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zobium sp.W33—植物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体系的构建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7 23:54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因此,筛选具有良好修复效果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体系迫在眉睫,研究其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意义重大。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 CV.23A×N51)、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紫花苜蓿(Medicogo sativa L.)、圆叶猪屎豆(Crotalaria mucronats Desv.)、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等为植物材料,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Rhizobium sp.W33对不同种属的七种植物生物量和吸收Cu的影响。与对照相比较,接菌组紫花苜蓿根部生物量降低1.4%,而其余六种植物根部生物量增加9.3%~71.4%,其中黑麦草、高羊茅和狼尾草根部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接菌组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地上部生物量...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技术
1.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
1.1.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铜污染现状
1.2.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危害性
2. 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2.1. 植物稳定
2.2. 植物提取
第二节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制
2.1. 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2.1.1. 微生物与植物的选择匹配性
2.1.2. 微生物对植物的作用机理
2.1.3. 植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2.2. 微生物—植物联合体系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系
2.2.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的选择性
2.2.2. 微生物—植物—污染土壤系统中微生物、植物的作用
2.2.3. 微生物—植物—污染土壤系统中根系分泌物的作用
第三节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生物量及吸收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1.2 供试土壤和植物
1.3 盆栽试验
1.4 样品采集和分析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2.2 植物体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
2.3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体内Cu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RHIZOBIUMSP.W33对不同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1.2 供试土壤和植物
1.3 盆栽试验
1.4 根系分泌物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的影响
2.2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3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影响
2.4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5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不同植物体内Cu含量和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GFP标记的RHIZOBIUM SP.W33在黑麦草根表的定殖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的标记
1.3 供试菌株环境适应性及耐性研究
1.4 砂培试验
1.5 Rhizobium sp.W33-gfp在植物根表的检测
1.6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测定
1.7 植物样品生物量和体内铜含量分析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标记结果
2.2 供试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抗生素、Cu的耐性
2.3 Rhizobium sp.W33-gfp在黑麦草根表的定殖特征及数量
2.4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
2.5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体内Cu含量的影响
2.6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不同根系分泌物含量的影响
2.7 黑麦草体内Cu含量与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方
附录二 有机酸HPLC谱图
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16725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技术
1.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
1.1.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铜污染现状
1.2.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危害性
2. 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2.1. 植物稳定
2.2. 植物提取
第二节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制
2.1. 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2.1.1. 微生物与植物的选择匹配性
2.1.2. 微生物对植物的作用机理
2.1.3. 植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2.2. 微生物—植物联合体系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系
2.2.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的选择性
2.2.2. 微生物—植物—污染土壤系统中微生物、植物的作用
2.2.3. 微生物—植物—污染土壤系统中根系分泌物的作用
第三节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生物量及吸收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1.2 供试土壤和植物
1.3 盆栽试验
1.4 样品采集和分析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2.2 植物体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
2.3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体内Cu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RHIZOBIUMSP.W33对不同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1.2 供试土壤和植物
1.3 盆栽试验
1.4 根系分泌物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的影响
2.2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3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影响
2.4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5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中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不同植物体内Cu含量和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GFP标记的RHIZOBIUM SP.W33在黑麦草根表的定殖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的标记
1.3 供试菌株环境适应性及耐性研究
1.4 砂培试验
1.5 Rhizobium sp.W33-gfp在植物根表的检测
1.6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测定
1.7 植物样品生物量和体内铜含量分析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标记结果
2.2 供试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抗生素、Cu的耐性
2.3 Rhizobium sp.W33-gfp在黑麦草根表的定殖特征及数量
2.4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
2.5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体内Cu含量的影响
2.6 Rhizobium sp.W33-gfp对黑麦草不同根系分泌物含量的影响
2.7 黑麦草体内Cu含量与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方
附录二 有机酸HPLC谱图
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1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1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