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高能辐射法去除水中PAEs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8 02:19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水溶性低、生物富集性高,具有严重生殖毒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PAEs类物质有20多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沉降物等环境样品中,被美、日、欧及我国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文以DMP、DEP和DBP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高能辐射法去除水中PAEs的降解效率、影响因素、辐射去除机理及其产物的生物毒性。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DMP、DEP和DBP均能被辐照有效降解。辐照功效GD与PAEs浓度有正相关关系,但随吸收剂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γ辐照比EB辐照能量利用率更高;不同气氛条件下辐照降解效率比较,充O2>饱和空气>充N2;降解反应常数在中等pH值(5-8)时最高,高pH(8-10)时有下降趋势,而低pH(2-4)时则迅速降低;不同类型PAEs辐照去除效率依次为DMP>DEP>DBP>DOP;DMP辐照降解反应皆遵循一级动力学关系(1n[C0/C]=kD,0-375mg/L, r>0.99);辐射降解反应主要以OH·氧化反应为主,eaq次之,H·作用最小。 ...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前言
    1.1 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
        1.1.1 邻苯二甲酸酯来源、用途
        1.1.2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
        1.1.3 邻苯二甲酸酯的源水和饮用水污染
    1.2 邻苯二甲酸酯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吸附法
        1.2.2 生物降解法
        1.2.3 高级氧化法
    1.3 高能辐射去除方法概述
        1.3.1 辐照去除污染物机理
        1.3.2 辐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3.3 高能辐射法应用前景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PAEs辐射去除效率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和设备
        2.2.2 样品制备
        2.2.3 辐照试验
        2.2.4 TOC去除试验
        2.2.5 PAEs浓度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浓度下的去除效率
        2.3.2 不同类型PAEs的去除效率
        2.3.3 TC变化
        2.3.4 pH变化
    2.4 小结
第3章 PAEs辐射去除影响因素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不同浓度样品制备
        3.2.2 气氛试验
        3.2.3 不同初始pH试验
        3.2.4 辐照试验
        3.2.5 PAEs浓度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剂量
        3.3.2 辐射源类型
        3.3.3 初始浓度
        3.3.4 气氛(充氧、充氮)
        3.3.5 初始pH
        3.3.6 PAEs结构特性
    3.4 小结
第4章 PAEs辐射去除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标准样品制备
        4.2.2 气氛试验
        4.2.3 自由基清除试验
        4.2.4 辐照试验
        4.2.5 LC-MS分析PAEs辐射降解产物
        4.2.6 ESR分析
        4.2.7 UV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降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4.3.2 活性粒子的反应效率
        4.3.3 DMP辐射主要降解产物确定
        4.3.4 降解路线图
    4.4 小结
第5章 PAEs辐射去除的生物毒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发光菌测定
        5.2.2 藻类毒性试验
        5.2.3 斑马鱼毒性试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发光菌
        5.3.2 藻类
        5.3.3 斑马鱼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40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40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