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纤维网络构筑及其外场响应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导电纤维网络构筑及其外场响应性能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静电纺丝 超声技术 导电网络 微观形态 对比研究 湿度敏感行为 应变敏感行为
【摘要】:近年来,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CPCs)的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CPCs结合了高分子基体及纳米填料的优异性能,具有质轻、低成本、柔性以及功能多样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化工能源以及新型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对CPCs而言,其电性能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等是由导电网络的结构所决定的,而导电网络则由多种因素控制,包括填料种类、分散方法以及基体微观形态等。为获得更有效的导电网络,以提高复合材料基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速率和稳定性等,探究不同导电网络构筑方式对CPCs电性能及使用性能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静电纺丝纤维网络构建了CPCs,材料具有柔性、比表面积大以及易设计等特点,分析了由零维和一维导电填料构筑的导电网络带来的不同湿敏行为,以及基体微观形态改变对应力场的不同应激响应行为,探明了CPCs导电网络构建机制对CPCs电性能及敏感性能的影响,可为材料在敏感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炭黑(CB)/尼龙6(PA6)和碳纳米管(CNTs)/PA6导电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激行为的对比研究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超声诱导技术,分别将不同维度的导电填料(零维CB和一维CNTs)选择性分布在电纺PA6纳米纤维表面,得到CB/PA6和CNTs/PA6导电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网络可以对导电填料的分散起到控制和承载作用。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和伏安特性曲线表明两种填料形成的导电网络和导电机制不同,这是由其几何形态差异决定的。3)两种材料的湿敏响应行为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率,较大的感湿量程,且响应度随相对湿度值变大呈指数增长现象。CB/PA6材料的湿敏响应度更高,而CNTs/PA6的稳定性较好。另外,高湿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材料湿敏响应的稳定性。4)两种导电纤维膜对于甲酸气体的响应均近似线性,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短,可重复性较好。CB/PA6纤维膜响应度较高,更能感知微小气体浓度变化,而CNTs/PA6纤维膜则表现出稳定性较好的优势。5)弯曲测试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体现了材料的柔性。随着弯曲半径变大材料电阻呈非线性增大。CB/PA6材料的弯曲响应度更高,即其对材料微小形变的感知更强,这与湿敏和气敏结果一致。2.PA6取向纤维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1)通过添加络合剂氯化钙(CaCl_2)来屏蔽PA6分子间氢键,使其在静电纺丝低速滚筒下便可以被拉伸,再将CaCl_2除去而得到取向PA6纤维。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研究络合机理,SEM图片显示纤维为取向多孔结构,并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结果共同证明CaCl_2/PA6复合物中络合作用的存在使PA6氢键被屏蔽,解络合中CaCl_2被完全除去。2)通过对比PA6取向纤维和PA6无规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出PA6取向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3.CNTs/PA6取向导电纤维膜拉敏行为的各向异性及对微小应变的检测1)将CNTs超声分散到静电纺丝PA6取向纤维表面制备CNTs/PA6取向导电纤维膜。PA6纤维的取向结构可对CNTs导电网络的构筑起到控制作用。2)取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远大于垂直方向,使纤维膜在受到两个方向上的拉伸作用力时,其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取向方向可以检测到的应变范围较大,响应度较小;而垂直方向上由于紧邻的纤维之间作用力较弱而易被分开,使导电网络响应度较高,对微小应变(0.2%)仍具有非常好的分辨能力。3)垂直方向试样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响应时间100 ms),采用较大拉伸速率和拉伸预处理均可改善拉敏响应的稳定性。人体表征测试表现出较好的可重复性,体现了材料具有柔性,可以快速地检测到人体极其微小的运动信号。该性能可用于实时监测人体健康状况,也可传达一些语言或情绪信息,大大扩展了其作为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
[Abstract]:Carbon black ( CB ) / nylon 6 ( PA6 ) and carbon nanotubes ( CNTs ) / PA6 conductive nanofiber membrane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food detection , chemical energy and new intelligent sensor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A6 oriented fiber membrane can be improved .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A6 fiber membrane can be controlled by compa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6 oriented fiber and PA6 random fiber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42.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平;导电纤维在抗静电面料中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阳贝双,王桦;导电纤维及其应用领域[J];四川纺织科技;2001年02期
3 李雯,庄勤亮;导电纤维及其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J];产业用纺织品;2003年08期
4 潘婉莲,陈蕾,周英建,刘兆峰;腈纶导电纤维的导电稳定性及快速鉴别方法[J];合成纤维;2003年06期
5 李建新,金立国;导电纤维的发展和应用[J];针织工业;2004年04期
6 王鹏,张瑜,陈彦模;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开发现状[J];合成纤维;2004年S1期
7 倪海燕,孟家光;有机导电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4年05期
8 候江波;导电纤维的加工现状[J];辽宁丝绸;2004年04期
9 高广艳,安树林;有机导电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发展[J];天津纺织科技;2005年02期
10 丁长坤;程博闻;任元林;康卫民;张金树;;导电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纺织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长坤;程博闻;任元林;康卫民;张金树;;导电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易;刘荣清;徐佐良;;导电纤维的性能、纺纱和产品开发[A];“无锡锡海杯”2010年全国推广应用创新型纺织器材提高成纱质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智慧;柴福;;导电纤维的纺纱实践[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贞娟;黄志超;凌荣根;孙福;;导电纤维[A];2004涤纶产业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丁长坤;程博闻;康卫民;郑伟;;一种新型浅色导电纤维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建平;何卫星;;低熔点导电纤维的研究[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邓华;林琳;高翔;张双梅;傅强;;高分子导电纤维的形变感应能力[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余序芬;陈丽珍;;导电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研究[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9 金欣;王闻宇;肖长发;;锑掺杂二氧化锡涂覆型导电纤维力电行为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10 葛明桥;;有机/无机复合法制备导电纤维及织物的研究[A];“润力杯”全国织造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3织造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导电纤维分几类[N];中国纺织报;2000年
2 施楣梧;有机导电纤维的沿革与现状[N];中国纺织报;2000年
3 记者 张晶;纳米技术造就白色易染导电纤维“软黄金”[N];中国纺织报;2006年
4 刘非;白色易染导电纤维成套技术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于家豪;纳米技术造就白色易染导电纤维[N];科技日报;2006年
6 ;导电纤维实现芳纶造[N];中国纺织报;2013年
7 本期嘉宾:中国毛纺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 吴砚文;超细金属导电纤维“强健”羊绒制品[N];中国纺织报;2008年
8 小文;纳米导电增强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服饰报;2006年
9 袁齐;融熔纺导电纤维的制造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10 记者陈欣然 通讯员平扬 韩诚 石晓霞;南大工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天津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鸿;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金欣;熔融共混和溶解—涂覆型导电纤维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俊璞;柔性导电纤维/织物应变传感行为与机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4 牟静;无规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结构对导电纤维性能的影响[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卓言;导电纤维网络构筑及其外场响应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张晓琳;聚氨酯基柔性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黄沅辉;聚丙烯腈基导电纤维和微纳结构聚苯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年
4 钟幼强;导电纤维在迫弹上的应用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雯;用于智能纺织品的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D];东华大学;2004年
6 乐s顂,
本文编号:141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411694.html