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调查及其腐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调查及其腐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调查 腐解过程 负效应
【摘要】:本文以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湿地内水生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演替规律;对6种水生植物进行衰亡腐解室内模拟实验,检测各水质指标的变化,确定其营养盐及有机质的释放过程;根据水生植物室内模拟结果,结合湿地进口、中部和出口处逐年监测数据,分析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水质的负效应。本研究成果已用于石佛寺人工湿地的生态管理中,同时也可为其他人工湿地的建立与管理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遥感调查与实际调查的方法,对石佛寺人工湿地内水生植物进行了为期3年的野外调查,调查显示水生植物种类增加,有新的植物种类出现,到2014年共有水生植物91种,隶属35科70属,种类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优势种在种群的竞争过程中有所调整,总体上符合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湿地生态系统的水生植物处于动态平衡中,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2)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衰亡腐败分解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最易腐解,挺水植物最慢,而沉水植物腐解最彻底,且生物量越大释放的营养物质越多;同生活型植物之间pH值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826,P0.05),加底泥不影响pH的变化趋势;挺水植物溶解氧的变化和其他两组不同,植物内部结构组织差异是造成溶解氧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挺水植物组有机物释放过程,比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漫长,且释放的多;氮和碳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底泥不影响水中氮的变化趋势,但对水中氮的浓度高低有影响;水体中磷浓度的高低与加不加底泥和植物生物量有关,磷在水体和底泥存在明显吸附沉淀和迁移现象;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应减少湿地系统中能量的过多输入,及时清理湿地中的底泥,防止湿地营养过剩,避免造成水体二次污染。(3)根据2009年-2014年湿地进口、中部、出口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溶解氧的变化率以及其他6个指标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溶解氧变化率以及有机物、营养盐去除率出现了负值,水生植物腐解从某种程度上对水体产生了负效应。因此,为避免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腐解产生水质负效应,应实时检测湿地水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采用人工收割、机械除草等方式,防止植物腐解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石佛寺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调查 腐解过程 负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3;X5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5
- 1.2.1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现状12
- 1.2.2 水生植物调查研究现状12-14
- 1.2.3 水生植物腐解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区概况15-16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调查与动态变化研究19-25
- 2.1 材料与方法19-20
- 2.1.1 初期水生植物群落构建19
- 2.1.2 水生植物遥感调查19-20
- 2.1.3 水生植物的实地调查20
- 2.2 水生植物的分类20-21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21-23
- 2.3.1 浮叶植物21-22
- 2.3.2 沉水植物22
- 2.3.3 挺水植物22-23
- 2.3.4 湿生植物23
- 2.4 健康湿地生态系统已形成与生态自我修复23-24
- 2.4.1 健康湿地生态系统已形成23
- 2.4.2 生态自我修复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研究25-39
-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25-27
- 3.1.1 试验材料的选择25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25-26
- 3.1.3 试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26-27
- 3.2 结果与分析27-37
- 3.2.1 6种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27
- 3.2.2 水生植物腐解对水体pH、DO的影响27-31
- 3.2.3 水生植物腐解对水体COD、TN、TP的影响31-37
- 3.2.4 水生植物腐解底泥营养物质的变化37
- 3.3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对水质的负效应研究39-48
- 4.1 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频次39-42
- 4.2 人工湿地对水质的负效应42-46
- 4.2.1 人工湿地对溶解氧的影响分析42
- 4.2.2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影响分析42-44
- 4.2.3 人工湿地对氮的影响分析44-46
- 4.2.4 人工湿地对磷的影响分析46
- 4.3 水生植物的管理对策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8-50
- 5.1 主要结论48
- 5.2 建议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友华;既改善生态 又节省资金 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治污取得成功[J];质量天地;2001年11期
2 陈长太 ,阮晓红 ,王雪;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3 张军,周琪;人工湿地的生态休闲利用与设计[J];四川环境;2004年03期
4 邹友琴;人工湿地及其构建方法研究[J];科技广场;2004年10期
5 杨志焕,葛滢,沈琪,蒋跃平,唐宇力,王华胜,常杰;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J];生物多样性;2005年06期
6 于涛;吴振斌;徐栋;詹德昊;;潜流型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及其模型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7 崔卫华;卢少勇;陈亮;唐海;;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与选择原则[J];化工之友;2006年06期
8 艾芸;;生态治污系统——人工湿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9 刘媛;;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盖静;尚文平;郭汉全;;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郭宗楼;陆琦;邓莉;;人工湿地的多重效益浅析[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谷;吴恢碧;姚雁鸿;陶玲;曾梦兆;;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
本文编号:665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6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