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大孔隙及胶体释放对有效磷下渗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大孔隙及胶体释放对有效磷下渗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农田土壤 土柱试验 土壤胶体 大孔隙流 有效磷 垂直迁移 太湖地区
【摘要】:为了进一步验证农田土壤中大孔隙流及农业活动引起的胶体释放对磷素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太湖地区农田土壤进行平行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模拟土壤胶体(质量浓度约为50 mg/L)释放情况时,土壤水流中胶体物质和有效磷的垂直迁移速度明显加快,土柱底部(100 cm深度)出流中有效磷的渗漏速率达到0.15 kg/(m2·d),比自然状态增大约15.4%;当土壤中存在约5%(体积分数)的大孔隙情况下,土柱底部的有效磷渗漏速率达到29.9 kg/(m2·d),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对胶体和有效磷的下渗起主导作用,而土壤胶体物质释放引起的辅助作用约占3.2%。土壤胶体释放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溶质的运移转化过程。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及农业耕作活动引起的土壤胶体释放,为有效磷垂直下渗提供了加速途径,对地下水磷污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柱试验 土壤胶体 大孔隙流 有效磷 垂直迁移 太湖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9074,5107904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B07B02)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3071)
【分类号】:X523;X144
【正文快照】: 太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种植区,日益增长的磷肥施入量导致该区域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1]。研究发现太湖流域农业磷肥利用率为9.34%~14.76%,大量的磷素通过径流排出进入地表水体或淋失渗漏进入地下水[2]。太湖流域农村地区的地下水中总磷年均含量(质量浓度)达到0.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虎;;宁绍与太湖地区新石器早期生态环境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2 严刚;;太湖地区多时相航片围垦调查及防洪问题探讨[J];江苏地质;1986年01期
3 连纲,王德建;太湖地区麦季氮素淋失特征[J];土壤通报;2004年02期
4 杨蕴敏;;试论太湖地区限排新标准的实施[J];上海纺织科技;2008年05期
5 王海;席运官;陈瑞冰;徐欣;魏琴;李菊英;;太湖地区肥料、农药过量施用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年03期
6 逄勇,姚琪,褚君达;太湖地区河网水体石油类浓度预测[J];湖泊科学;1997年04期
7 舒金华;黄文钰;高光;周修伟;;太湖地区洗衣粉“禁磷”措施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1年04期
8 ;江苏太湖地区铁腕治污、科学治太[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8年07期
9 本刊编辑部;太湖地区科学讨论会在无锡召开[J];生态学杂志;1982年02期
10 谢飞;曹磊;王震;闵兴华;赵言文;;江苏省太湖地区畜禽业产排污测算[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德建;林静慧;;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氮素的淋洗特点[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标本兼治: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N];新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晔邋高杰;铁腕治污,太湖地区六大行业何去何从[N];科技日报;2007年
3 江苏省农业厅副厅长 徐希珍;发展生态农业 控制面源污染[N];农民日报;2001年
4 宋云霄邋李斌;太湖蓝藻与水稻有关?科学家释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张宪法;科技攻关为生态农业提速[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刚;太湖地区主要类型稻田氮磷面源污染通量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石媛;太湖地区HCH污染特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李卫正;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磷素渗漏流失及其机理[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78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7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