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满足自我物质财富的需求,在物质生产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例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由煤炭燃烧排放的废气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开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警示作用,中国坚持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和资源的矛盾、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也在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得到缓和,社会成员生态文明的意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得到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部分,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同时,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和发展。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在云南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的建设将直接制约着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就必然要求云南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为构筑国家生态安全防线,履行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的义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南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进展顺利,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逐步增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国内外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时期,云南省可持续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不仅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局的需要,是云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云南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的主要表现在于:第一、经济与生态发展并行。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经济与生态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第二、充分依托云南少数民族天然的生态保护意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是云南进行生态文明的基础,更是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特色。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直接效益性。云南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第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赋予云南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云南有责任和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的作用,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云南 生态文明 排头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7;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1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3-17
- 一、国外研究综述13-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7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17-19
- 一、研究目标17-18
- 二、研究内容18-19
- 三、研究创新点19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19-21
- 一、研究思路19-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1-35
- 第一节 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21-29
- 一、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21-24
-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24-29
-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29-31
-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29-30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30-31
- 第三节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使命31-35
- 一、云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1-32
- 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32-33
-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33-35
- 第二章 云南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35-53
- 第一节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必要性35-39
- 一、区位优势条件35-37
- 二、资源优势条件37-39
- 第二节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可能性39-53
- 一、以“一路一带”为契机的政治建设40-45
- 二、经济与生态并行发展的经济建设45-47
- 三、少数民族朴素自然观为基础的文化建设47-53
- 第三章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措施53-60
- 第一节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意义53-56
- 一、赋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53-54
- 二、云南能够实践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54
- 三、云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54-55
- 四、云南建设桥头堡战略的内在要求55-56
- 第二节 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途径56-60
- 一、坚持把绿色生态科技作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56-57
- 二、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效益性57
- 三、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57-58
- 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58-59
- 五、加快建立健全环境补偿机制59-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8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