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须二段裂缝性致密气藏破裂压力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川东北须二段裂缝性致密气藏破裂压力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裂缝性储层 天然裂缝 破裂压力 压裂液渗滤 破坏模式
【摘要】:川东北须二段储层为砂岩和泥岩夹煤层组合的特低孔致密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水力压裂是投产的必要手段,而其天然裂缝发育的特征给储层增产改造带来不少挑战。因此,需要对裂缝性储层的相关特征展开研究并加深对储层岩石破裂方面的认识。本文首先对川东北地区须二段地质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目的储层现场取芯,进行了相关的岩石力学室内实验;针对其天然裂缝发育的特质,探讨了天然弱面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并从多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岩样在室内压缩实验中出现的多种破坏模式。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储层地应力特征,并通过岩心观测进行了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评价,从而获取了储层基本特征参数。随后,考虑钻井和射孔引起的应力集中、液体内压引起的应力以及压裂液从孔眼渗滤引起的附加应力,并特别考虑了压裂液从天然裂缝面渗滤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建立了直井套管射孔完井的孔眼围岩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模型,使用之前获取的储层基本特征参数进行了应力场计算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建立的应力场分布模型,在不同的破裂模式下选用不同的破裂准则,建立了针对裂缝性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破裂压力的计算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应用于目标区块的现场压裂井,并与现场施工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的砂岩孔隙度以及渗透率较低,储层整体致密,属异常高压气藏,地层总体封闭条件好;该层位多发育有高角度缝,天然裂缝优势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三轴压缩实验中,弱面的存在使得岩样破坏形态更为复杂,出现多种破裂模式。(2)应力的变化主要集中在1~3倍井眼/射孔半径的范围内,随着距井眼/射孔的距离增大,地层中岩石三向正应力逐渐趋于稳定。当孔深不同时,随着孔深增加,孔眼围岩应力场的分布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在数值上的变化范围减小。由于压裂液从裂缝渗滤,裂缝周围岩石的孔隙压力相应增大,从而形成附加应力场,以裂缝为中心成椭圆递减分布。(3)裂缝性地层存在三种起裂模式:从岩石本体起裂、沿天然裂缝剪切起裂与沿天然裂缝张性起裂。对于从岩石本体起裂的情况,最优射孔方位是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水力裂缝是从孔眼根部起裂,位置是上下垂直方向的方位。根据川东北须二段储层的基本情况,如果孔眼与天然裂缝相交,计算结果显示裂缝起裂的方式的最大可能性为沿天然裂缝剪切起裂。(4)与现场施工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预测川东北须二段的破裂模式和破裂压力,对现场应用和后续研究都具有推广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川东北的高产气新井[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2 赵天资;;中石化川东北工区现场录井特点[J];内江科技;2011年03期
3 王勇;;一种气测解释图版在川东北海相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2年02期
4 朱敏;赵志川;董海峰;杨晓莉;;川东北超深含硫化氢气井测试技术实践与认识[J];油气井测试;2012年02期
5 廖勇;石元会;黄强;;川东北清溪场构造飞三段气藏录井特征及解释评价[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范翔宇;康海涛;龚明;何传亮;陈颖杰;;川东北山前高陡构造地应力精细计算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丁旭庄;聂翠平;;川东北探区垂直钻井技术经济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6期
8 徐言岗,贺自爱,曾凡刚;川东北天然气成藏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3期
9 徐双辉;陈洪德;林良彪;钱利军;赵军寿;陈安清;徐胜林;;川东北渠县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毛杰;群众安全比企业效益更重要[J];安全与健康;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开礼;唐峻峰;苏登信;;关于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思考[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铉;;物探技术在川东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水昌;朱光有;戴金星;梁英波;;川东北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鹤彬;宋正平;肖章棋;;川东北宣汉地区川25井富钾卤水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钾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1)[C];1988年
5 谢增业;李剑;单秀琴;胡国艺;高嘉玉;;有机包裹体在川东北鲕滩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婧;王天祥;张兆芳;;三维CEMP法在川东北HCL构造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欧维佳;南充“川东北区域 商贸中心”地位确立[N];南充日报;2005年
2 杨建明 记者 林明;川东北旅游联盟在广安成立[N];广安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敏;川东北六市工业经济指标看涨[N];四川日报;2008年
4 记者 何建斌;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一库两中心”[N];南充日报;2010年
5 记者 颜伟 通讯员 刘晓兵 苟长春;四川力促川东北区域跨越发展[N];中国工商报;2011年
6 记者 吕丽华;于言良会见四川东北商会会长陶骏乔一行[N];朝阳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嘉文;打造川东北新兴增长极的强大引擎[N];巴中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张永宏;“第三只齿轮”助推川东北勘探开发提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仇国强;为川东北天然气开发提供安全保障[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蒋世廉;“华北军”参战川东北油气工程[N];中国石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立雪;川东北晚三叠世—侏罗纪盆缘造山隆升作用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春兰;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井壁稳定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石杨梦;川东北须二段裂缝性致密气藏破裂压力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3 周鑫;川东北陆相地层漏失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苏静;川东北河坝地区气体钻井地层出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文生;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胡茜茜;EPC模式下的“川东北—川西管道工程”施工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薛占新;川东北气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蒋涛;川东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蕊;川东北河坝地区飞三段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8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