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大茅坪铜矿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

发布时间:2017-08-28 06:16

  本文关键词:大茅坪铜矿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


  更多相关文章: 矿区重金属污染 土壤改良剂 交换态 污染土壤


【摘要】:我国由于矿产开发导致土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大、程度严重、复垦率低。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缓,该领域相关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的重点、难点、热点。本试验通过从当前国际上研究较热的化学改良剂角度出发,选取石灰、钙镁磷肥、膨润土和生物炭(竹炭)四种固定剂,各分别设置三个浓度梯度施用于修复区,并种植小麦,通过先后俩次采样测定其土壤及小麦中Cu、Zn、Pb、Cd有效态的含量变化,研究固定剂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筛选出的改良剂的最佳施用浓度促进其修复效果,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规范及实施,形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体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石灰、钙镁磷肥、膨润土和竹炭四种改良剂对污染土壤Cu、Zn、Pb、Cd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其中石灰的整体修复效果最好。(2)对于弱酸性的大茅坪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石灰和钙镁磷肥是良好的修复剂,可提高土壤的pH,对于交换态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固定效果,其中高剂量的石灰处理对Cu、Zn、Pb、Cd的降低效果分别可达62.73%、59.97%、71.20%和34.38%。高剂量的竹炭处理也可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Cu、Zn、Pb、Cd的含量。整体来说,四种改良剂对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含量的降低效果排序为:石灰钙镁磷肥竹炭膨润土,这为宁强县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总结出一套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经验。(3)在土壤中施用改良剂后,土壤中交换态Cu、Zn含量变化趋势和小麦植株内Cu、Zn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改良剂修复该矿区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效果,高施用量的石灰能降低植物对交换态重金属的吸收,其在该矿区的土壤修复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4)从降低植物吸收重金属量的角度来讲,石灰、钙镁磷肥和竹炭都能有效的降低小麦秸秆和籽粒中Cu、Zn的含量,降低了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迁移的风险,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钙镁磷肥可为作物提供营养元素P、Si、Ca、Mg,减少肥料的额外施用,提高土壤pH,对环境有较好的效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 土壤改良剂 交换态 污染土壤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X7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8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1-13
  • 1.2.1 物理修复11
  • 1.2.2 生物修复11-12
  • 1.2.3 生态修复12
  • 1.2.4 化学修复12-13
  • 1.3 原位化学固定修复研究进展13-16
  • 1.3.1 改良剂的种类13-15
  • 1.3.2 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固定的研究进展15-16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8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8-24
  • 2.1 试验地概况18-19
  • 2.2 供试材料19
  • 2.2.1 供试土壤19
  • 2.2.2 供试改良剂19
  • 2.2.3 供试植物19
  • 2.3 研究方法19-24
  • 2.3.1 试验设计19-20
  • 2.3.2 测定指标及方法20-22
  • 2.3.3 数据处理、修复效果评定22-23
  • 2.3.4 技术路线23-2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4-33
  • 3.1 修复区一和修复区二污染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其含量的垂直分布24-25
  • 3.2 改良剂对修复区二土壤中交换态Cu、Zn、Pb、Cd含量的影响25-29
  • 3.2.1 施用改良剂3个月和6个月后土壤中交换态Cu、Zn、Pb、Cd的变化25-26
  • 3.2.2 不同时期各处理土壤中交换态Cu的含量26-27
  • 3.2.3 不同时期各处理土壤中交换态Zn的含量27
  • 3.2.4 不同时期各处理土壤中交换态Pb的含量27-28
  • 3.2.5 不同时期各处理土壤中交换态Cd的含量28-29
  • 3.3 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u、Zn含量的影响29-33
  • 第四章 结果讨论33-37
  • 4.1 石灰对土壤耕层及小麦植株体内交换态Cu、Zn、Pb、Cd的降低效果33-34
  • 4.2 钙镁磷肥对土壤耕层及小麦植株体内交换态Cu、Zn、Pb、Cd的降低效果34
  • 4.3 膨润土对土壤耕层及小麦植株体内交换态Cu、Zn、Pb、Cd的降低效果34-35
  • 4.4 竹炭对土壤耕层及小麦植株体内交换态Cu、Zn、Pb、Cd的降低效果35-37
  • 第五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43
  • 作者简介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大莲;;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2007年06期

2 周世伟;徐明岗;;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3 周霞;李拥军;赵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4 ;研究显示种玉米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J];山东食品发酵;2012年01期

5 熊礼明;施肥与植物的重金属吸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5期

6 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万云兵;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7 冷鹃,揭雨成,许英;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土壤通报;2002年06期

8 杨秀丽,王学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治理和修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万云兵;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2年06期

10 杨秀红,胡振琪,张迎春;利用工业矿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探讨[J];金属矿山;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强;张轶男;张澄博;周永章;;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以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心德;梁媛;魏晓欣;;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基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黄占斌;孙朋成;;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张楠;;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人体危害与修复技术探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杨伟华;王延琴;周大云;匡猛;马磊;方丹;许红霞;;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与评述[A];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仇荣亮;汤叶涛;章卫华;董汉英;韦献革;蔡信德;;工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进展[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柳;柴振林;丁立忠;朱杰丽;尚素微;吕爱华;祝新明;蒋步云;;四种植物对毛竹笋林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罗立新;李波;李云霄;朱唯唯;陈东;刘柔琴;;缓溶型重金属捕捉剂的合成与测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0分会:化学与农业[C];2014年

9 姜永利;栾景丽;何艳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岳红;韩晓丽;郭兰萍;黄璐琦;;化学修复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青蒿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李晔;重金属污染土壤无法完全修复[N];解放日报;2013年

2 记者施耀花;澳大利亚环保代表团来我市访问[N];白银日报;2010年

3 记者罗虎;我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开工[N];白银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阳;以废治废 为重金属污染土壤解毒[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司建楠;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现突破[N];中国工业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赵英淑;拿什么拯救重金属污染土壤?[N];科技日报;2009年

7 翁灵娜;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蚕桑基地探新路[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邹晔;永清环保填补国内空白[N];湖南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郭力方;多家公司入围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名录[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达;磺化硫杂杯芳烃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2 王远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及对修复效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任永霞;陕北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朱佳文;湘西花垣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悦铭;冻融作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发芽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鹏;改性工业废渣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杰;有机酸淋洗法和固化稳定化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冯静;铅锌厂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及其应用潜力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熊钡;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崔雨琪;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Y9)的分离鉴定及其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贺乾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焙烧固定修复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孙礼奇;IDS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8 梁鹏;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效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薛腊梅;物理强化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城市污泥[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魏二乐;大茅坪铜矿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7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747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