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黑米花青素的组成、对益生菌和致病菌的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16:25

  本文关键词:黑米花青素的组成、对益生菌和致病菌的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黑米 花青素 抗氧化 益生菌 微胶囊化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黑米花青素的组成成分、体外抗氧化、对肠道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微胶囊化。首先,以黑米为原料制备黑米花青素粗提物,再通过HPLC-MS/MS技术分析黑米花青素的成分,之后研究花青素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的体外抗氧化、对益生菌的增殖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后基于花青素结构容易受到p H、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对黑米花青素进行微胶囊化,并且比较其稳定性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黑米花青素的组分分析。通过HPLC-MS/MS技术对黑米花青素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黑米花青素主要包括: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己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81.99%)、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芸香糖苷六种组分。2、花青素粗提物及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体外抗氧化研究。以Vc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花青素粗提物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清除DPPH?、?OH和O_2~-?的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总还原力。结果表明,花青素粗提物的DPPH?、?OH和O_2~-?的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分别为98.85、79.94、79.66及72.58%、0.271;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分别为98.98、90.57、81.92和75.54%、0.359;Vc分别为98.98、99.76、98.51和90.93%、0.580。而且在相同浓度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抗脂质氧化能力及还原力都要优于花青素粗提物。3、花青素粗提物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作用研究。在对应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花青素粗提物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接种不同的益生菌,进行体外厌氧培养。36 h后,测定培养基中的活菌数及其p H。结果显示,二者对对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和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均有显著的增殖作用。花青素粗提物对婴儿双岐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最佳增殖浓度分别为2.0、1.0、1.0和1.5mg/mL;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四种菌种的最佳增殖浓度分别为1.0、1.0、1.0和1.5 mg/mL。4、花青素粗提物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采用滤纸片法,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评价标准,研究二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二者对两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浓度下,样品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5、花青素的微胶囊化。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和β-环糊精包合法对花青素进行微胶囊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两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锐孔-凝固浴法为海藻酸钠2.00%、壳聚糖2.25%、壁芯比16:1、针头孔径0.55 mm,在此条件下,花青素包埋率为84.17%;β-环糊精包合法为搅拌时间1.75 h、β-环糊精添加量3.0%、乳化剂添加量1.75%、搅拌转速660 r/min,在此条件下,花青素包埋率为26.87%。6、研究花青素微胶囊在肠胃模拟液中的释放以及微胶囊化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微胶囊化后的花青素能够在胃模拟液中维持4.0 h,在肠道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释放;微胶囊化可以提高花青素在金属离子(Ba~(2+)、Cu~(2+)、Zn~(2+)、Al3+和Mg~(2+))和氧化剂(H2O2)存在下的保存率;但是,不能明显改善高温、p H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微胶囊化也会阻止一些护色剂对花青素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26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铭;肖更生;陈卫东;徐玉娟;吴继军;;桑椹花青素在小鼠消化道中的动力学变化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8年04期

2 高海生;;台湾研发有色米 花青素含量高可抗氧化[J];食品科技;2008年06期

3 吴发萍;郝萍萍;张楷正;张文学;郑天力;邹光友;;紫薯与紫薯清酒中花青素的测定及稳定性研究[J];酿酒科技;2012年11期

4 张文华;丁之恩;严红光;;蓝莓红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2年12期

5 张茜;赵军锋;李巨勇;;茄子皮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9期

6 张燕;徐茜;王婷婷;胡小松;廖小军;;不同工艺提取树莓花青素的品质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6期

7 王秋霜;凌彩金;刘淑媚;黄华林;李家贤;操君喜;;红紫芽茶叶花青素提取分离及pH稳定性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9期

8 孙建霞;张燕;胡小松;吴继红;廖小军;;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8期

9 陈小婕;阴文娅;;植物中花青素提取方法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02期

10 杨玲;刘利军;赵永莉;;不同提取剂对紫罗兰马铃薯花青素提取含量的影响[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铭;廖森泰;肖更生;徐玉娟;吴继军;;桑椹花青素在小鼠消化道中的动力学变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e,

本文编号:1271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71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