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尾水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粉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尾水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焦化产业是高污染行业,其产生的焦化废水经预处理、生化处理后尾水COD含量(150mg/L)仍然较高,其中有机污染物随湿熄焦过程转移至大气进而在地表沉积,故焦化尾水的深度处理势在必行。活性炭吸附、氧化等技术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本文以廉价易得的煤粉作为吸附剂,利用其对有机物的高效吸附能力,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在不同投加量、p H值、搅拌强度等条件下,考察了煤粉对焦化尾水特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酸对煤粉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煤粉吸附法处理焦化尾水的可行性。结合上述分析和表征结果,研究煤粉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构效关系,探究吸附机理,本研究对煤粉吸附工艺应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选择神木长焰煤为吸附剂,通过工业分析、XRF和XRD等分析手段对煤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神木长焰煤有机组分含量高、粘土矿物杂质较少,有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通过SEM和BET对煤粉微观结构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煤粉表面粗糙不平,含有丰富的孔隙和官能团,孔隙尺寸分布合适,为天然的优质吸附剂。选取吡咯、吲哚和苯甲酸三种特征有机污染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 H值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三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14%、63.43%和43.69%,较低的p H值对苯甲酸的吸附至关重要。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煤粉吸附吡咯和苯甲酸主要为物理吸附,对吲哚的吸附则包含化学吸附;三种有机物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部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唯一步骤。煤粉对三种有机物分子的吸附牢固程度顺序为:吲哚吡咯苯甲酸。三者存在竞争吸附,煤粉优先吸附吲哚等合杂环分子。酸处理对煤粉的吸附性能影响巨大,其通过提高煤粉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降低煤粉表面电负性,以及改变吸附质在水溶液的存在状态,促进吸附的进行。煤粉对焦化尾水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初始p H值为2,吸附剂投加量为40 g/L时,COD去除率高达75.66%,吸附后COD值为43.56mg/L,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煤粉吸附COD的等温线均不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说明吸附过程较为复杂,同时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ΔH和ΔG均为负值,说明吸附为焓变推动的自发过程;ΔS为负值,说明吸附质由液相三维空间转移至煤粉表面二维空间,自由度降低。ΔH为-23.20k J/mol,吸附的作用力类型包括范德华力、疏水键力、氢键、化学键等。煤粉吸附工艺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焦化尾水 特征污染物 静态吸附 吸附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4;TD849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变量注释表17-18
- 1 引言18-20
- 1.1 课题来源18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8-19
- 1.3 煤粉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尾水的可行性19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9-20
- 2 文献综述20-33
- 2.1 焦化废水与焦化尾水20-24
- 2.2 传统焦化尾水的深度处理方法与工艺24-27
- 2.3 焦化尾水处理新技术27-28
- 2.4 吸附法处理焦化尾水的研究28-33
- 3 试验部分33-42
- 3.1 试验仪器与设备33
- 3.2 试验药剂33-34
- 3.3 焦化尾水的来源及水质分析34-36
- 3.4 吸附剂的制备及理化性质36-39
- 3.5 试验测试方法39-42
- 4 模拟焦化尾水静态吸附试验研究42-60
- 4.1 模拟尾水特征有机污染物的选取42-43
- 4.2 试验方法43-46
- 4.3 单一有机物静态吸附条件试验46-51
- 4.4 吸附机理研究51-58
- 4.5 本章小结58-60
- 5 酸对煤粉吸附性能影响的表征60-70
- 5.1 洗孔扩容作用60-62
- 5.2 酸处理后煤粉表面性质的变化表征62-64
- 5.3 溶液环境变化表征64-67
- 5.4 三种无机酸处理对煤粉吸附性能的影响67-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6 焦化尾水煤粉吸附处理研究70-81
- 6.1 试验方法70-71
- 6.2 静态吸附试验71-75
- 6.3 煤粉吸附焦化尾水COD的热力学研究75-78
- 6.4 煤粉与传统活性炭比较78-79
- 6.5 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评价79-80
- 6.6 本章小结80-81
- 7 结论与展望81-83
- 7.1 主要结论81-82
- 7.2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8
- 作者简历88-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子星;传统粉丝生产的改革与其尾水中蛋白质的利用[J];中国调味品;1985年09期
2 韩国纯;;硫铁矿选矿厂尾水治理可行性探讨[J];化工环保;1985年06期
3 于海霞,左玉辉;区域尾水控制初探——以昆山市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6期
4 杜娟;范瑜;钱新;;不同尾水输送方案对尾水水质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2期
5 孙家寿;放马山磷矿选磷试验尾水的处理研究[J];湖北化工;1988年02期
6 许俊鸽;曾朝银;龚思鹏;;泉州台商投资区尾水排海工程设计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8期
7 孙家寿;放马山磷矿选矿试验尾水的处理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刘广新;苯酐/生产/尾水/治理[J];河南化工;1998年09期
9 孙菱;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尾水回用与导流方案[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04期
10 林鹏;周雅能;朱晓旭;王仁坤;赵文光;;大跨径尾水岔洞开挖与衬砌稳定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鹏;周雅能;朱晓旭;王仁坤;赵文光;;大跨径尾水岔洞开挖与衬砌稳定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玲;李爱民;范俊;蒋淡宁;;印染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处理工艺研究初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琪寿;葛玉章;韦京豫;陈汉民;;粉丝尾水蛋白营养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资源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9年
4 江栋;刘永;邓志毅;翁威;;印染达标尾水中萘、菲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周友冬;李爱民;唐松林;双陈冬;;化工生化尾水中卤代烃类物质的去除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陆令;;绍兴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尾水外排系统设计[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月琴;马晶;;降低某铅锌矿浮选尾水pH值工业试验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成光;;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的尾水围堰爆破拆除[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陈祖军;陈美发;阮仁良;韦鹤平;;长江口水域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10 何录合;;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文;永德有色尾水回收锌创效益[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英姿;首个尾水发电项目7月动工[N];衡阳日报;2008年
3 记者 崔威 通讯员 兴欢 王进 春峰;市领导考察尾水排放工程[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王锦萍 Q孟推
本文编号:487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8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