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菌株F14的构建及其降解多环芳烃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08:2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环境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有毒污染物。大多数的多环芳烃具有“三致”作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而这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特别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中PAHs的主要途径,具有处理形式多样、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尽管目前已发现环境中存在许多可降解PAHs的微生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以某种PAHs为唯一碳源筛选出来的单一优势菌种往往只能降解特定类型污染物且微生物活性受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酸度、盐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或者将几种优势菌简单的混合构建高效菌群,多种菌的优化组合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这样的菌群有时因为种间的抑制作用很难实现作用最大化,有些菌株代谢PAHs的途径中产生了比母本毒性更高的中间产物。因此,如何获得高效降解PAHs的、作用底物范围广、环境适应性更强、具有积累少甚至不积累有毒中间代谢产物降解途径的菌株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将有助于提供PAHs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为此,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期望获得环境适应能力强,能高效降解PAHs,并且具有积累有毒中间代谢产物较少的降解途径的一个新菌...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AHs概况
1.1.1 PAHs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2 PAHs的产生和来源
1.1.3 PAHs的危害
1.2 PAHs的微生物降解
1.2.1 PAHs高效降解菌的分离
1.2.2 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代谢途径研究
1.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1.3.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过程
1.3.3 融合菌株的筛选及鉴别
1.3.4 原生质体融合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仪器、试剂与材料
2.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2.2.3 EDTA和青霉素G钠预处理的研究
2.2.4 收集菌体及酶解前计数
2.2.5 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计算方法
2.2.6 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P3A和GY2B的生长曲线
2.3.2 EDTA和青霉素G钠预处理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3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4 酶解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5 酶解方式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6 Mg~(2+)和Ca~(2+)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3.7 L-丝氨酸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3.8 再生方式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融合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1 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初筛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融合子的进一步筛选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融合菌株的鉴定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和芘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培养基及试剂溶液的配制
4.1.4 菲和芘的萃取与测定
4.1.5 环境因素对F14生长及菲降解的影响
4.1.6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菌密度标准曲线
4.2.2 融合菌株F14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
4.2.3 环境因素对融合菌株F14生长和降解菲的影响
4.2.4 融合菌株F14对菲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4.2.5 融合菌株F14对芘的降解研究
4.2.6 融合菌株F14对芘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4.2.7 融合菌株F14对菲和芘的混合降解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菌株F14对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范围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1.3 底物降解范围试验方法
5.1.4 降解其它PAHs试验方法
5.1.5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融合菌株F14在不同底物上的生长情况
5.2.2 不同浓度的不同底物的降解情况
5.2.3 F14对其它PAHs的降解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F14降解菲及其它PAHs的中间产物和代谢途径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仪器
6.1.2 主要试剂
6.1.3 菲及其它PAHs降解途径中间产物的提取和衍生化
6.1.4 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的产物研究
6.2.2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和芘的产物研究
6.2.3 融合菌株F14降解蒽的产物研究
6.2.4 融合菌株F14降解萘、菲和芘的产物研究
6.2.5 融合菌株F14降解苊、芴、蒽和菲的产物研究
6.3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调滤网灰尘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J]. 周宏仓,张翠翠,蔡华侠,宋园园,薛鸿斌.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0)
[2]以抗生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毛壳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J]. 谭悠久,谭红,周金燕,赵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3]庆大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高产株与发酵罐试产的研究[J]. 管玉霞,蓝基贤,严广兴,郑景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8)
[4]L-亮氨酸高产菌TGL8207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过程研究[J]. 谢希贤,杜军,刘淑云,徐庆阳,石维忱. 中国食品学报. 2009(02)
[5]原生质体融合法提高棒状链霉菌的克拉维酸产量[J]. 左志晗,张阳,王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2)
[6]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 王元芬,张颖,任瑞霞,王新新,姜世英,莫旭华. 生物技术. 2009(01)
[7]絮凝菌的细胞融合研究[J]. 常玉广,马放,夏四清,王学江,陈玲,赵建夫.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8)
[8]天津高沙岭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 聂利红,刘宪斌,降升平,田胜艳,高伟. 矿物岩石. 2008(02)
[9]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10]石油污染土壤中芘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 陈晓鹏,易筱筠,陶雪琴,吴仁人,杨琛,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酵母细胞原生质体拆合技术的研究[D]. 林炜铁.华南理工大学 1991
本文编号:3732349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AHs概况
1.1.1 PAHs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2 PAHs的产生和来源
1.1.3 PAHs的危害
1.2 PAHs的微生物降解
1.2.1 PAHs高效降解菌的分离
1.2.2 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代谢途径研究
1.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1.3.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过程
1.3.3 融合菌株的筛选及鉴别
1.3.4 原生质体融合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仪器、试剂与材料
2.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2.2.3 EDTA和青霉素G钠预处理的研究
2.2.4 收集菌体及酶解前计数
2.2.5 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计算方法
2.2.6 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P3A和GY2B的生长曲线
2.3.2 EDTA和青霉素G钠预处理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3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4 酶解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5 酶解方式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2.3.6 Mg~(2+)和Ca~(2+)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3.7 L-丝氨酸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3.8 再生方式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融合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1 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初筛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融合子的进一步筛选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融合菌株的鉴定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和芘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培养基及试剂溶液的配制
4.1.4 菲和芘的萃取与测定
4.1.5 环境因素对F14生长及菲降解的影响
4.1.6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菌密度标准曲线
4.2.2 融合菌株F14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
4.2.3 环境因素对融合菌株F14生长和降解菲的影响
4.2.4 融合菌株F14对菲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4.2.5 融合菌株F14对芘的降解研究
4.2.6 融合菌株F14对芘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4.2.7 融合菌株F14对菲和芘的混合降解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菌株F14对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范围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1.3 底物降解范围试验方法
5.1.4 降解其它PAHs试验方法
5.1.5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融合菌株F14在不同底物上的生长情况
5.2.2 不同浓度的不同底物的降解情况
5.2.3 F14对其它PAHs的降解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F14降解菲及其它PAHs的中间产物和代谢途径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仪器
6.1.2 主要试剂
6.1.3 菲及其它PAHs降解途径中间产物的提取和衍生化
6.1.4 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的产物研究
6.2.2 融合菌株F14降解菲和芘的产物研究
6.2.3 融合菌株F14降解蒽的产物研究
6.2.4 融合菌株F14降解萘、菲和芘的产物研究
6.2.5 融合菌株F14降解苊、芴、蒽和菲的产物研究
6.3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调滤网灰尘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J]. 周宏仓,张翠翠,蔡华侠,宋园园,薛鸿斌.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0)
[2]以抗生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毛壳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J]. 谭悠久,谭红,周金燕,赵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3]庆大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高产株与发酵罐试产的研究[J]. 管玉霞,蓝基贤,严广兴,郑景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8)
[4]L-亮氨酸高产菌TGL8207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过程研究[J]. 谢希贤,杜军,刘淑云,徐庆阳,石维忱. 中国食品学报. 2009(02)
[5]原生质体融合法提高棒状链霉菌的克拉维酸产量[J]. 左志晗,张阳,王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2)
[6]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 王元芬,张颖,任瑞霞,王新新,姜世英,莫旭华. 生物技术. 2009(01)
[7]絮凝菌的细胞融合研究[J]. 常玉广,马放,夏四清,王学江,陈玲,赵建夫.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8)
[8]天津高沙岭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 聂利红,刘宪斌,降升平,田胜艳,高伟. 矿物岩石. 2008(02)
[9]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10]石油污染土壤中芘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 陈晓鹏,易筱筠,陶雪琴,吴仁人,杨琛,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酵母细胞原生质体拆合技术的研究[D]. 林炜铁.华南理工大学 1991
本文编号:3732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3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