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的荧光传感体系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1 23:29

  本文关键词: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的荧光传感体系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内滤效应 功能核酸 荧光传感体系 谷胱甘肽 Hg~(2+)


【摘要】:近年来,生物和环境重要分析物的识别与传感已发展成为传感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已经建立了许多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比色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内滤效应(inner-filter effect,IFE)是荧光分析法的主要误差来源,但是分析化学家巧妙地利用IFE把分析物的吸收信号转变为荧光信号,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由于生物大分子DNA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对目标分析物可以特异性识别且合成简单,因此分析化学家已基于功能核酸设计了多种荧光传感体系,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损伤,适合用于复杂样品的检测。本论文简单论述了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以下研究:(一)结合文献报道和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据我们所知,本文首次研究了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物(oxidized TMB,oxTMB)与α,β,γ,δ-四(1-甲基吡啶嗡-4-基)卟吩对甲苯磺酸盐(α,β,γ,δ-Tetrakis(1-methylpyridinium-4-yl)porphyrin p-Toluenesulfonate,TMPyP)之间的IFE,并基于此设计了一个谷胱甘肽(GSH)荧光传感体系。没有GSH时,Ag+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生成蓝色的oxTMB,该氧化物在652nm处有很强的吸收峰,而TMPyP在658nm处具有很强的发射荧光,能与oxTMB的吸收峰很好地重叠。因此,TMPyP的发射荧光被oxTMB吸收,荧光强度很弱。GSH存在时,GSH还原oxTMB形成TMB并且能与Ag+结合形成Ag+-GSH复合物,这使得oxTMB的量减少,oxTMB与TMPyP的内滤效应减弱,TMPyP的荧光恢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F658与GSH浓度(0.1-20μM)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检测限是30 n M(S/N=3),在胎牛血清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95%-102%,并且选择性好,能明显区分开半胱氨酸。(二)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可以诱导富G序列形成G-四链体结构,且自身荧光增强。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Th T诱导两条富G序列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的报道。本文首次研究了Th T诱导两条富G序列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的能力,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免标记信号增强型Hg~(2+)荧光传感器。体系中没有Hg~(2+)时,两条DNA序列以ss DNA形式存在,与Th T作用力非常弱,体系荧光信号特别低。Hg~(2+)存在条件下,两条DNA序列会形成“T-Hg~(2+)-T”双链结构,这使得分别与之相连的两条富鸟嘌呤(guanine,G)序列相互靠近并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结构。信号分子Th T不仅能与G-四链体结合还能嵌入ds DNA,荧光信号显著增加(大约16倍)。该传感器对Hg~(2+)的灵敏度较高,最低检测限为30 n M(S/N=3),并应用于胎牛血清中Hg~(2+)的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三)荧光染料DAPI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富含AT碱基的ds DNA,NMM可以嵌入G-四链体中且他们自身荧光增强,基于该现象,结合错配的T-T碱基对Hg~(2+)的特异性识别,设计了一种双信号增强的比率型Hg~(2+)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中没有Hg~(2+)时,两条DNA序列以ss DNA形式存在,体系荧光信号特别低。Hg~(2+)存在条件下,两条ss DNA形成“T-Hg~(2+)-T”双链结构,同时两条富鸟嘌呤(guanine,G)序列相互靠近并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结构,染料DAPI和NMM分别嵌入ds DNA和G-四链体中,荧光信号显著增强。此时,荧光强度值△DAPI*△NMM与Hg~(2+)浓度(0.05-3μM)呈线性关系,△DAPI、△NMM分别表示在加入Hg~(2+)前后体系在455 nm处、610nm处的荧光强度比值,检测限为10 n M(S/N=3),在胎牛血清中Hg~(2+)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6%,结果令人满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明;杨薇;;G-四链体的构型、热稳定性测试及其在钾离子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0年05期

2 常天俊;龚红梅;李卫国;;具抗肿瘤活性的G-四链体核酸研究进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宋玉玲;吕美玲;汪海林;;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寡核苷酸G-四链体[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1期

4 张弛;吴伟彬;卢宇靖;古练权;黄志纾;;吲哚并喹啉衍生物与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5 张美英;王立华;魏春英;;邻菲罗啉衍生物与G-四链体DNA的识别[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6 吉妍娟;陈兴来;刘晶华;;研究G-四链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的技术方法概述[J];浙江化工;2013年06期

7 刘萍;陈凤英;张国春;任有良;刘启;;用结晶紫为荧光指示剂筛选G-四链体的小分子配体[J];分析试验室;2012年04期

8 徐牛生;杨洪梅;崔勐;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电喷雾质谱法研究防己诺林碱与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9 汪瑗,,王玉贤,汪洪杰,方炎;利用吸附分子荧光信号研究感光显影全过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6年02期

10 田明月;张秀凤;潘然;赵长琦;唐亚林;;原癌基因c-myc启动区G-四链体结构及靶向小分子配体[J];化学进展;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纾;欧田苗;谭嘉恒;李丁;古练权;;核酸G-四链体结构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张虹;向俊锋;胡海宇;陈传峰;唐亚林;;新型剪刀形G-四链体稳定剂的结构设计、作用模式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杨千帆;向俊峰;孙姝娜;唐亚林;周秋菊;杨舒;徐广智;闫文鹏;;识别人体端粒DNA G-四链体的染料结构设计及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欧田苗;谭嘉恒;古练权;黄志纾;;G-四链体在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骞;唐亚林;;靶向G-四链体的抗肿瘤药物智能在线筛选及评价平台[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6 陈相;巢晖;计亮年;;靶向端粒G-四链体的钌(Ⅱ)配合物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杨千帆;向俊峰;孙姝娜;唐亚林;周秋菊;杨舒;徐广智;闫文鹏;;菁染料超分子体系识别人体端粒G-四链体:溶液与界面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袁谷;李卉卉;周江;褚彬;朱平;;若干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G-四链体DNA的形成、特异识别与相关活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红霞;向俊峰;徐广智;张亚周;唐亚林;;DNA二聚G-四链体与亚甲蓝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胡玉伟;韩冬雪;张齐贤;吴同舜;李风华;牛利;;傒包覆G-四链体用于钾离子的荧光免标记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祺 译;链体艺术:爱的悖论怎么说?[N];中国黄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尚;G-四链体结构的质谱光谱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郝润;几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与G-四链体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3 黄静;苯并咪唑对G四链体的调控和抗癌活性研究及可视化方法检测G四链体[D];武汉大学;2010年

4 郭秋平;荧光信号放大检测技术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明辉;G-四链体的三维结构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章丹;基于不同DNA序列形成的G-四链体结构无标记检测多种金属离子[D];武汉大学;2011年

7 李锦莲;有机配体靶向DNA G-四链体的分子模拟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王立华;靶向四链体DNAs邻菲罗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香宇;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的荧光传感体系设计[D];郑州大学;2017年

2 陈哲;基于EXOⅢ酶的荧光信号放大探针的高灵敏基因检测及凝胶电泳技术筛选细胞核酸适配体[D];苏州大学;2016年

3 刘娟容;实时PCR仪荧光信号监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林琳;基于光学方法对含腺嘌呤和GC端粒的低聚核苷酸形成G-DNA四链体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侯瑞鹏;基于G-四链体的核酸、铅离子和汞离子传感器的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景丽;原子荧光测汞及MOFs材料吸附Hg~(2+)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亚腾;基于G-四链体构型变化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陈玉姣;以端粒G-四链体为靶点的吨酮衍生物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9 杨晓莉;基于G-四链体构象变化的光学传感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陈观凤;G-四链体和荧光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0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80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