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0 05:52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动因,目前已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广泛关注。自1995“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计划(LUCC)”后,该项研究步入了系统有序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们愈来愈多的认识到,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必须更好地理解区域或者兼具全球意义和区域特色的局地,开展区域或者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逐渐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局地作为响应区域和全球变化的主要场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仅影响到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种群动态等诸多方面,而且还影响到区域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可见,在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局地陆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已不是一般的干扰因子,而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子。目前正陆续开展一些有关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区、黄土丘壑区、喀斯特地区、经济发达区,但选择兼具全球意义和区域特色的局地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更少,其主要集中于集约化农区、珠江三角洲和苏锡常经济发达区...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情景识别
1.2.1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情景发现
1.2.2 数据获取
1.3 情景分析
1.3.1 城市化
1.3.2 农业结构调整
1.3.3 土地整理
1.4 结语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土地利用变化(LU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
2.1.2 景观格局是社会资本投入、摄取与自然生态承载力之间竞争的结果
2.1.3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局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 研究目标与思路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范围与内容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局地景观格局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3.2.3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3.2.4 景观格局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分布
3.3.2 局地景观格局的综合分析
3.3.3 浅丘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3.4 中丘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3.5 低山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4 结语
第4章 浅丘带坝区景观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4.1 前言
4.2 研究区概况
4.3 研究方法
4.3.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4.3.2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4.3.3 景观格局指数计算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4.4.2 景观格局综合分析
4.4.3 水田景观格局分析
4.4.4 旱地景观格局分析
4.4.5 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4.5 结语
第5章 浅丘带坝区耕地景观格局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5.2.3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5.2.4 景观格局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坡度对浅丘带坝区耕地利用结构及分布的影响
5.3.2 坡度对浅丘带坝区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5.4 结语
第6章 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对紫色土肥力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区概况
6.2.2 小区设计与试验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紫色土养分性质变化
6.3.2 土地利用模式对紫色土养分的影响
6.3.3 土地利用模式对紫色土养分微量元素的影响
6.3.4 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经济效益分析
6.4 结语
第7章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分析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研究区概况
7.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7.2.3 研究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
7.3.2 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过程
7.3.3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识别
7.3.4 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
7.4 结语
第8章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局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8.1 前言
8.2 研究区概况
8.2.1 地理位置
8.2.2 地质地貌
8.2.3 土壤分布
8.2.4 气候特点
8.2.5 森林植被
8.2.6 水资源
8.2.7 矿产资源
8.2.8 人口变化
8.2.9 农业发展情况
8.3 研究方法
8.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8.3.2 生态服务价值的赋值
8.3.3 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
8.4 结果与分析
8.4.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8.4.2 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8.4.3 生态服务敏感度分析
8.4.4 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析
8.5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8.6 结语
第9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9.1 结论
9.1.1 土地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区的识别
9.1.2 土地利用干扰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及影响因素
9.1.3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
9.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9.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20665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情景识别
1.2.1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情景发现
1.2.2 数据获取
1.3 情景分析
1.3.1 城市化
1.3.2 农业结构调整
1.3.3 土地整理
1.4 结语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土地利用变化(LU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
2.1.2 景观格局是社会资本投入、摄取与自然生态承载力之间竞争的结果
2.1.3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局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 研究目标与思路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范围与内容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局地景观格局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3.2.3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3.2.4 景观格局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分布
3.3.2 局地景观格局的综合分析
3.3.3 浅丘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3.4 中丘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3.5 低山地貌区景观格局分析
3.4 结语
第4章 浅丘带坝区景观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4.1 前言
4.2 研究区概况
4.3 研究方法
4.3.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4.3.2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4.3.3 景观格局指数计算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4.4.2 景观格局综合分析
4.4.3 水田景观格局分析
4.4.4 旱地景观格局分析
4.4.5 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4.5 结语
第5章 浅丘带坝区耕地景观格局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平台
5.2.3 土地利用分类与景观分类
5.2.4 景观格局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坡度对浅丘带坝区耕地利用结构及分布的影响
5.3.2 坡度对浅丘带坝区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5.4 结语
第6章 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对紫色土肥力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区概况
6.2.2 小区设计与试验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紫色土养分性质变化
6.3.2 土地利用模式对紫色土养分的影响
6.3.3 土地利用模式对紫色土养分微量元素的影响
6.3.4 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经济效益分析
6.4 结语
第7章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分析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研究区概况
7.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7.2.3 研究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
7.3.2 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过程
7.3.3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识别
7.3.4 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
7.4 结语
第8章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局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8.1 前言
8.2 研究区概况
8.2.1 地理位置
8.2.2 地质地貌
8.2.3 土壤分布
8.2.4 气候特点
8.2.5 森林植被
8.2.6 水资源
8.2.7 矿产资源
8.2.8 人口变化
8.2.9 农业发展情况
8.3 研究方法
8.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8.3.2 生态服务价值的赋值
8.3.3 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
8.4 结果与分析
8.4.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8.4.2 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8.4.3 生态服务敏感度分析
8.4.4 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析
8.5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8.6 结语
第9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9.1 结论
9.1.1 土地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区的识别
9.1.2 土地利用干扰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及影响因素
9.1.3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厘定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
9.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9.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20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2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