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21:48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因此,如何经济、合理、有效的处理含铬废水成为环保领域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利用微生物将高毒易溶的Cr(Ⅵ)还原为低毒不溶的Cr(Ⅲ)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绿色的修复途径,但其转化周期长,处理效率低。已有研究表明,氧化还原介体可加快电子传递从而提高生物反应转化速率,但现有研究涉及的介体种类较单一,且缺乏介体调控重金属转化机理的指导。故本课题筛选了一株高效Cr(Ⅵ)还原菌,构建水溶性/非水溶性介体催化强化Cr(Ⅵ)生物还原的研究体系,对反应特性及其机理开展系统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选取制革厂鞣革车间排水渠底泥为菌源,筛选了一株高效具有醌呼吸特性的Cr(Ⅵ)还原菌CR1,经生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菌CR1属于Mangrovibacterplantisponsor菌;该菌具有较高的Cr(Ⅵ)耐受性,对K2CrO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高达32mmol/Lol/L;当存在0.16mmol/Lol/L的AQS时,CR1菌对Cr(Ⅵ)的还原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 6.8倍;当碳源和微生物同时...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含铬废水来源与危害
1.2 含铬废水处理现状
1.2.1 化学法
1.2.2 物化法
1.2.3 生物法
1.3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4 氧化还原介体应用现状
1.5 课题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内容
1.5.2 课题意义
第2章 高效Cr(Ⅵ)还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污泥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及其组分
2.1.4 实验仪器
2.1.5 实验方法
2.2 实验内容
2.2.1 菌群富集和筛选
2.2.2 菌株鉴定
2.2.3 菌株的醌呼吸特性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r(Ⅵ)还原菌的分离与筛选
2.3.2 菌株鉴定
2.3.3 菌株CR1的醌呼吸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特性及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来源
3.1.2 实验试剂
3.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3.1.4 实验仪器及装置
3.1.5 实验方法
3.2 实验内容
3.2.1 高效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3.2.2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3.2.3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过程特性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效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3.3.2 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3.3.3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过程特性及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特性及机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来源
4.1.2 实验试剂
4.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4.1.4 实验仪器及装置
4.1.5 实验方法
4.2 实验内容
4.2.1 筛选高效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
4.2.2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4.2.3 固定化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稳定性研究
4.2.4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机理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高效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4.3.2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4.3.3 固定化1-氯蒽醌加速Cr(Ⅵ)还原的稳定性研究
4.3.4 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7375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含铬废水来源与危害
1.2 含铬废水处理现状
1.2.1 化学法
1.2.2 物化法
1.2.3 生物法
1.3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4 氧化还原介体应用现状
1.5 课题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内容
1.5.2 课题意义
第2章 高效Cr(Ⅵ)还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污泥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及其组分
2.1.4 实验仪器
2.1.5 实验方法
2.2 实验内容
2.2.1 菌群富集和筛选
2.2.2 菌株鉴定
2.2.3 菌株的醌呼吸特性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r(Ⅵ)还原菌的分离与筛选
2.3.2 菌株鉴定
2.3.3 菌株CR1的醌呼吸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特性及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来源
3.1.2 实验试剂
3.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3.1.4 实验仪器及装置
3.1.5 实验方法
3.2 实验内容
3.2.1 高效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3.2.2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3.2.3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过程特性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效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3.3.2 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3.3.3 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过程特性及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生物还原特性及机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来源
4.1.2 实验试剂
4.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4.1.4 实验仪器及装置
4.1.5 实验方法
4.2 实验内容
4.2.1 筛选高效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
4.2.2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4.2.3 固定化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稳定性研究
4.2.4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机理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高效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的筛选
4.3.2 非水溶性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影响因素考察
4.3.3 固定化1-氯蒽醌加速Cr(Ⅵ)还原的稳定性研究
4.3.4 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调控Cr(Ⅵ)还原的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7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4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