 2003(05)
[4]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J]. 韩再生. 地质通报. 2003(Z1)
[5]应用GIS-ANN进行土地盐碱化危险度评价——以吉林西部平原为例[J].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金燕. 自然灾害学报. 2003(04)
[6]赤潮监测网络的数据库建模和系统实现[J]. 王东,肖冬荣,职海涛,李明君. 海洋预报. 2003(03)
[7]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J]. 林年丰,汤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02)
[8]GIS系统在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能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 郭斌,马一太,庞健琦,任爱玲,李东胜,崔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2)
[9]GIS系统在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能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 郭斌,马一太,庞健琦,任爱玲,李东胜,崔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2)
[10]绿洲农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J]. 齐善忠,肖洪浪,李福兴,罗芳. 中国沙漠. 2003(02)
本文编号:3723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2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