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ZN断块油藏水驱后期大孔道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5:03

  本文关键词:ZN断块油藏水驱后期大孔道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驱油藏 大孔道识别 模糊综合评判 精细地质模型 流动模拟


【摘要】:ZN断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平面、层间矛盾尤其突出,大孔道问题严重,造成该油藏日常生产挖潜难度大、效果差。因此,需要清楚的认识该油藏大孔道的发育及分布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使用三次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从定义、成因、类型、表现特征四个方面对大孔道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大孔道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们的识别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另一方面,从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两个方面对ZN断块油藏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地质特征方面主要研究了其储层特征和沉积特征。开发特征方面主要研究了 ZN断块油藏的开发历程、开发现状以及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孔道和ZN断块油藏有了较为详细的认识。本次ZN断块油藏大孔道识别从平面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油藏平面上发育大孔道的井进行了识别。挑选单井射开层位平均渗透率、非均质性和有效厚度做为ZN断块油藏平面上识别大孔道静态判别指标,挑选日注水量、注水压力、视吸水指数和单位厚度累计注入量做为注水井动态判别指标,挑选日产液量、含水率、产液强度和单位厚度累计产液量做为采油井动态判别指标,分别构建了油藏注水井和采油井大孔道模糊评判模型,并利用“C++”编制了“大孔道模糊判别系统”。纵向上建立了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采用RDOS油藏动态分析系统对油藏进行了快速油水三维流动模拟,结合定义的大孔道纵向判别参数,研究了油藏纵向大孔道发育状况。最后,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的识别结果,给出了 ZN断块油藏最可能发育大孔道的井对及层位。识别结果表明,ZN断块油藏发育大孔道水井13 口,古水井总数的68.42%;发育大孔道的油井17 口,古油井总数的62.96%,注水井Z1275-6、Z1276-5、Z1287-4、ZX1280-3和采油井Z1281-3、ZX1287-2有多个单砂层发育大孔道,为大孔道严重井;平面上,ZN断块油藏大孔道主要分布在油藏中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V3、V5和V8等油藏主力油层,其中V3-1-2、V3-3、V5-2和V8-2-1四个单砂层大孔道情况比较严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南湘;王蕴荣;;B—Zn氯化物宽温光亮镀锌[J];电镀与精饰;1987年04期

2 胡未;张新申;张一;简铁柱;谢永洪;罗梦姣;李伟;;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锌——5-Br-PADAP-Zn~(2+)配合物法[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年04期

3 陆兆文;钱春香;许燕波;王明明;;不同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矿化固结Zn~(2+)的作用及机理[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王果,苏苗育,陈炎辉,林芬芳,罗丹;土壤Zn向白菜茎叶的转移能力[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世宝;孙聪;魏威;林蕾;王萌;;根细胞壁及其组分差异对植物吸附、转运Zn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6 崔志强;张宇峰;俞斌;骆永明;;长三角地区4种典型土壤对Zn吸附-解吸的特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鲁鹏;夏存娟;王浩伟;刘德明;;Zn涂层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9年10期

8 余苹中,廖柏寒,宋稳成;模拟酸雨和Zn对四季豆根与叶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李冰;杨增鹏;吴广新;李谦;张捷宇;;对比研究热浸镀55%Al-Zn镀层与Zn镀层在盐水中的腐蚀机理[J];上海金属;2012年04期

10 周海燕;吴津锦;何小玲;康益超;邵越峰;裴高颖;余昀肖;姚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斌;颜流水;;含吡啶基氮唑酸的四核Zn簇合物的合成与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张依萍;冯云龙;;一个3,5-二(吡啶-3-甲氧基)苯甲酸构筑的Zn~Ⅱ配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姚立华;韦丁;杨宋;胡长文;;花状Cd_(0.5)Zn_(0.5)S/Zn-Cr-LDHs在可见光辐射下产氢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4 邓叶;张扣林;;两个新型具有蓝色荧光的Zn(Ⅱ)框架配位聚合物设计与合成[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杨扬;陆皓;余春;陈俊梅;;Zn对Sn-xZn/Cu界面微空洞的影响[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戴铭;郎建平;;六个Zn(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陈稼轩;向清祥;张丽群;熊俊如;肖俊;;单臂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对核苷碱基及核苷的超分子识别研究[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郭书霞;张兴堂;李蕴才;黄亚彬;杜祖亮;;Zn_(1-x)Co_xO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王玉军;李伟;孙瑞娟;周东美;Donald L.Sparks;;土壤中草甘膦与Zn复合污染机制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奇;陈长伦;杨世通;王祥科;;磁性海泡石吸附水中的~(65)Zn(Ⅱ)[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亮亮;Zn在Ⅲ-V族半导体中的扩散机理与低禁带红外电池制备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董博华;水溶性Ⅱ-Ⅵ族Zn基半导体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陈超;席夫碱氨基醇-Zn复合物在低催化剂用量下催化末端炔烃对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刘引烽;配位转化法制备纳米MS(M=Cd,Zn)原理、动力学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D];上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梅;Zn_(1-x)La_xO纳米颗粒的d~0铁磁性[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宇侬;Zn、Mn铁酸盐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应成璋;复合改性粉煤灰处理尾矿浸出液中Zn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林国;ZN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米陶清;基于多羧酸和含氮配体构筑的Zn(Ⅱ)/Cd(Ⅱ)荧光配合物合成及性能表征[D];中北大学;2017年

6 黄鹤;耐Zn蚀陶瓷—金属复合涂层中金属粘结相作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7 赵英龙;ZN断块油藏水驱后期大孔道识别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8 郭亮;磷酸盐作用下红壤对重金属Cu、Zn吸附以及迁移转化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崔娟;秸秆还田对石灰性土壤Zn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泽昕;稀土掺杂纳米Ni-Zn铁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58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58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