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酶解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酶解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油茶籽仁为原料,探索了不同机械处理方式与不同酶制剂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响应面试验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机械处理方式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机械粉碎后的细胞表面结构。结果显示:通过粉碎机粉碎的原料粒径主要集中在30-150μm,达不到破坏油料大部分细胞的效果;而通过研磨机二次研磨后的粒径主要为15~40μm,可有效破坏细胞结构,提高酶制剂的有效接触面积,并经过试验证明,通过研磨机研磨二次后的浆液状油料提油率较高。2、本文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酶制剂种类进行筛选,发现高温淀粉酶的提油效果最好,其次为中温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选用高温淀粉酶为单一酶制剂,以提油率和残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搅拌速度、加酶量、料水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酶解pH六项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油茶籽油提油率的影响。得出优化的酶解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10%,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3h,酶解pH 6,料水比1:4,在优化的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可达92.2%以上。3、根据单一酶制剂种对油茶籽油提油率的影响,选取高温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果胶酶作为酶制剂的复配酶。结果表明:高温淀粉酶与酸性蛋白酶复配时效果最好,并通过酶制剂复配添加顺序发现先加高温淀粉酶后再加酸性蛋白酶反应时,油茶籽油提油率最高。选取复合酶添加量、料水比、酶作用时间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工艺优化试验,得出复合酶提取最优工艺为:复合酶添加量0.13%、料水比1:3.9、酶作用时间4h,在此条件下的油茶籽油的提油率为92.45%。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丹雯,张彬,周武;茶籽油的精炼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12期
2 钟海雁,王承南,谢碧霞;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1年01期
3 刘东风,陈木赠;茶籽油的开发与加工[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4 孙冀平,计咏燕,裘爱泳;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初步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2年05期
5 傅长根;茶籽油轻度氧化的再处理[J];中国油脂;2003年06期
6 李秋庭,陆顺忠;前景广阔的保健食用油——茶籽油[J];广西林业科学;2003年03期
7 Tony;;茶籽油可媲美橄榄油[J];福建质量信息;2006年05期
8 陈克纯;陈曼虹;郭无暇;朱会兰;罗一帆;;茶籽油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10期
9 尹先益;;山茶籽油的生产实践[J];中国油脂;2008年12期
10 龙正海;王道平;;油茶籽油与橄榄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荣朝;吴维雄;秦文;雷小龙;;柴油机燃烧茶籽油废气排放试验(英文)[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德勇;常玉玺;叶乃兴;杨江帆;;茶籽成熟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变化规律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许明塔;陈剑锋;;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分离纯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蒋雅兰;黄培倬;;茶籽油涂擦治疗湿疹的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言;金龙鱼演绎食用油珍品时尚掀起礼品新潮流[N];国际商报;2006年
2 广言;想送礼——金龙鱼油茶籽油颇有心意的选择[N];国际商报;2006年
3 吴永华;广西茶籽油检验中心在三江成立[N];广西日报;2010年
4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 薛安娜;做饭用点山茶籽油[N];健康报;2006年
5 刘剑剑;湄潭优质茶籽油填补贵州空白[N];西部时报;2007年
6 陈贵善;鸡蛋加茶籽油喂犊牛可驱蛔虫[N];云南科技报;2006年
7 傅治淮 金德国;延长产业链 做强茶产业[N];贵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寇勇;微波预处理水浸取茶籽油前景广阔[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郑德忠;南方嘉木公司利用茶籽生产“东方橄榄油”[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10 记者 余新燕;江西山茶籽油加工达国际水平[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华;高档茶籽油的提取及茶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龙奇志;油茶籽油品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菲;非热处理对茶籽油提油效率及品质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晴芬;油茶籽油的活性分析及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沈佳奇;油茶籽油提取及微胶囊化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刘安然;油茶籽油的微胶囊化及其贮藏性、体外缓释动力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向娇;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酶解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肖丽飞;油茶籽油的乳化与破乳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郑小芬;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猷;生物法耦合膜技术提取茶籽油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马力;茶籽油在润肤霜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郭艳红;从茶籽中提取茶籽油、茶皂素和茶籽多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8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16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