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工业革命之后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集中爆发,一系列环境公共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痛定思痛,立足于"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了西方国家环境政策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看,自环评制度诞生之日起,公众参与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正义理论、环境权理论、环境的公共财产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为公众介入环评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石。追溯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滥觞,虽早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就引入了环评制度,但迟至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公众参与才正式进入国家法律。我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目前存在着深刻的危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意在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分析和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两个维度探讨背后的原因。在制度分析中,本文认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双重不足。从形式上看,突出体现为法律位阶低和立法分散、不系统两个主要的缺陷,折射了立法流于粗陋和单薄,公众参与并未引起立法者的足够重视。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上看,一是法律条文的原则性规定多、刚性约束少;二是重要内容存在缺位的现象,尤其是涉及反馈机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缺失。归根结底,目前的制度是一种"软约束"。在上述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中,本文认为公众在环评活动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首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彼此力量的悬殊,分散的公众难以和组织严密的建设单位展开抗衡;其次,根源于环评工作的特殊性,公众和环评机构的互动基本隔绝;再次,在"公众——地方政府"这对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机制的付之阙如,公众几乎完全处于下风;最后,唯一可能对公众参与环评发挥积极作用的即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但由于刚性的法律保障欠奉,对此亦不可过度依赖。对未来的展望方面,本文认为需要加快环评公众参与的改革,具体可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的落实机制、健全环评信息公开机制三个方面作尝试性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68;X82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习干;让公众参与走到项目审批的前沿[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03期
2 武云甫;王燕敏;苗伟;;沈阳立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J];城市规划通讯;2003年07期
3 许晓明;环境领域中公众参与行为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4 廖文俊;漫谈中国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J];世界环境;2004年04期
5 王春艳,崔星华,张玉芳,刘志光;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年04期
6 ;众说纷纭:公众参与环保之我见[J];环境教育;2005年07期
7 党德信;;推进公众参与是开展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J];环境教育;2006年12期
8 张颖;;试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入与发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3期
9 彭分文;;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高玉娟;张儒;;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问卷剖析[J];商业经济;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世光;;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军辉;张旭;;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惊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郑彦;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凌锋;选择了法治就无法回避“公众参与”[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就是集思广益[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应贯穿规划的每个环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领域不断拓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的终极目标:共同决策[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办法》出台[N];友报;2006年
10 湖南省环保局 余涛;公众参与是深化环境执法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琳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权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菲;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谢远学;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卫;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9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津;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万静华;贵阳市城管执法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娜;多元目标下新型乡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苏宁;新媒体时代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吴凤;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端;基于善治理念下电子治理与公众参与互动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黎莉;中小学教育乱象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宁;公众参与对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李进;新时期公众参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沙丽娜;当代艺术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90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9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