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国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FDI区位决策的影响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18 23:54
在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我国的FDI有了巨大的发展,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资源愈加拮据等环境问题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环境保护政策也都在不断的建设完善中,FDI和环境管制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在中国大陆A股市场上市的制造业企业通过FDI设立的境外企业为样本,基于2007年开始截至2012年284家中国制造业上市跨国公司在68个国家设立的757家分子公司的实际区位选择,通过构建各备选投资国环境规制综合指标,运用文献归纳法和条件Logit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Stata12.0计量软件对51746个样本数据进行计量运算,实证分析并检验东道国环境规制在我国企业FDI区位决策中的影响,也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考察了不同行业对环境规制敏感程度的差异,最后探讨了哪些国家容易成为污染天堂。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倾向于环境规制严格的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整体来说,东道国严格的环境规制吸引了FDI的流入;环境规制对污染程...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1.1 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1.2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2 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2.1 发达国家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2.2 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
3.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3.2.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3.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区位分布
3.2.3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3.3 我国企业FDI区位分布与环境规制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设计
4.3.1 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FDIs)
4.3.2 解释变量:环境规制(ER)
4.3.3 调节变量:行业分类(Industry)
4.3.4 控制变量
4.4 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假设的检验与研究启示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条件logit回归分析及假设的检验
5.2.1 条件logit回归分析
5.2.2 假设的验证
5.2.3 关于控制变量的进一步分析
5.3 Robustness检验
5.4 研究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17325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1.1 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1.2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2 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2.1 发达国家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2.2 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
3.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3.2.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3.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区位分布
3.2.3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3.3 我国企业FDI区位分布与环境规制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设计
4.3.1 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FDIs)
4.3.2 解释变量:环境规制(ER)
4.3.3 调节变量:行业分类(Industry)
4.3.4 控制变量
4.4 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假设的检验与研究启示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条件logit回归分析及假设的检验
5.2.1 条件logit回归分析
5.2.2 假设的验证
5.2.3 关于控制变量的进一步分析
5.3 Robustness检验
5.4 研究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1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1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