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油田延10油藏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区油田延10油藏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以西区油田延10油藏为对象,以多学科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多因素叠合分析,对西区油田延10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目的层段地层的精细划分对比,总结了地层特征,将延10油层组分为延101亚组和延102亚组两个小层;查明了小层顶面构造及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印模法恢复了区域内的古地貌;概括了研究区延10油藏储层岩性、物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整体发育小型鼻状构造;属于辫状河流相,区内主要发育有河道砂坝、河漫沼泽两个沉积微相;储集物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延10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延101小层。通过研究得出,西区油田延10油藏油气富集规律主要受该区古地貌与油层顶面构造的控制,其次受沉积微相的影响,而储层物性的平面变化对其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不明显。沉积微相展布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古地貌控制了古河道砂体展布,提供油气运移的通道;低幅度鼻隆构造加速油水的纵向分异与空间分配,使得油气富集,形成目前延10油藏分布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学群,王根久;宝绕构造带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1期
2 康玉柱;;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6期
3 胡小强;;胡状集北部沙一段地质条件分析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8期
4 赵亚文;;靖边油田老庄延9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辽宁化工;2014年06期
5 李在光;杨占龙;李琳;郭精义;黄云峰;吴青鹏;李红哲;;胜北地区油气分布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1期
6 高红芳;;西非地区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潜力[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6期
7 程亚娇;;F油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9期
8 康玉柱;;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J];中国工程科学;2014年08期
9 夏国朝;郑泰山;金惠玲;邢立平;;乌马营油田油气分布规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冯一波;丁晓琪;谢世文;张发旺;;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谋镇;;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一、科学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2 袁剑英;陈迎宾;张正刚;李碧宁;;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3 柳保军;庞雄;施和生;舒誉;;南海13.8Ma以来珠江扇古地貌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王世星;;古地貌差异起伏恢复及在古岩溶地貌表征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侯景涛;王军;邵晓岩;杨国斌;白旭;张战雨;王高强;王楠;;靖吴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藏控制作用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金林;陆文凯;刘磊;;基于种子区域生长的沉积微相自动划分[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九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敬小军;高攀锋;李儒春;徐婷;杨立国;姬瑞兰;;绥靖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及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李岚;宋宏武;闫景成;周林;王海英;;地震微相——沉积微相划分方法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强;;柴登壕地段直罗组下段的沉积微相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10 魏兆胜;唐振兴;杨光;;吉林大情字井地区沉积微相与岩性圈闭[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邓亚金;我州四项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N];柴达木日报;2011年
2 许宗荫;百岁老矿“长寿之谜”探秘[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甲丁;我国加大找钾基础研究支持力度[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袁冰洁;由开发油藏到经营油藏[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张国力;产量“突围”从转变体制开始[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祖诗;打开低渗薄层油藏高效开发之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金岩;天津附近海域探明原油储量3000万吨[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齐永茂 通讯员 李卫星;压裂“立交桥”连通油流“高速路”[N];中国石油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立信;典型油藏微生物群落解析及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王厉强;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流入动态关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柴陆军;中国典型重质油油藏采油功能微生物及对原油作用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侯伟;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贞;西区油田延10油藏油气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2 许丹丹;昌图断陷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长江大学;2015年
3 袁立甲;什社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刘莹;彰武断陷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长江大学;2013年
5 徐衍彬;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周连德;达尔其油田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馨;鄂尔多斯盆地周河—双河地区延8沉积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吴晨林;饶阳凹陷马西地区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张金良;安塞谭家营油区长6油藏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富集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10 于嵩;金家油田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1303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