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氮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对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本文关键词:多齿氮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对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三齿氮配体 2 6-吡啶二甲酸钠 钌配合物 单晶结构 叔丁基过氧化氢 醇氧化
【摘要】:将醇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无论是在有机合成还是化工生产中都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传统的氧化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因此,开发温和绿色的催化氧化体系在经济上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三齿氮配体,与2,6-吡啶二甲酸钠、Ru Cl3配位制得相应钌配合物c1~c4,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高分辨率质谱等手段对各中间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c1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c1中钌原子与三齿氮配体在同一平面内,与2,6-吡啶二甲酸根在另一平面内,且两平面接近相互垂直,晶体呈现为稍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在空气气氛下,c1在培养单晶过程中亚胺基被氧化为酰胺基,形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1-B;当c1在DMSO气氛中培养单晶时,2,6-吡啶二甲酸根中的一个羧酸根与钌离子解离,一分子的DMSO取而代之与中心钌配位,形成另一新的配合物c1-C。这两个晶体同样呈现稍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且具有两个接近相互垂直的平面。以配合物c1为催化剂,1-苯乙醇为模型底物,尝试建立新的醇催化氧化体系。最终确定优化条件为:1-苯乙醇2mmol,催化剂0.002mmol(0.1mol%),氧化剂TBHP与底物摩尔比3:1,反应温度40℃。在该条件下反应2.5h,1-苯乙醇的转化率100%,苯乙酮的选择性接近100%。将该催化体系用于不同醇的氧化以考察其底物适用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苄位仲醇,包括邻位或对位含有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的苄位仲醇,都可以顺利地被氧化为相应的酮,少数脂肪仲醇也有较好的氧化效果。该体系也可氧化苄位伯醇,但多因过度氧化而得到相应的酸。其他三种不同结构催化剂均显示较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三齿氮配体 2 6-吡啶二甲酸钠 钌配合物 单晶结构 叔丁基过氧化氢 醇氧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符号说明9-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前言10
- 1.2 过渡金属催化醇氧化的研究进展10-18
- 1.2.1 钌配合物催化的醇氧化体系11-16
- 1.2.2 其他过渡金属催化的醇氧化体系16-18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8-20
-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8
-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18-20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仪器20-26
- 2.1 主要化学试剂20-22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22-23
- 2.3 产品表征及分析方法23-26
- 第三章 新型三齿氮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26-48
- 3.1 实验部分26-31
- 3.1.1 配合物c1~c4的合成路线26-27
- 3.1.2 合成方法27-31
- 3.1.2.1 配合物c1的合成27-29
- 3.1.2.2 配合物c2的合成29
- 3.1.2.3 配合物c3的合成29-30
- 3.1.2.4 配合物c4的合成30-31
- 3.2 结果与讨论31-47
- 3.2.1 各配合物及中间体的合成31-33
- 3.2.2 各配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分析33-47
- 3.2.2.1 ~1H NMR谱33-37
- 3.2.2.2 ~(13)C NMR谱37-38
- 3.2.2.3 FT-IR光谱38-39
- 3.2.2.4 UV-Vis光谱39-40
- 3.2.2.5 配合物c1的晶体结构40-47
- 3.3 小结47-48
- 第四章 新型钌配合物催化醇氧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催化性能48-58
- 4.1 实验部分48
- 4.2 结果与讨论48-56
- 4.2.1 催化体系的构建48-51
- 4.2.2 催化体系底物适用性的考察51-54
- 4.2.3 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54-55
- 4.2.4 催化机理55-56
- 4.3 小结56-58
- 第五章 醇氧化与Knoevenagel反应58-64
- 5.1 实验内容58
- 5.2 结果与讨论58-62
- 5.2.1 加料方式的考察58-59
- 5.2.2 投料比的考察59-60
- 5.2.3 丙二腈与含取代基苯甲醇的串联反应60
- 5.2.4 苯甲醇与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串联反应60-62
- 5.3 小结62-64
- 第六章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4
- 附录A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78-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一种新的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刘莹;陈小曼;张朗棋;孙冬冬;周艳晖;陈兰美;刘杰;;钌配合物稳定端粒DNA的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4年04期
3 支志明;高价氧钌配合物的氧化化学[J];中国科技奖励;1994年02期
4 雷自强,韩相恩,樊巩学,王荣民,曹永红,王云普;小分子修饰型负载钌配合物的组成及其催化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文珍,廖代正,王耕霖;混配型混价羧酸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尹传奇;陈瑶;冯权武;柏正武;王长芳;李早英;;单氢钌配合物与水和2,2,2-三氟乙醇的作用机理[J];化学学报;2007年20期
7 李襄宏;史正建;陈伟爱;;含羧酸的环金属化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许翩翩,高景星,王文国,陈忠,黄培强,万惠霖,蔡启瑞;新的双胺双膦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6期
9 尹传奇;杜小秋;柏正武;;氢氧根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乙腈的催化水化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8期
10 尹传奇;杜小秋;冯权武;;一种新的手性单氢钌配合物的合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巢晖;计亮年;;多吡啶钌配合物对拓扑异构酶的抑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存焕;孙秀欣;麻娜娜;孙世玲;仇永清;;二维钳形双硫代酰胺钌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高峰;巢晖;计亮年;;多吡啶钌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襄宏;史正建;程新建;;一种新的环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杨晓新;刘亚楠;张小年;陈填烽;刘杰;郑文杰;;钌配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军;关金涛;余广鳌;刘盛华;;二苯乙烯类双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红;许娟;吴建中;;DNA促进多吡啶钌配合物在ITO电极上的组装[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8 赵熙;雒雄雄;李滨;宋海斌;徐善生;王佰全;;η~5-5,6-苯并茚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孙伟;金京一;严纯华;;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桥联的双核钌配合物内电子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包晓玉;邱东方;赵茜;郭应臣;王宏伟;;4′-(4-二苯基胺基)-苯基)-2,2′:6′,20-三联吡啶钌配合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性质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建茹;两类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光异构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朱莹莹;新型磷光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敏娜;双核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润;基于钌配合物发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薇;含有四齿配体Hbpp的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多齿氮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对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谢华松;手性钌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3 田冬梅;金属钌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调控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寒梅;功能性钌配合物及高分子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5 李丽艳;含共轭体系的金属钴/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宽冠;以含氮杂环衍生物为配体的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7 李福胜;钌配合物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靳晓伟;一种钌配合物分子光异构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胡文婷;磺基苯甲酸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金连河;钌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其与核酸键合作用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1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01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