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0:09

  本文关键词: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重金属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且由于重金属富集性的特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通过科学的处置方法,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社会和学科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开展重金属废水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处理技术的研究,确定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处理技术的最佳操作条件,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硫化沉淀-铁氧体法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论文以试验室模拟废水(含污染因子Cu~(2+)、Pb~(2+)、Zn~(2+))为研究对象,从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的角度,开展了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水处理技术对重金属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论文在分析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水处理技术机理的基础上,选取pH值、Na_2S:Me~(2+)摩尔比、Na_2S:FeSO_4投加比、陈化时间四种试验因子,分别记为F1、F2、F3、F4,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出水水质的分析,各因子对反应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pH值Na_2S:Me~(2+)摩尔比Na_2S:FeSO_4投加比陈化时间;2.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减小,但是若pH值超过一定的界限,可以使得重金属沉淀在碱性环境中重新析出。出水的处理效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结论pH为9时,三种重金属的处理效果最佳,均达到95%以上;3.硫化沉淀对于Cu~(2+)、Pb~(2+)、Zn~(2+)三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明显,且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得Na_2S:Me~(2+)最佳摩尔比最佳为1.2。考虑处理量和停留时间,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最佳的硫化沉淀陈化时间为10min;4.由正交试验得出的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的最佳工艺组合条件为:pH=9,Na_2S:Me~(2+)摩尔比为1.2,Na_2S:FeSO_4投加比为5:1,陈化时间为10min,处理后出水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论文提供的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重金属废水方法,为解决含重金属废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思路。
【关键词】:硫化沉淀 铁氧体法 重金属废水 正交试验 铁氧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及污染事件10-13
  • 1.2.1 铜11-12
  • 1.2.2 铅12-13
  • 1.2.3 锌13
  • 1.3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污染特性13-15
  • 1.3.1 水体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13-14
  • 1.3.2 重金属污染特性14-15
  • 1.4 重金属污染水体处理技术进展15-21
  • 1.4.1 物理法16-17
  • 1.4.2 化学法17-19
  • 1.4.3 生物法19-20
  • 1.4.4 其他方法20-21
  • 1.4.5 小结21
  • 1.5 试验目的和研究内容21-24
  • 1.5.1 试验目的21
  • 1.5.2 研究内容21-24
  • 2 试验设计24-42
  • 2.1 试验水质24
  • 2.2 试验材料24-27
  • 2.2.1 试验试剂24-25
  • 2.2.2 仪器与设备25-27
  • 2.3 正交试验设计27-35
  • 2.3.1 试验因子的选取27
  • 2.3.2 试验水平的确定27-33
  • 2.3.3 正交试验表33-35
  • 2.4 试验设计流程图35
  • 2.5 分析与测定方法35-42
  • 2.5.1 极差分析35-37
  • 2.5.2 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37-39
  • 2.5.3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39
  • 2.5.4 其他39-42
  • 3 结果与讨论42-67
  • 3.1 去除率分析42-43
  • 3.2 铜离子浓度分析43-51
  • 3.2.1 正交试验数据43
  • 3.2.2 极差分析43-47
  • 3.2.3 pH变化对铜离子去除研究47-48
  • 3.2.4 Na_2S:Me~(2+)摩尔比对铜离子浓度的影响48-49
  • 3.2.5 Na_2S:FeSO_4投加比对铜离子浓度的影响49-50
  • 3.2.6 陈化时间对铜离子浓度的影响50
  • 3.2.7 小结50-51
  • 3.3 铅离子浓度分析51-58
  • 3.3.1 正交试验数据51
  • 3.3.2 极差分析51-54
  • 3.3.3 pH变化对铅离子去除研究54-55
  • 3.3.4 Na_2S:Me~(2+)摩尔比对铅离子浓度的影响55-56
  • 3.3.5 Na2_S:FeSO_4投加比对铅离子浓度的影响56-57
  • 3.3.6 陈化时间对铅离子浓度的影响57
  • 3.3.7 小结57-58
  • 3.4 锌离子浓度分析58-64
  • 3.4.1 正交试验数据58
  • 3.4.2 极差分析58-60
  • 3.4.3 pH变化对锌离子去除研究60-61
  • 3.4.4 Na_2S:Me~(2+)摩尔比对锌离子浓度的影响61-63
  • 3.4.5 Na_2S:FeSO_4投加比对锌离子浓度的影响63-64
  • 3.4.6 陈化时间对锌离子浓度的影响64
  • 3.4.7 小结64
  • 3.5 讨论64-67
  • 4 结论和展望67-70
  • 4.1 研究结论67-68
  • 4.2 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光炎,戴文灿 ,孙水裕;硫化沉淀浮选法处理矿山井下废水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3年02期

2 黄万抚,王淑君;硫化沉淀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8期

3 邹莲花,王淀佐,薛玉兰;含铜、铁离子废水的硫化沉淀浮选[J];化工矿山技术;1996年01期

4 梅光贵,钟云波,,钟竹前;硫化沉淀法净化铜废电解液的热力学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彭铁辉;硫化沉淀法在有色冶金废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陈明;蔡忠萍;熊琳媛;蔡青云;徐慧;;电位调控-硫化沉淀联合技术沉淀锌的实验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7 刘志宏,李玉虎,李启厚,艾侃,张多默;硫化沉淀法分离ITO废靶浸出液中铟锡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5年05期

8 陈明;黄万抚;倪文;;含铜酸性废水硫化沉淀高浓度调浆的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9期

9 李俊红;;从电尘中回收铊的工业试验[J];中国有色冶金;2006年01期

10 曾小君;路中培;王春光;吴瑞祥;苏志宪;;印刷电路板生产厂高浓度含油墨废水的处理[J];化工环保;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嫔;陈伟;欧阳坤;吴兆清;应莉莉;;硫化沉淀+水解酸化-自养硝化处理选矿药剂厂废水[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波;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邓蓬;硫化沉淀浮选法处理含汞、铅离子废水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硫化沉淀—铁氧体法耦合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68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