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多段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工艺分析
本文关键词:合成气多段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工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甲烷化 有效能分析 Aspen Plus 优化
【摘要】:本文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针对煤制气甲烷化过程所需的反应段数、能效及操作条件之间的匹配进行计算研究,确定了一段、两段及三段甲烷化工艺生成合格产品气的可操作区域,同时指出了不同工艺提供有效能的水平状况。进一步对输送床-固定床两段甲烷化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到两段甲烷化工艺生成合格产品气的操作条件,并提出两段甲烷化工艺的优化方案。最后,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对优化前后的两段甲烷化工艺进行了换热网络匹配,为工业放大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得出如下结论:1.针对煤制气甲烷化过程所需的反应段数、能效及操作条件之间的匹配进行计算研究得到:对于一段甲烷化工艺,采取较大循环比及对外移热措施控制一段反应器出口温度≤267℃,可获得合格产品气,但工艺释放的有效能较低;对于两段工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可以得到合格的产品气,但需较大的循环比或对外移热,工艺释放的有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对于三段工艺,第一段循环比在0.83以下即可生成合格的产品气,操作条件可调节范围较广,同时工艺释放有效能处于较高水平。2.以生成合格产品气及提高能效为目标,对输送床-固定床两段甲烷化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输送床进口温度为260℃,出口温度为440℃,固定床进口温度为250℃时,出口温度为307℃,反应压力为2MPa,此时输送床出口甲烷含量约为86%,固定床出口甲烷含量大于95%,CO2含量低于2%,产品气合格;进一步研究了氢碳比、进料温度、反应压力及CO2含量对两段甲烷化过程的影响;最后,确保生成合格产品气的条件下,提出产品气循环的优化方案,使输送床出口温度由440℃提高到480℃,释放的有效能提高了3.2%,提高了两段工艺能量品位及释放的有效能总量。3.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对优化后的两段甲烷化工艺进行换热网络匹配得到:用固定床入口换热器的全部热量、催化剂循环换热器可放出的部分热量和与产品气循环换热器的部分热量用来加热原料气,至此唯一的冷物流都已被加热完,剩下的热量用于公用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66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万钧;;中压联尿(50公斤/厘米~2)新工艺中甲烷化的设计与初步实践[J];化肥设计;1984年05期
2 周革,陈诵英,彭少逸;可逆与不可逆氢在甲烷化反应中的作用[J];催化学报;1994年01期
3 张淑云,马福善;常压煤气甲烷化过程析碳的预测[J];煤气与热力;1995年05期
4 殷建玲,宋家生;低压甲烷化设计技术总结[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3年01期
5 王莉萍;张永发;;煤制甲烷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进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1期
6 严芳;;低压甲烷化工艺的应用[J];小氮肥;2009年06期
7 赵利军;蔺华林;;甲烷化历史与甲烷化机理研究[J];神华科技;2010年05期
8 赵利军;蔺华林;;基于甲烷化机理的催化剂设计与甲烷化研究新领域[J];神华科技;2011年01期
9 孙琦;孙守理;秦绍东;田大勇;杨霞;龙俊英;次东辉;;新型耐硫直接甲烷化过程及催化剂开发[J];化工进展;2012年S1期
10 陈功泽;;大型氨厂设计中中、低变甲烷化热利用流程的变化[J];化工厂设计;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雪新;陈倩倩;朱学栋;;合成气甲烷化反应模拟[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裴婷;王宁波;高俊文;;煤制天然气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忠;崔晓曦;范辉;常瑜;李忠;;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滔;顾恺成;李进科;王兴军;于广锁;王辅臣;;沉淀法制备Cu-Co基甲烷化催化剂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荣斌;徐校燕;;膨润土改性及Ni/改性土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白云星;张俊峰;韩怡卓;谭猗生;;不同结构γ-Al_2O_3对镍基催化剂低温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魏磊;杨巧珍;;NiFe_2O_4铁氧体气凝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林霞晖;司瑞茹;何周骏;耿强;陈旬;戴文新;;紫外光照对Ru/TiO_2催化CO甲烷化的促进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9 余辉;宋洪涛;;合成氨装置甲烷化触媒失活的原因分析[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崔晓曦;何忠;孟凡会;常瑜;李忠;;浸渍顺序对Ni-La_2O_3/γ-Al_2O_3催化剂浆态床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韧;低温甲烷化煤制天然气显优势[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高玉玺 景伟 李飞 记者 常延春 蒋泽函;首套国产甲烷化装置初具规模[N];阜新日报;2013年
3 杨骏;法采用甲烷化处理城市垃圾[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董万森;等高压甲醇甲烷化专利技术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记者 杨骏;三星期让垃圾变害为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记者 姜小毛;我独创一段等温甲烷化制LNG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记者 商棠邋通讯员 马利强;正元化肥一盏电灯倡节约 两亿投资搞技改[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李宏乾;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技术出新[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邹晓文;新技术让垃圾无污染增值[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吕海波;二氧化碳能带来无限商机[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静静;华北低山丘陵区刺槐林土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王超贤;新型泡沫镍负载钌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海洋;钼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王冬杰;助催化剂对Mo/HZSM-5上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赵安民;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熊军;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新型催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苏玲玲;甲烷在Mo基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无氧芳构化反应:分子筛的酸性和孔结构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高静;流化床中甲烷临氧自然重整的镍基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附: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初探)[D];浙江大学;2009年
9 李斗星;镍基和铁基催化剂上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潘云翔;CO_2催化转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紫琪;合成气甲烷化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管飞;合成气制甲烷联产液体产物以及低温转化制甲醇技术探索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许世佩;合成气催化转化制甲烷反应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刚;一步法煤制天然气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青岛大学;2015年
5 王妍艳;生物质燃气甲烷化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秦翔;载体晶型及添加金属对Ni/ZrO_2催化CO_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肖晓;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崔琳;三氧化二铝负载镍基催化剂的CO选择甲烷化反应性能[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白思雨;Ni-Mo基双金属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郑传月;高岭土改性及其负载型Ni基催化剂合成气甲烷化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6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6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