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不同增塑剂对短凯伦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6:08

  本文关键词:不同增塑剂对短凯伦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短凯伦藻 邻苯二甲酸酯类 氧化胁迫


【摘要】:增塑剂在我国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占增塑剂使用量的80%以上。我国各大水体中均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等PAEs,包括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等水域。海洋藻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为维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PAEs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动物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很大的危害作用。而进入水体中的PAEs由于其较小的饱和蒸汽压(VP),只能在水体环境中迁移转化。因此,进入海洋中的PAEs对海洋藻类产生毒性效应,会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本文以在海洋中有广泛分布的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1种PAEs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庚酯(D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对短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从氧化胁迫作用出发,对PAEs抑制短凯伦藻生长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阐述了不同烷基链长度PAEs对短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规律,为评估PAEs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的威胁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烷基链长度的PAEs对短凯伦藻的毒性效应不同。烷基链长度较短的的PAEs(侧链C个数6)对短凯伦藻的EC50,96h值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其毒性逐渐增大。短凯伦藻的生长受到DEP, DAP, DBP, DIBP, BBP的抑制,不受其他6种PAEs的影响。藻细胞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大,浓度越高的PAEs作用下,藻细胞数越少,不同浓度组间差异较大。而其他6种PAEs作用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藻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异。DBP、DIBP、BBP作用下,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下降。其他几种PAEs作用下,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不随着浓度的变化而有显著变化。DEP, DAP, DBP, BBP4种PAEs作用下,短凯伦藻细胞内的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MDA含量在PAEs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在96h达到最高值或趋于平稳。SOD和CA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表明DEP, DAP, DBP, BBP作用下,短凯伦藻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诱导升高来清除产生的多余的ROS。活性氧自由基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这与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相吻合。直接证明了DEP, DAP, DBP, BBP作用下,短凯伦藻细胞内产生了较多的ROS。通过电子传递链抑制剂鱼藤酮、敌草隆和双香豆素对DEP, DAP, DBP, BBP诱导短凯伦藻细胞产生ROS的研究,发现DEP主要作用于短凯伦藻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DAP和DBP都作用于短凯伦藻叶绿体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BBP主要作用于短凯伦藻的叶绿体电子传递链上。离体叶绿体中,与对照组相比,加入DAP, DBP, BBP对离体叶绿体产生OH·的量显著性升高。离体线粒体中,与对照组相比,加入DEP, DAP, DBP对离体线粒体产生OH·的量显著性升高。验证了ROS产生的位点。
【关键词】:短凯伦藻 邻苯二甲酸酯类 氧化胁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9.2;TQ4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前言11-13
  • 1 绪论13-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5
  • 1.2 烷基链长度对PAEs的影响15
  • 1.3 PAEs的毒性效应15-17
  • 1.3.1 PAEs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效应15-16
  • 1.3.2 PAE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16-17
  • 1.4 短凯伦藻的简介17-18
  • 1.5 氧化胁迫的危害18-20
  • 1.5.1 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影响18-19
  • 1.5.2 对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19-20
  •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20-24
  • 1.6.1 本研究的内容20-22
  • 1.6.2 技术路线22-24
  • 2 不同烷基链长度的PAEs对短凯伦藻生长抑制作用24-35
  • 2.1 引言24-25
  • 2.2 材料与方法25-28
  • 2.2.1 实验材料25-26
  • 2.2.2 实验方法26-27
  • 2.2.3 分析测试方法27-28
  • 2.2.4 数据分析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4
  • 2.3.1 丙酮对短凯伦藻的NOEC值28-29
  • 2.3.2 不同烷基链长度PAEs对短凯伦藻藻细胞数目的影响29-32
  • 2.3.3 不同烷基链长度的PAEs对短凯伦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32-34
  • 2.4 小结34-35
  • 3 典型增塑剂对短凯伦藻的氧化胁迫作用35-45
  • 3.1 引言35-36
  • 3.2 材料与方法36-39
  • 3.2.1 实验材料36-37
  • 3.2.2 实验方法37
  • 3.2.3 检测方法37-39
  • 3.2.4 数据分析39
  • 3.3 结果与讨论39-44
  • 3.3.1 典型增塑剂对短凯伦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39-40
  • 3.3.2 典型增塑剂对短凯伦藻抗氧化体系酶(SOD、CAT)活性的影响40-42
  • 3.3.3 典型增塑剂对短凯伦藻主要活性氧自由基(O2~(·-)、H_2O_2和~·OH)含量的影响42-44
  • 3.4 小结44-45
  • 4 短凯伦藻在典型增塑剂作用下产生并累积ROS的位点的探究45-54
  • 4.1 引言45
  • 4.2 材料与方法45-48
  • 4.2.1 实验材料45-46
  • 4.2.2 实验方法46-47
  • 4.2.3 检测方法47-48
  • 4.2.4 数据分析48
  • 4.3 结果与讨论48-53
  • 4.3.1 电子传递链抑制剂对典型增塑剂诱导藻细胞产生ROS的影响48-50
  • 4.3.2 藻细胞内ROS的产生及累积位点的验证50-53
  • 4.4 小结53-54
  • 5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结论54
  • 5.2 创新之处54-55
  • 5.3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颂辉;黄凯旋;;米氏凯伦藻在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J];生态环境;2007年05期

2 李香芝;王宁;苑芳惠;王文静;王仁君;丁艳平;;蒽胁迫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马龙;潘克厚;;三种海洋经济微藻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4 张凤英;徐兆礼;马凌波;郑俊斌;缪宇平;陆亚男;;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氏凯伦藻方法的建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6期

5 佚名;;逆向创富7妙招[J];民营科技;2004年06期

6 安鑫龙;李雪梅;么强;;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米氏凯伦藻和里昂原多甲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7 黄凯旋;谢雅慧;吕颂辉;;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8 张勇;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米氏凯伦藻对蒙古裸腹n灥亩拘约爸露就揪斗治鯷J];生态毒理学报;2011年01期

9 龙华;杜琦;;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J];福建水产;2005年04期

10 陆亚男;缪宇平;樊成奇;;凯伦藻属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凤英;马凌波;徐兆礼;郑俊斌;石彦红;;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氏凯伦藻方法[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雷强勇;吕颂辉;;氮营养胁迫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蛋白表达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3 刘婷婷;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米氏凯伦藻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黄凯旋;吕颂辉;;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5 庞勇;张淑雯;欧林坚;吕颂辉;;不同有机磷源对米氏凯伦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凯伦建材快步进军“国内知名”[A];全国第十五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泽全;走进凯伦庄园[N];人民日报;2002年

2 吴丹;凯伦·安,无国界的流浪歌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殖民者的优雅[N];东方早报;2010年

4 吴心韬;英国工业发展之迈凯伦样板[N];经济参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贺丹 通讯员 甘景书;紧步快跑 做到最好[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王爱军 戴泉力;华药与美国凯伦公司合作开发创新药[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方正;旭格与F1激情诠释完美合作[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瞿剑;救命稻草[N];科技日报;2004年

9 CUBN 记者 孙先锋;商战的秘诀[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10 童薇菁;伦敦:大学毕业生抱团“群居”[N];文汇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智;不同增塑剂对短凯伦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正锋;米氏凯伦藻的磷营养生理生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马龙;利用经济微藻的竞争作用防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孙科;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王越;环境因子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晓玮;环境中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及氮源形态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郭辉革;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的分离纯化与毒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史战鹏;米氏凯伦藻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及细胞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香芝;蒽和苯并芘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凯旋;米氏凯伦藻的氮营养生理生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2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102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