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PVDF膜改性及其在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5 20:31
  本文研究了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多孔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表面亲水改性及其在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首先,提出了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多孔PVDF膜表面亲水改性的机理。超分子化学作用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结构和功能。作为超分子化学中的一个分支,层状组装超薄膜的构筑和功能化一直是超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层状组装超薄膜的成膜推动力有静电力、氢键、配位键、电荷转移、范德华力、π-π相互作用、分子识别或上述几种作用力的协同。尽管上述都是弱相互作用力,强度不大,但这些弱相互作用力叠加的结果足可以维持所获得的组装体的稳定性。氢键的形成在超分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超分子结构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存在空间阻力、电荷转移、堆积相互作用等其它效应时,结合能同氢键数目线性相关。PVA的结构式中存在—OH,其中的氢原子具有较强的活性,而PVDF的结构中存在电负性很大,原子半径很小的氟原子,...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1.1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
        1.1.2 含油废水的物化性质
        1.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油水分离膜的研究现状
        1.2.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油水分离膜的分离机理
        1.2.3 油水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
        1.2.4 油水分离膜的选择
        1.2.5 油水分离膜的性能要求
        1.2.6 油水分离膜研究现状
    1.3 有机膜改性研究现状
        1.3.1 有机膜改性方法
        1.3.2 油水分离膜的亲水改性
    1.4 油水分离的膜污染研究现状
        1.4.1 油水分离膜污染
        1.4.2 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5 处理含油废水膜分离器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聚偏氟乙烯膜亲水改性
    2.1 引言
    2.2 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膜亲水改性机理研究
        2.2.1 超分子化学概念
        2.2.2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2.3 超分子化学作用成膜机理
        2.2.4 基于超分子化学作用的PVDF膜表面改性机理探讨
        2.2.5 超分子化学作用与化学交联作用结合的PVDF膜表面改性机理探讨
    2.3 实验所用材料及仪器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PVDF原膜预处理
        2.4.2 PVDF膜的亲水改性
        2.4.3 改性膜后处理
        2.4.4 膜的纯水通量测定
        2.4.5 膜的接触角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基于氢键作用的PVDF膜改性实验结果
        2.5.2 氢键与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PVDF膜表面改性
        2.5.3 基于分子间作用的PVDF膜表面改性
        2.5.4 三种结果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3 改性膜的性能及表面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测试及表征仪器和方法
        3.2.1 测试及表征仪器
        3.2.2 测试及表征方法
    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3.3.1 膜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讨论
        3.3.2 膜表面官能团的红外表征
        3.3.3 膜表面元素组成的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
        3.3.4 FTIR和 XPS结果的综合分析
        3.3.5 膜的表面微观形貌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含油水的配制及油含量测定
        4.2.3 静态吸附实验
        4.2.4 膜通量衰减实验
        4.2.5 膜污染指数实验
        4.2.6 污染后膜的表面形貌
    4.3 结果及讨论
        4.3.1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与讨论
        4.3.2 膜的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与讨论
        4.3.3 改性前后膜对油的吸附性比较
        4.3.4 吸附后膜表面微观形貌
    4.4 本章小结
5 旋流膜分离器分离机理及设计
    5.1 引言
    5.2 旋流膜分离器分离机理
        5.2.1 两相流理论
        5.2.2 旋流分离理论
        5.2.3 旋流膜分离器分离机理
    5.3 膜分离器设计
        5.3.1 膜组件设计
        5.3.2 膜分离器设计
    5.4 旋流膜分离器处理含油废水模型
        5.4.1 过滤速率的准数模型
        5.4.2 模型的分析讨论
        5.4.3 膜污染量预测模型
        5.4.4 模型讨论
        5.4.5 两个模型的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旋流膜分离技术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研究
    6.1 引言
    6.2 旋流膜分离技术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实验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及讨论
        6.3.1 自配含油水油分散性实验结果
        6.3.2 旋流膜分离技术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6.3.3 旋流膜分离器处理含油废水的膜污染研究
        6.3.4 旋流膜分离器处理含油废水的膜清洗研究
        6.3.5 膜运行稳定性实验
    6.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43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43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