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沉积体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发布时间:2017-12-15 16:28

  本文关键词: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沉积体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城口-鄂西地区 长兴组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有利储集相带


【摘要】:随着众多学者对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研究的不断加深,同样处于优势相带、位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的盘龙洞剖面,因其出露较为完整,成为城口—鄂西周缘地区内较为典型的研究剖面之一;带动相关学者开展对城口—鄂西海槽周缘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研究。但是相对于研究程度较为成熟的“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来说,位于川东的城口—鄂西海槽周缘地区长兴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较为薄弱,故展开此次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本次研究依据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以及岩性剖面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识别出关键的层序界面,并将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即Sq1和Sq2,均由TST和HST构成,其中Sq1对应于长兴组一段-二段沉积,Sq2大致对应于长兴组三段沉积;并进一步将长兴期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即sq1~sq5;建立层序地层格架。(2)根据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的鉴定,以及野外露头的勘察,结合沉积学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得出研究区存在两种沉积模式:长兴组早期发育的“碳酸盐缓坡模式”和长兴组中-晚期发育的“碳酸盐台地模式”。(3)以四级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四级层序格架内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总结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其中sq1-TST时期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自sq1-HST开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盆地,相带发育完整,但各单井纵向上沉积相序变化有所差别。其中在新钻探井奉1井和奉探1井在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极其发育,并且在这两口井中,该相带主要分布于长兴期sq2和sq3时期;在sq4-sq5时期,由西向东,该剖面依次发育有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楼1井一直处于盆地沉积环境。(4)总的来说,由储层物性特征可知,研究地区长兴组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并且研究区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的发育主要受不同岩性、不同的沉积相带、海平面的变化、成岩作用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共同叠加控制。通过对长兴组四级层序各体系域时期沉积相带图进行叠加,预测出有利储集相带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自强;罗永铭;徐北煤;;浙江省北部长兴组的(竹蜓)类[J];煤炭学报;1981年04期

2 刘洪福;陕西南郑梁山的二迭系长兴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3 刘洪福;陕南西乡上二迭统长兴组和有关问题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4 吴顺宝;魏敏;张克信;;晚二叠世长兴组灰岩在长兴地区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论评;1986年05期

5 姚伦淇;;苏、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底部砾岩的时代问题及其意义[J];上海地质;1989年04期

6 李文恒,邓光先;江西的长兴组[J];中国煤田地质;1990年02期

7 姚伦淇;;江苏太湖东山半岛长兴组的古生物及其古生态初探[J];同济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8 包德宪,曹海虹;江苏省沙洲地区长兴组之管见[J];石油实验地质;1991年04期

9 朱梅丽,张世家;重庆中梁山长兴组的腕足动物群[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02期

10 王志浩,朱相水;江西长兴组顶部与大冶组底部牙形刺的再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光宇;陈明剑;;建南构造南高点建平7井长兴组储层评价[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南方;勘探南方泰来2井顺利开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杨云龙;挺进川东南 快速找接替[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记者 张学斌 通讯员 夏宁 尹德灿;普光外围分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兵;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巍;建南及周缘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3 周刚;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维胜;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及生物礁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林;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差异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彭浩;高石梯—荷包场长兴组岩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刘鹏;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张琪业;川东地区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台缘礁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徐赣川;川东地区黑楼门构造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地质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黎虹玮;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7 左m:滔;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沉积体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长江大学;2017年

8 韦贤;四川东北部板东地区长兴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9 王伟;建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10 胡修权;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9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