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5:23

  本文关键词: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质评价 再生水补给 低影响开发 水动力水质模拟 模糊模式识别


【摘要】:内河是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供水水源、防洪排涝和景观等作用。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许多内河出现排涝能力不足、缺水干涸、污染严重等问题。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再生水补水水源以及低影响开发已成为城市内河水文水质控制和机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塘西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内河水质调控的机制研究和科学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1)首先,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系统聚类法对塘西河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塘西河整体水质处于中度至严重污染之间,氮磷污染是塘西河水质污染的首要污染指标;河流水质季节性特征显著,四季CPI由高至低分别为春冬秋夏;塘西河水体空间污染程度以紫云路为分界点,玉龙路至紫云路段为中度污染,徽州大道至河口闸段严重污染;2)其次,为解析再生水补水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塘西河为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位置、水质和补水量对塘西河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征、污染物负荷及其扩散降解过程,影响河流水质空间分布,且对补给点附近的河流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补给点越靠近上游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越大,提高补水水质或增大补水水量均可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3)最后,利用SWMM模型构建塘西河上游降雨径流管网模型,并结合河道一维水质模型,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条件下生物滞留池和初期雨水调蓄池对内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的设置促进了径流入渗量,延缓了洪峰来临时间,减小了地表径流:在不同重现期下,徽州大道闸坝的污染物通量削减率在5.8%70.6%之间。与生物滞留池相比,雨水调蓄池对削减洪峰流量和入河污染物有更好的效果,各重现期下污染物的削减率分别在43.4%~71.9%之间。两种调控措施对河道流量及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均随着重现期的进一步提高而减弱,二者结合设计则对调控城市内河水质有着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质评价 再生水补给 低影响开发 水动力水质模拟 模糊模式识别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1
  • 1.1 研究背景16
  • 1.2 研究意义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3.1 地表水质评价方法17
  • 1.3.2 河流水文水质模型研究进展17-18
  • 1.3.3 水力调控研究进展18-19
  • 1.3.4 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19-20
  • 1.4 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塘西河水质评价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21-30
  • 2.1 引言21
  • 2.2 分析方法简介21-24
  • 2.2.1 模糊模式识别21-23
  • 2.2.2 综合污染指数法23
  • 2.2.3 系统聚类分析法23-24
  • 2.3 数据来源24-25
  • 2.4 结果与讨论25-28
  • 2.4.1 水质污染状况25-26
  • 2.4.2 水质季节性变化26
  • 2.4.3 水质空间变化26-28
  • 2.5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河道水文水质数学模型及再生水补给调控模拟30-43
  • 3.1 引言30
  • 3.2 水文水质模型基本原理30-32
  • 3.2.1 降雨径流模型基本原理30-31
  • 3.2.2 水动力模型基本原理31
  • 3.2.3 水质模型基本原理31-32
  • 3.3 水文水质模型的选择32
  • 3.4 水文水质模型的构建32-35
  • 3.4.1 河网概化33
  • 3.4.2 构建断面33
  • 3.4.3 设定边界33
  • 3.4.4 污染负荷输入33-35
  • 3.4.5 设置模型参数及模拟时间35
  • 3.5 水文水质模型的验证35-36
  • 3.6 城市内河综合水质对再生水补水的响应36-42
  • 3.6.1 再生水补给位置对内河水质变化的影响38-39
  • 3.6.2 再生水补水水质水量对内河水质变化的影响39
  • 3.6.3 再生水补水对内河综合水质变化的影响39-42
  • 3.7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城市内河水质对流域低影响开发的响应研究43-60
  • 4.1 引言43-44
  • 4.2 研究方法44-48
  • 4.2.1 SWMM简介44
  • 4.2.2 研究区域SWMM模型构建44-46
  • 4.2.3 低影响开发措施46-47
  • 4.2.4 设计降雨47-48
  • 4.2.5 河道水文水质模型48
  • 4.2.6 河道断面污染物通量计算48
  • 4.3 SWMM模型参数选择48-50
  • 4.3.1 地表产汇流模型48-49
  • 4.3.2 地表污染物累积和冲刷模型49-50
  • 4.4 低影响开发设计50-51
  • 4.4.1 情景1:生物滞留池布置设计50-51
  • 4.4.2 情景2:初期雨水调蓄池布置设计51
  • 4.4.3 情景3:综合低影响开发布置51
  • 4.5 结果与分析51-59
  • 4.5.1 SWMM模型参数验证51-53
  • 4.5.2 生物滞留池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53-56
  • 4.5.3 初期雨水调蓄池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56-57
  • 4.5.4 综合调控措施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57-59
  • 4.6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主要结论60-61
  • 5.2 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1 各监测点水质监测数据68-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73
  • 科技项目73
  • 学术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定市鲁岗再生水工程[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2 王辉;金幼萍;王可;施光楠;;宁波岩东再生水厂的运行成效[J];建设科技;2011年11期

3 裴亮;张体彬;梁晶;刘慧明;;再生水滴灌土壤中氮素的动态变化规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北京首座地下再生水厂下月开建[J];海河水利;2013年04期

5 诺千;;什么叫“再生水”[J];环境与生活;2011年06期

6 付春平;唐运平;张志扬;吉志军;李健;陈双星;;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磷沉积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7 柳成荫;李健;陈双星;;天津开发区再生水修复生态示范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1期

8 钱静;;再生水景观利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08期

9 杨京生;孟瑞明;张韵;;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的实践[J];北京水务;2008年06期

10 徐应明;魏益华;孙扬;秦旭;戴晓华;周其文;;再生水对蔬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俊睿;焦兴凯;;浅谈再生水供锅炉用水的处理方法[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2 魏苏云;;关于经开再生水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强;苏德荣;;灌溉再生水返青期间土壤锌铜变化的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敏;黄占斌;苗战霞;侯利伟;;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分册[C];2005年

5 ;再生水用于洗车用水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6 陈雁;李树华;;再生水对植物繁殖的影响的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7 高文宝;耿翔远;李殿海;赵乐军;;再生水厂斜管沉淀池改造的相关研究[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赖世华;吴先昌;王永胜;;纺织印染工业园再生水工程案例介绍[A];2009全国染整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霍健;宫飞蓬;李杨;;超滤膜+臭氧工艺在再生水厂的应用[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薛祥山;许申来;郭玉梅;吴毅晖;郭f ;;再生水回补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及其改善策略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闫雪静 通讯员 俞亚平郑秋丽;城区九成污水得到净化 再生水成为第二大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杨沛洁;再生水,咋就叫好不叫“座”?[N];平顶山日报;2006年

3 记者 骆会欣;市政再生水用于园林表现良好[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记者 韩睿华 通讯员 陈玉璐;制定标准保障再生水使用安全[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闫雪静;政府补贴鼓励使用再生水[N];北京日报;2008年

6 记者 周奇;本市今年计划利用6.2亿立方米再生水[N];北京日报;2008年

7 轩永利 邱锴俊;北京排水集团:构建再生水网络[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记者 刘宇鑫;北京再生水仅1%用于洗车[N];北京日报;2009年

9 王慧峰 乌云斯琴;农工党中央:加速发展再生水[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宇鑫;再生水用量陡增2成 超过供应能力[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吉铮;城市污水及再生水中典型病毒的赋存及分布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卫红;川蔓藻对滨海景观再生水河道水质富营养化的控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吕建波;改性滤料高速过滤技术用于再生水生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杨龙军;政府视角下污水处理服务和再生水产业化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天津滨海高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赵华伟;再生水中无机磷对循环冷却系统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朱建凤;具有两个再生过程的水网络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苗苗;再生水回灌过程中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的行为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向熙;人工复合土层去除再生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夏高原;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宋云飞;输运系统中冷却用再生水腐蚀性变化及其控制措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8 姜鲁;再生水回灌过程中炔雌醇和壬基酚的行为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史昱骁;再生水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及管道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刘莉;再生水景观水体中富营养化的时空变化[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5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