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东段中生代不同期次花岗特征及成因
本文关键词:江南造山带东段中生代不同期次花岗特征及成因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皖南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强烈,划分为早阶段(152~137 Ma)和晚阶段(136~122Ma)。野外调查发现,屯溪地区沿青山-长陔发育一条燕山期花岗岩带,带中燕山早阶段140 Ma(邓家坞岩体)花岗岩和晚阶段130 Ma花岗岩(新溪口-塔坑岩体)都与钼矿床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这显然不符合现有皖南地区成矿岩体主要为燕山早阶段花岗闪长岩的认识。而作为皖南地区燕山晚阶段岩浆活动代表性岩体,黄山花岗岩目前尚未发现与成矿有关。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青山-长陔带中邓家坞岩体形成于140.2±3.5 Ma,属于本地区早阶段岩浆作用;新溪口-塔坑岩体形成于127.0±2.3 Ma~130.5±1.7 Ma,赣东北冯村岩体形成的年龄为130.9±1.8Ma,均属于晚阶段岩浆作用。新溪口-塔坑花岗岩具有富Si(SiO_2:74.85%~76.93%)和K(K_2O/Na_2O=1.33~2.38)以及贫Mg(MgO:0.03%~0.05%)的特征,Al_2O_3含量在11.4%~12.43%之间,A/NK=1.07~1.14,铝饱和指数A/CNK=0.96~1.0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亚铝质到准铝质A型花岗岩;冯村岩体130 Ma花岗岩同样表现出富Si(SiO_2:74.04%~75.13%)、K(K_2O/Na_2O=1.55~1.65)特征,但Mg(MgO:0.10%~0.19%)的含量明显偏高,Al_2O_3含量在13.38%~13.48%之间,A/NK=1.28~1.32,铝饱和指数A/CNK=1.18~1.19,属于为高钾钙碱性系列S型花岗岩。新溪口-塔坑花岗岩具有较为特殊的Nd-Hf同位素特征,即弱亏损到弱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εHf(t)=-1.8~3.3,平均值为0.6)组成和富集的全岩Nd同位素(εNd(t)=-4.55~-3.89,平均值为-4.13)组成,可能为亏损的岩浆物质在与富集的地壳物质混染前,岩浆中的锆石先发生结晶,形成亏损的锆石,而后岩浆继续上升,发生混染形成全岩富集的岩浆。相比之下,新溪口-塔坑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与黄山花岗岩相近,富集程度不如青山-长陔带140 Ma花岗岩(87Sr/86Sr(t)=0.7120~0.7125,εNd(t)=-7.24~-4.38),而它亏损的Hf同为素特征与冯村130 Ma花岗岩(εHf(t)=-0.5~9.6,平均值为3.7)相近。皖南燕山早阶段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闪长岩、青山长陔带与成矿相关的140Ma花岗岩以及黄山与成矿无关的130 Ma花岗岩具有相一致的Sr-Nd-Hf同位素特征,综合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成矿花岗闪长岩为中-新元古代增生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青山-长陔带花岗岩为这种岩浆经过斜长石+角闪石+上溪群的AFC演化形成,黄山花岗岩同样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的深熔作用,但岩浆源区为经过了燕山期早阶段Ⅰ型中酸性岩浆抽取后的残留麻粒岩质地壳,新溪口-塔坑岩体可能与黄山岩体一样,同样来自岩浆抽取后残留物质的熔融,但新溪口-塔坑花岗岩岩浆源区可能有一定的幔源物质的贡献,而黄山花岗岩几乎没有。赣东北地区冯村花岗岩同样来自中新元古加厚地壳重熔作用,很可能为形成于高压泥质岩源区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相同时期的皖南地区花岗岩。同时,冯村花岗岩可能也有一定的幔源物质的贡献。两期花岗岩的比较研究表明,早阶段花岗岩形成于相对厚的下地壳环境,温度较低;而晚阶段A型花岗岩起源深度较浅,形成温度更高,指示从早至晚,岩浆作用阶段从后造山转变为非造山。后者对应着古太平洋俯冲角度加大背景下的弧后拉张环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88.121;P618.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筱萍;欧阳永棚;周耀湘;钟仕俊;陈国华;;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约束[J];中国地质;2015年06期
2 白玉岭;王宗起;王涛;吴发富;;赣东北地区瑶里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年01期
3 赵玲;陈志洪;;皖南谭山岩体的锆石定年及地质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年03期
4 张定源;王爱国;鲍晓明;谢玉玲;王德恩;曾献育;;安徽天井山金矿区韩家岩体成因与成矿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年01期
5 黄兰椿;蒋少涌;;江西大湖塘富钨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J];岩石学报;2013年12期
6 陈子微;余心起;周翔;郝国胜;邱骏挺;李鹏举;;皖南休宁县里东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成矿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2013年06期
7 陈雪霏;汪应庚;孙卫东;杨晓勇;;皖南宁国竹溪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地质学报;2013年11期
8 郭博然;刘树文;杨朋涛;王宗起;罗平;王永庆;罗国辉;王伟;;江西卧龙谷花岗岩和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赣东北地区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制约[J];地质通报;2013年07期
9 黄兰椿;蒋少涌;;江西大湖塘钨矿床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J];岩石学报;2012年12期
10 王翠云;李晓峰;肖荣;白艳萍;杨锋;毛伟;蒋松坤;;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热液蚀变作用及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规律[J];岩石学报;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1350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5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