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志靖-安塞地区长10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志靖-安塞地区长10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出处:《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10油层组 成岩作用 微观非均质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结构复杂多变,正因如此其储层空间中富集这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从勘探开发至今已有了30多年的历史。盆地内的勘探对象多以地层-岩性气藏为主,该油气藏具有“三低一薄”即“低孔、低渗、低丰度、储层薄”的特点。本次研究的重点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中西部志靖-安塞地区。该地区面积约1.2×104km2,北起靖边,南至永宁,东抵安塞,西达吴起。主要研究层段为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段油层组。这些年来一直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发现陕北志靖-安塞地区长10段是重要的含油气层位。由于前人和现有关于储层特征研究的资料较少,而且不全面,进一步的实际勘探与开发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以志靖-安塞地区的野外露头剖面和取芯井的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X-衍射、图像粒度、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再综合各学科的理论基础。对研究区长10油层段的岩石学研究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包括储层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高孔渗形成机理;成岩作用研究包括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相划分等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其次。胶结物以浊沸石和绿泥石为主,且含量相对较高。研究区主要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受到破坏,溶蚀作用则可以有效的改善储集层物性。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浊沸石溶孔次之;储集层物性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集层局部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可能会导致实际生产产量。本文综合考虑储层的物性及与其相关性较好的孔隙结构参数等,并结合其岩石学特征,将志靖-安塞地区长10油层段的储层划分为四类,研究区长10以Ⅲ类储层分布较广,其次是Ⅱ类储层。本次研究为指导研究区下一步高效、合理开发长10油藏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志靖-安塞地区长10油藏的勘探与开发以及进一步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海;曾立军;万有余;熊廷松;谭靖媈;;南翼山Ⅴ油层组措施改造浅谈[J];青海石油;2009年04期
2 任剑;张刚;刘万明;王薇;屈红军;董治斌;李敏;;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董万平;罗静兰;周功才;刘贤;滑爱军;李永杰;王盟;;镇泾油田长8与长6油层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4 汪洋;王桂成;王羽君;贾微;;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0年03期
5 邓媛;王海军;洪荆晶;刁宗宝;霍斐斐;;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5期
6 刘显阳;邓秀芹;赵彦德;张雪峰;韩天佑;;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岩性油气藏;2011年05期
7 楚美娟;郭正权;白嫦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2期
8 何雁兵;傅强;金艳;李元昊;;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2年05期
9 惠威;孙卫;王越;;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2+3油层组低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10 李康;康胜松;尚婷;王俊超;李军;罗宝莉;;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静;陈全红;朱静;王若谷;刘溪;;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点[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文厚;梁积伟;王起琮;赵虹;王岚;刘昊伟;;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油层组浊流沉积与油气的关系[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张晓丽;段毅;何金先;吴保祥;徐丽;夏嘉;;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4 姜红霞;吴亚生;罗晓容;喻建;毛明陆;杨樝;陈瑞银;;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延长组8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5 尹太举;张昌民;;基于储层结构的剩余油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郝随穗 孙黄军;瓦窑堡采油厂长二油层注水开发成效显著[N];延安日报;2011年
2 方亮 任德强;辽河锦采地质大队油层资源评价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李爱荣;低渗、超低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朱童;镇北—环江地区长4+5油层组砂体分布、成因及有利区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犟;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世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昌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演化与长8~长6油层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曹金舟;子北油田理7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朱宗良;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少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谢正温;陇东地区长6-8油层组沉积、储层特征及压裂地质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强;吴起吴仓堡地区延安组延10油层组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瞿璇;正宁—宜君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贾冰;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张家,
本文编号:1326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2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