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辽河水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及水质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03 14:11

  本文关键词:辽河水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及水质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水库 浮游动物 浮游藻类 Margalef指数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摘要】:辽河水域拥有众多水库,为了研究其浮游生物以及水环境状况,本文对辽河水域28座水库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和水质评价。本研究浮游生物调查包含浮游动物、浮游藻类两部分,两部分内容都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浮游藻类计算生物多样性Margalef指数。水质评价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悬浮物(TSS)、电导率、PH值八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选取其中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数量会随一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四个时期浮游动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夏初、秋末、夏末、春季。常见的浮游动物是轮虫属和桡足类,枝角类较罕见。浮游藻类调查结果表明,近冬季时浮游藻类数量最多,越冬后春季到夏初数量持续减少,然后持续回升至秋末,数量最多。四个时期Margalef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秋末、夏末、夏初、春季,提示秋季水库的状况相对春夏两季好。水质评价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水域水库在夏初和秋末主成分得分相对于春季和夏末秋初以及秋季前后主成分得分低,说明辽河水库在夏季和临近冬季的时候水质比春季和秋季的好。水质评价等级结果表明辽河水库大多数水质都处于很差的状态,极大部分水库水质都属于Ⅴ类。水的PH值结果表明秋末时期水的PH值最高,而春季时候PH最低。水的TSS结果表明水库在春季和夏季TSS值比其他时间低,说明春季和夏季水库的水是一年中相对清澈的时间。水库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秋末的时候是水库导电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与秋末时水的PH值最高相呼应。
【关键词】:水库 浮游动物 浮游藻类 Margalef指数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178;X82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浮游生物研究进展10-11
  • 1.2.2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质研究进展11-13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及分析软件介绍13-22
  • 2.1 研究区概况及取材时间13-17
  •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17-19
  • 2.2.1 浮游动物采集及处理18-19
  • 2.2.2 浮游藻类采集及处理19
  • 2.2.3 水质采集及处理19
  • 2.3 分析方法19-21
  • 2.3.1 浮游生物分析方法19-20
  • 2.3.2 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20-21
  • 2.4 统计分析21-22
  • 第三章 浮游生物的结果与分析22-40
  • 3.1 浮游动物鉴定结果22-24
  • 3.2 浮游动物结果分析24-25
  • 3.3 浮游藻类结果25-34
  • 3.4 浮游藻类结果分析34-36
  • 3.5 浮游藻类评价结果分析36-37
  • 3.6 浮游藻类群落组成概况37-40
  •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水质分析评价40-57
  • 4.1 测量结果40-42
  •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水质分析评价42-54
  • 4.2.1 秋末时期水质分析评价结果42-50
  • 4.2.2 春季时期水质分析评价结果50-51
  • 4.2.3 夏初时期水质分析评价结果51-52
  • 4.2.4 夏末秋初时期水质分析评价结果52-53
  • 4.2.5 秋季时期水质分析评价结果53-54
  • 4.3 水质评价分析54-55
  • 4.4 水域主要污染成分分析55-57
  • 总结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琳;张江山;;W值水质评价法的改进与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维;纪枚;苏亚楠;;水质评价研究进展及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13期

3 沙桂芝;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水质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7年06期

4 万咸涛;我国水质评价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J];水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5 申献辰,杜霞,邹晓雯;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6 姚允龙;频率曲线法及皮尔逊Ⅲ型曲线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水文;2001年01期

7 陈东景,马安青,徐中民,程国栋;因子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2002年03期

8 王友保,刘登义;灰色加权法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刘秀花;模糊信息分配法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罗定贵,郭青,王学军;地表水质评价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设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正军;;欧几里德贴近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中南地区模糊数学与系统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战培荣;赵吉伟;刘永;卢玲;赵彩霞;王海涛;王崇;董崇智;;兴凯湖鱼类及水质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第七届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林;王兴泽;;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太子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解中辉;;基于熵权法对辽河口湿地的水质评价[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5 李晓粤;周炳辰;;沧州市入海河流水水质评价与防治对策[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蔡清海;杜琦;卢振彬;钱小明;方民杰;许翠娅;;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第七届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辛益群;史强;蔡云飞;;济南泉水藻类及水质评价[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孟俊;杨海燕;张治国;;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矿井水质评价[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胡斌武;;模糊模式识别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10 李兰;叶守泽;;三峡工程施工期坝下游河段水质评价与自净规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学民;长江沿程河湖及城市内河水质评价与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2 马太玲;湖库水质评价及水质模拟预测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郭劲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王小云;流域环境泥沙氮、磷平衡吸附与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龙;杭州西湖龙泓涧多级生态净化塘水质评价与水环境解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贾龙凤;保定府河典型污染因子变化规律及水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库环境监测系统[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莹;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法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飞;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评价模拟与可视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明伟;辽河水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及水质评价[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周雪倩;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优化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海霞;模糊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9 刘进涛;模糊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彭艳;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水质评价模型优化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5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785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e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