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溶胞技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1 22:5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剩余污泥产量也随着污水处理规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剩余污泥含水率极高,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可显著减小污泥体积。原污泥成分复杂、脱水性能差,因此如何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实现更高效的脱水是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基于化学溶胞技术,分别考察了双氧水、Fenton试剂、高铁酸钾、次氯酸钠四种强氧化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效果和药剂成本比较最终确定调理污泥的最佳氧化剂为双氧水。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双氧水调理污泥时,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双氧水投加量、污泥初始pH值及污泥初始浓度,而调理时间和温度影响则小很多。双氧水调理污泥时的最佳条件为:双氧水投加量为2mL/L,污泥初始pH值为3,调理温度范围为10~30℃,调理时间为1h,污泥初始浓度为12000mg/L。在最佳条件下,污泥脱水程度和速度相比空白样分别提高了12.40%和64.25%。本论文考察了pH值回调对双氧水调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利用氧化钙将污泥pH值回调至6,此时脱水程度和速度相对空白样仍分别提高11.60%和56.49%。 为进一步分析双氧水溶胞改善污泥脱水性...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污泥的性质与分类
1.2.1 污泥的特性
1.2.2 污泥的分类
1.3 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1.3.1 污泥的处理及处置原则
1.3.2 污泥的处理
1.3.3 污泥的处置
1.3.4 国内外污泥处理及处置现状
1.4 溶胞技术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
1.4.1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
1.4.2 污泥溶胞技术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和化学药剂
2.3 分析方法
2.3.1 污泥基本性质测定
2.3.2 污泥比阻测定
2.3.3 污泥沉降(气浮)性能测定
2.3.4 污泥EPS的测量
2.3.5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2.3.6 多糖的测定方法
2.3.7 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测定方法
2.3.8 铁的含量测定
2.3.9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分析
第3章 调理污泥氧化剂的筛选
3.1 双氧水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1.1 双氧水投加量的影响
3.1.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2 Fenton试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3 高铁酸钾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3.1 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影响
3.3.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4 次氯酸钠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4.1 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影响
3.4.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5 最佳调理氧化剂比选
3.5.1 四种氧化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改善效果对比
3.5.2 四种氧化剂调理污泥药剂成本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氧水调理污泥的最佳条件探索
4.1 调理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2 调理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3 污泥初始浓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4 正交试验
4.4.1 因素水平
4.4.2 正交试验表头设计
4.4.3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4.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5 pH值回调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氧水溶胞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分析
5.1 双氧水溶胞效果分析
5.1.1 双氧水投加量对溶胞效果的影响
5.1.2 污泥初始pH值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3 调理温度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4 调理时间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5 污泥初始浓度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6 溶胞效果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关系分析
5.2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分析
5.2.1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观察
5.2.2 污泥絮体分形维数分析
5.3 污泥中EPS含量及组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3880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污泥的性质与分类
1.2.1 污泥的特性
1.2.2 污泥的分类
1.3 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1.3.1 污泥的处理及处置原则
1.3.2 污泥的处理
1.3.3 污泥的处置
1.3.4 国内外污泥处理及处置现状
1.4 溶胞技术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
1.4.1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
1.4.2 污泥溶胞技术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和化学药剂
2.3 分析方法
2.3.1 污泥基本性质测定
2.3.2 污泥比阻测定
2.3.3 污泥沉降(气浮)性能测定
2.3.4 污泥EPS的测量
2.3.5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2.3.6 多糖的测定方法
2.3.7 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测定方法
2.3.8 铁的含量测定
2.3.9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分析
第3章 调理污泥氧化剂的筛选
3.1 双氧水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1.1 双氧水投加量的影响
3.1.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2 Fenton试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3 高铁酸钾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3.1 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影响
3.3.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4 次氯酸钠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4.1 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影响
3.4.2 污泥初始pH值的影响
3.5 最佳调理氧化剂比选
3.5.1 四种氧化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改善效果对比
3.5.2 四种氧化剂调理污泥药剂成本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氧水调理污泥的最佳条件探索
4.1 调理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2 调理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3 污泥初始浓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4 正交试验
4.4.1 因素水平
4.4.2 正交试验表头设计
4.4.3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4.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5 pH值回调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氧水溶胞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分析
5.1 双氧水溶胞效果分析
5.1.1 双氧水投加量对溶胞效果的影响
5.1.2 污泥初始pH值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3 调理温度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4 调理时间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5 污泥初始浓度对双氧水溶胞效果的影响
5.1.6 溶胞效果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关系分析
5.2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分析
5.2.1 污泥絮体显微结构观察
5.2.2 污泥絮体分形维数分析
5.3 污泥中EPS含量及组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3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13880.html
上一篇:电催化氧化方法用于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