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纤维 AuNPs@NCNRs/CNFs 析氢反应
【摘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寻求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是当代科学家们的追求。氢能是较为理想的清洁绿色能源。电解水制氢由于具有绿色、高效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制氢方法。目前,高活性的电解水催化剂主要是Pt等贵金属类催化剂,但是由于其来源稀有、价格昂贵而严重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氮掺杂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解水催化剂,因其储量丰富、价廉等特点,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原位聚合和化学络合等方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碳纳米纤维(NCNRs/CNFs),并将其作为载体制备了氮-金纳米颗粒共掺杂的碳纳米纤维杂化材料(AuNPs@NCNRs/CNFs),并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结构与电催化析氢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如下:(1)将静电纺丝技术、原位聚合和高温石墨化过程相结合制备了NCNRs/CNFs杂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所制备CNFs的平均直径在160 nm到200 nm之间。原位聚合后,苯胺成功在CNFs表面聚合,通过高温煅烧后得到了NCNRs/CNFs。电催化析氢测试结果表明,NCNRs/CNFs杂化材料相对于CNFs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和稳定性。(2)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化材料的析氢性能,以少量贵金属金纳米颗粒共掺杂制备出了AuNPs@NCNRs/CNFs,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AuNPs在NCNRs/CNFs表面分布的非常均匀,且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将合成的杂化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用作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AuNPs@NCNRs/CNFs的起始过电位约为126 mV,Tafel斜率约为93 mV dec-1,且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研究认为,所合成的催化材料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主要来源于AuNPs和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由于AuNPs的引入,降低了电催化析氢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GH),进而有利于析氢反应的快速进行。
[Abstract]:Energy and environment are two major problems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eking green energy with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pursuit of modern scientists. Hydrogen energy is an ideal clean green energy. Electrolytic water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efficient and so on. At present, the high activity electrolytic water catalyst is mainly Pt and other noble metal catalysts, but its source is rare. As a new kind of electrolytic water catalyst, nitrogen-doped carbon is a new kind of electrolytic water catalyst, because of its rich reserves, low pric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NCNRs / CNF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in situ polymerization and chemical complexation. The carbon nanofiber hybrid material (AuNPs / CNFs) was prepared by using it as the carr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NCNRs/CNFs hybrid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graphitization.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CNFs was between 160nm and 200nm. After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iline was successfully polymerized on the surface of CNF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calcination, NCNRs / CNFs. the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NCNRs/CNFs hybrid materials have better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han CNF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hybrid materials. AuNPs @ NCNRs / CNFs were prepared by co-doping with a small amount of noble metal gold nanoparticle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results. The AuNPs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NCNRs/CNFs is very uniform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agglomeration. The synthesized hybrid materials are used as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The initial overpotential of AuNPs / CNFs is about 126 MV. The slope of Tafel is about 93 MV dec-1 and has very good stability. The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of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is mainly due to the strong synergy between AuNPs an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The Gibbs free energy of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process is reduced. GH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progress of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116.21;TQ34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恩磊;唐元洪;张勇;林良武;裴立宅;;流动催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工艺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1期
2 张恩磊;唐元洪;张勇;;金属催化剂对碳纳米纤维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7年03期
3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朱光;王茂发;;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Y形碳纳米纤维[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4 王兰娟;李春忠;顾锋;周秋玲;;乙醇火焰燃烧制备螺旋碳纳米纤维及结构分析[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6期
5 毕鸿章;;湿法贮存的碳纳米纤维覆面毡[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4期
6 乔辉;杨笑;魏金柱;;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年06期
7 李恩重;杨大祥;郭伟玲;王海斗;徐滨士;;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8 付沙威;谢圆圆;沈璐;陶荟春;;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大谷朝南;刘辅庭;;碳纳米纤维制造方法[J];合成纤维;2012年11期
10 王传新;谢秋实;汪建华;谢海鸥;;碳纳米纤维/镍管复合材料的制备[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丹;邹小平;程进;任鹏飞;李飞;朱光;王茂发;;平直碳纳米纤维与螺旋碳纳米纤维的共同生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2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纤维中吸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程进;邹小平;王丽坤;;一种制备碳纳米纤维的简单方法[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王茂发;朱光;;通过乙醇催化燃烧方法制备碳纳米纤维[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5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制备碳纳米纤维球形团聚物[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6 李飞;邹小平;程进;任鹏飞;张红丹;王茂发;朱光;;多方向生长碳纳米纤维的催化燃烧制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7 程进;邹小平;张红丹;李飞;任鹏飞;朱光;王茂发;;催化剂对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碳纳米纤维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8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朱光;王茂发;;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Y形碳纳米纤维[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恩重;杨大祥;郭伟玲;周新远;王海斗;徐滨士;;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海洋;连鹏飞;方舟;蔡晴;隋刚;李鹏;于运花;邓旭亮;杨小平;;具有生物活性的碳纳米纤维的制备[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飞;基于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李大伟;基于复合碳纳米纤维的多酚漆酶生物传感器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宋璐婷;模板水热碳化方法宏量制备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马立波;纳米纤维素及其碳化材料增强热塑性塑料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祁祥;碳纳米纤维的高温转变及其同质异构结的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妙鱼;碳纳米纤维膜为载体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母静波;电纺碳纳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光催化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覃勇;螺旋碳纳米纤维的生长样式控制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邵东锋;负载氧化锌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D];江南大学;2012年
10 陈久岭;甲烷催化裂解生产碳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丽;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的电纺合成与电容脱盐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旭康;生物活性碳纳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丁谦;水溶性碱金属盐催化合成碳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孙江曼;钛酸锂/碳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拧拧;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丁稳;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行为及构建水合肼生物传感器[D];东南大学;2015年
7 汤栋;碳纳米纤维/黄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8 郭耀芳;三维多孔复合双功能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历历;碳纤维基电极电化学传感功能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于卓;溶液喷射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及其碳纳米纤维[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3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7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